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萌,李金紅,肖 麗,王振強,孟祥玲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放化療四科(滄州 061001)
臍療升白方對消化道腫瘤化療后骨髓抑制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張 萌,李金紅,肖 麗,王振強,孟祥玲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放化療四科(滄州 061001)
目的:探討臍療升白方藥灸神厥穴對消化道腫瘤化療后血象及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情況。方法:將70例接受化療的消化道腫瘤患者隨機分為藥灸組(35例)和假灸組(35例),藥灸組用自擬藥方敷臍,上覆姜片,外用艾條灸治,假灸組用鮮姜片敷臍配合艾灸治療。治療14 d后觀察兩組患者外周血象變化、化療不良反應及生活質(zhì)量情況。結(jié)果:治療后比較,藥灸組RBC、WBC、HB均高于假灸組(P<0.05)。藥灸組治療后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失眠分值藥灸組明顯低于假灸組,對消化道反應改善明顯。治療后藥灸組Karnofsky評分明顯高于假灸組。結(jié)論:臍療升白方藥灸神厥穴能改善消化道腫瘤化療后的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消化道腫瘤發(fā)病率較高,約占全部惡性腫瘤50%,嚴重危及患者健康及生命[1]。化療為消化道腫瘤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化療可使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受到破壞,產(chǎn)生毒副反應,其中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及免疫力降低最為常見[2]。西藥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5-HT拮抗劑可減輕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但副作用多且價格偏高。鑒于中藥臍療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作用逐漸得到驗證[3],部分學者利用中藥臍療提升血象,減輕胃腸道反應,提高免疫,取得了一定的療效[4-5]。我們自擬臍療升白方對消化道腫瘤化療患者進行臍療艾灸,觀察對患者外周血象變化及對其不良反應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化療的確診為消化道腫瘤患者隨機分為藥灸組(35例)和假灸組(35例)。藥灸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8~70歲,平均(56.2±1.8)歲;病程平均(1.2±1.0)年;胃癌8例,肝癌11例,結(jié)腸癌11例,直腸癌5例;卡氏評分(75.3±4.5)分。假灸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1~69歲,平均(56.9±2.1)歲;病程平均(1.45±1.2)年;胃癌9例,肝癌12例,結(jié)腸癌8例,直腸癌6例;卡氏評分(74.9±3.8)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病程、卡氏評分等方面比較(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細胞學證實為消化道腫瘤并需化療者;年齡18~70歲,Karnofsky 評分≥70分;血液學、心臟、肝腎功能正常;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2 治療方法 假灸組:鮮姜切成片,用針刺孔后放置于穴位上,將一塊紙墊(厚度0.6 cm)覆蓋于姜片上面,然后用艾條灸治。治療從化療開始,30 min/次,1次/d,用傷濕止痛膏外封,每24 h更換1次,共連用14 d。藥灸組:采用藥灸神厥穴療法,藥物處方自擬,附子、肉桂、雞血藤、當歸、黃芪各10 g,冰片2 g 研磨,取適量敷臍,上覆姜片,外用艾條灸治,治療也是自化療開始,30 min/次,1次/d,用傷濕止痛膏外封,24 h更換1次,共連用14 d。兩組化療方案均為消化道腫瘤標準化療方案:氟尿嘧啶類+鉑類。
3 療效評價標準 外周血象情況:分別檢測治療前、臍療艾灸治療14 d后外周血白細胞(WBC)計數(shù)、紅細胞(RBC)計數(shù)、血紅蛋白(HB)含量、血小板(PLT)計數(shù)的數(shù)目變化。其他不良反應改善情況:因化療后第3~5天消化道等不良反應最重,故觀察化療4 d及化療14 d后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煩躁、失眠、便秘的癥狀,進行評分。根據(jù)患者生存質(zhì)量測量量表中的使用說明,將癥狀等級量化評定:1分為0級,2分為Ⅰ級,3分為Ⅱ級,4分為Ⅲ級,5分為Ⅳ級。生活質(zhì)量評定根據(jù)WHO生存質(zhì)量量表KPS(Karnofsky)評分進行比較。
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象變化分析 藥灸組、假灸組治療后比較,RBC、WBC、HB各項指標差異顯著,藥灸組高于假灸組,(P<0.05);假灸組RBC、WBC、HB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均有下降,(P<0.01);藥灸組各項指標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血象無明顯下降(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象變化分析
