申曉林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83-02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當今教育科學研究的熱點課題。核心素養(yǎng)中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就其本質來說,應該是在更高的站位和更廣的空間,對無所不包、無處不在、隨器成型的德育的德精準定位和顯性目標呈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以核心素養(yǎng)新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與德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融通與整合,構建核心素養(yǎng)、德育、基礎教育課程三位一體新體系,就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向精細精致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德育課程化是一個涉及面廣、頭緒繁多的系統(tǒng)性工程,相對于普通的教育教學工作,德育工作的周期更長,這就決定了德育課程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哄而上更不現(xiàn)實。有鑒于此,在長期的一線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基層學校德育工作和課程改革的實際,筆者對德育課程化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是強化德育課程化新理念?!暗掠n程化”并非一個嶄新的名詞或者概念,但作為一種負載當代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即“核心素養(yǎng)”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主體目標,顯然,“德育課程化”是貨真價實的新理念。新在它真正把德育放在課程建設的制高點上,擺在突出的地位;新在它第一次還原了德育本應有的“課程”面目;新在它將逐步探討和構建德育與基礎教育課程并駕齊驅甚至高于其他課程的全新視野的現(xiàn)代化課程體系;新在它在引領和帶動新課程改革新征程中必將發(fā)揮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要本著“創(chuàng)新、實用、有效、靈活”的理念,借鑒或參照基礎教育課程創(chuàng)建的思路、原理、途徑、渠道、方法、手段,堅持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多元、個性、新穎、開放、包容的旗幟下,集聚德育課程建設正能量,凝結生成德育課程建設新成就,開創(chuàng)德育課程建設新局面。
二是摸索德育課程化新途徑。將德育單設為一門課程,是一個大膽的構想和創(chuàng)造,從沿襲幾千年的傳統(tǒng)教育的角度講,德育設置具化、有形的課程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屬于一項全新的課題和事業(yè),沒有現(xiàn)成的路子可走,在借鑒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需要膽略和勇氣。筆者在教育管路實踐中曾做過一些嘗試,走過一些彎路,也有一些收獲。其一,設置德育課程化專門組織機構,抽調專人組成德育課程建設攻關小組,專項負責學校德育課程構建的可行性研討與科學性嘗試;其二,掛靠縣級或縣級以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地或者項目中心,獲取必要的理論與技術層面的指導和幫助;其三,依托課改名校特別是德育課改成果落地學?;蚩平逃蒲袡C構,通過交流互動等多種方式、渠道移植德育課程化經驗,培訓和錘煉、打造、成熟、成就本土德育課程化攻關優(yōu)秀梯隊,奠定德育課程化人才基礎;其四,在深入調研、廣泛求證的基礎上,延請課程、教材編寫水平高、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員,搭建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大框架、新藍圖。其五,申報地方德育課程新課題,獲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科研部門的經費和其他必要支持。其六,有計劃、分步驟、序列化推出校本德育課程,逐步實現(xiàn)德育課程新成果軟著陸。其七,借助校際教研聯(lián)合體交流平臺,交換信息,切磋技藝,互通有無,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充實完善。
三是建立德育課程化新機制。建章敬事,立制興業(yè)。任何一項新事物的起步、拓展、創(chuàng)新、轉型、優(yōu)化、升級、提格、上檔,除了理念引導、典型帶動,機制不可或缺。德育課程構建,作為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必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可行的機制是德育課程建設的支撐和保障。要建立促進德育課程建設的即時和長效機制。即時性,要求所有參與課程建設和編寫的人員要有責任擔當意識和急迫感,做到圍繞德育課程構建大目標,保持嚴格的紀律性,無論何時何地,召之即來,來之即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長效性,意味著德育課程構建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花費很大的力氣,要有長期作戰(zhàn)的思想和心理準備,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恒心和意志。要建立促進德育課程建設的激勵評價機制。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團隊,經過適度的持續(xù)高效的正面肯定的刺激,其潛能發(fā)揮是刺激前的十倍還多。重視德育課程建設不能光喊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強調在會上,更得落實在事關教職工切身利益的獎勵或懲戒性措施的精準著陸上。著力高揚奉獻旗幟,大力弘揚奉獻精神的同時,要從樹立典型、榜樣引導、弘揚正氣、激勵眾人、著眼大局出發(fā),適度提高、強化參與德育課程構建的相關人員的精神和物質待遇,在晉職、晉級、評優(yōu)、評模等環(huán)節(jié)中適當擴大德育課程主體參與者的比重,讓參與德育課程建設的人員抬頭看路有看頭,低頭拉車有甜頭,埋頭苦干有勁頭。要建立促進德育課程建設的強有力的管理制度。要切實樹立德育課程建設在課程改革工作乃至整個學校整體工作中的權威性。德育課程構建既是一項基礎性、前瞻性的工作,更是全程性、綜合性、全局性、終極性的工程,大意不得,馬虎不得,懈怠不得。要切實建立完善改進優(yōu)化針對德育課程建設的一系列管理規(guī)章制度,校長牽頭謂之一把手工程,校委分工謂之通力合作工程,分管教學副校長主管謂之精品工程,全員動員人人擔責謂之責任工程。自上而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將德育課程建設置于制度與責任同在的網狀管理空間。每個環(huán)節(jié)配套相應的責任倒逼措施,配套精準到點、覆蓋到面的責任追究長效機制和精準到人、覆蓋到各個科別的過程跟蹤優(yōu)秀獎賞長效機制。獎懲并舉,依托制度支撐,為德育課程開發(fā)保駕護航。
四是創(chuàng)優(yōu)德育課程化新范式。新課程改革帶來了課程體式的又一輪革命。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基礎教育課程類別,彰顯個性、突出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版本,生動形象、新穎別致的基礎教育課程新內容,這一切都能給德育課程建設以啟迪以借鑒。當代教育新形勢下,德育課程大致可能會出現(xiàn)幾種走向:一是源于傳統(tǒng)教材高于活于傳統(tǒng)教材的九年一貫制德育新課程范式,一般以紙質顯性的呈現(xiàn)方式面向學生,也就是傳統(tǒng)的紙質課本;一是源于專題講座而又優(yōu)于專題講座的德育新課程系列大講堂,以類似于道德講堂和文化大講堂的形式,通過網上遠程教育或者電視節(jié)目專場有針對性地宣講;一是以電子書籍的形式,定期定時向教育對象開放。不論何種范式,本質上都是德育課程的具體化,應當配備一整套可操作性極強的督導評估機制,既指導、引領,又規(guī)范、督促。唯此,好的課程范式才能催生出好的教育效果。
筆者認為,德育課程化,是核心素養(yǎng)新理念與當代新課程改革對接、交融、互促、互升、共贏的有益探索和全新思考。德育課程化在當代教育新體制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契機,在核心素養(yǎng)新理念的滋養(yǎng)下,德育課程化正越來越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德育課程構建必將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綠色、生態(tài)、活力、開放的德育課程會為大家講述一個來自山區(qū)的關于課程改革的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