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琳
吃藥不分冬夏,但溫度對藥效有很大的影響。在炎炎夏日,用藥需注意冷和熱。
冷,保證質(zhì)量。天氣炎熱,藥物也需要避暑納涼。以下三類藥最好“搬進(jìn)”冰箱:
1.栓劑,如女性的陰道栓塞藥品,會(huì)因氣溫過高出現(xiàn)軟化,用起來不方便。夏季可將其放進(jìn)冰箱,或使用前放入冰箱,等到藥品硬化后取出再使用。
2.部分外用藥,如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洗劑等外用藥品,夏季最好放置在冰箱中冷藏,以防液體變質(zhì)。
3.針劑和部分膠囊,一些針劑如胰島素以及活菌制劑,通常需要放進(jìn)冰箱冷藏室保存,避免受熱和日光照射。但開封啟用后的胰島素保存要求相對較低,室溫不超過25攝氏度即可。
4.代煎藥也最好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一般能保存10天左右。如果沒有冰箱,可將袋裝煎藥放在一盆冷水中置于陰涼處,必要時(shí)需在水中加冰,一般可以保存5-7天。如果袋裝藥鼓起或者藥液變味、有氣泡時(shí),說明很可能已經(jīng)變質(zhì),最好不要服用。
還要注意的是,糖漿、散劑與乳膏應(yīng)避免進(jìn)入冰箱,以免受潮、變性,一般放在室內(nèi)陰涼處保存即可。
熱,確保藥效。雖然氣溫不低,但為了藥效,有些藥物用之前也得熱一熱:
第一,膏藥貼之前最好將膏藥裹在熱水杯上2-3分鐘,以便給膏藥稍微加熱。這樣能增加其黏性,和皮膚貼得緊湊些使吸收更加充分。此外,還要把患處皮膚擦洗干凈,徹底晾干。
第二,夏季從冰箱里拿出的中藥需要“熱透”再服用,可將藥液放入電飯煲或蒸鍋隔水蒸。袋裝藥從冰箱里拿出后,可放置容器里加開水浸泡,每5分鐘換一次水。換開水時(shí)把藥袋拿起來搖一搖,使其受熱均勻。藥液“熱透”,才能避免引起腸胃不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