2 兩組其他不良反應改善情況比較 藥灸組除腹瀉外各項指標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所改善(P<0.01)。假灸組食欲減退、煩躁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有所改善(P<0.01)。治療后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失眠分值藥灸組明顯低于假灸組,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不良反應改善情況比較(分)
3 兩組治療后Karnofsky評分比較 藥灸組治療前、后KPS評分(78.80±5.43)分,(79.05±6.81)分。假灸組治療前、后KPS評分(79.99±4.48)分,(69.84±8.51)分。治療后比較,藥灸組評分明顯高于假灸組(P<0.01)。藥灸組治療后和治療前比較,Karnofsky評分有提高,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假灸組治療后和治療前比較,Karnofsky評分明顯降低(P<0.05)。
4 不良反應觀察 藥灸組有2例 皮膚輕微過敏,其余患者及假灸組患者均未見不良反應。
化療屬于攻邪療法,以“攻邪傷正”,導致患者腎虛、脾虛、氣虛、血虛等更加明顯?;颊呋熀蟪霈F(xiàn)骨髓抑制、乏力、納差、嘔吐、頭暈、心悸、脈細無力等,均屬于中醫(yī)里面的虛勞范疇,用辨證理論屬于氣血不足,脾腎虛弱。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乏源,腎主骨生髓,腎虛精虧則髓海不充,氣血不榮。因此本研究以健脾補腎、益氣養(yǎng)血為原則自擬臍療升白方。
灸法是我國中醫(yī)學中常見的外治方法,可溫通經(jīng)絡,溫散寒邪,化瘀散結(jié),活血逐痹等,多項研究表明灸法可緩解化療所致消化道反應,提升血象,改善生活質(zhì)量[6-9]。本研究中自擬藥方中附子可止疼散寒、回陽救逆;當歸活血又補血;雞血藤則通經(jīng)活絡又補血;黃芪可治陽虛、氣虛;肉桂暖脾胃,通血脈[10];冰片則通諸竅,散郁火等,生姜溫中止嘔,解藥毒等,加艾灸能改善免疫功能,則使諸藥各發(fā)揮其能,使效果更好。本研究顯示,藥灸組治療后血象下降不明顯,白細胞、血紅蛋白均高于假灸組;而假灸組治療后較前明顯下降,說明單用姜片、艾灸效果不理想?;熀髳盒膰I吐、食欲減退、腹瀉、煩躁、失眠、便秘方面藥灸組比假灸組反應小。在生活質(zhì)量方面,藥灸組KPS評分亦優(yōu)于假灸組。顯然,藥灸組治療效果較好。這也與王慧杰[4]應用臍療治療放化療后白細胞低下和食欲減退及趙淑麗[5]用臍療治療化療后惡心、嘔吐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
[1] Fang HY,Greten FR.Cell Autonomous and non-autonomous functions of IKKβand NF-κB during 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J].Cancers,2011,3(2):2214-2222.
[2] 黃常新,陳靈芝,趙建剛.貞氏扶正顆粒對直腸癌術(shù)后化療骨髓毒性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外科雜志,2008,14(5):441-442.
[3] 徐 偉,金小晶.臍療在消化道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yī),2010,26(11):50-52.
[4] 王慧杰,王朝霞.臍療升白散治療放療致白細胞減少癥183例[J].新中醫(yī),2004,36,(6):38-39.
[5] 趙淑麗,劉維虔.臍療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氣陰兩虛型惡心嘔吐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4):125-128.
[6] 馬伯艷,鄭慧娟,段潤章,等.燥邪致病研究概述[J].四川中醫(yī),2014,32(12):187-189.
[7] 李 玲,王 鵬.穴位艾灸法輔助治療腫瘤終末期惡心、嘔吐的療效[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6,27(6):1417-1418.
[8] 呂慶超,吳 彤,李春林,等.灸臍療法現(xiàn)狀及理論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5):154-156.
[9] 盧 璐,符文彬,劉 月,等.艾灸對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Meta分析[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6,29(1):75-82.
[10] 王捷頻,王四旺,王劍波,等.痰濁、血瘀與高脂血癥的關(guān)系[J].陜西中醫(yī),2009,30(9):1271-1272.
*河北省滄州市科技項目(141302155)
腫瘤/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 針灸 @升白方
R27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2.024
(收稿: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