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耀祖
陸耀祖 :保護一座古城的“原真性”
陸耀祖
蘇州吳中香山人,祖上世代為香山幫建筑匠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香山幫傳統(tǒng)營造技藝傳承人,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古典建筑技藝,參與了著名寺院寒山寺的大修,蘇州天平山樂天樓復建、蘇州靈巖山鐘樓大修等項目,還主持在美國建造了“蘭蘇園”等國外園林項目。
在建筑界,“香山幫”的名聲是響當當?shù)模鲎蕴K州香山的建筑工匠們,尤其擅長復雜精細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技術。北京天安門城樓設計者蒯祥,就是“香山幫”的鼻祖。
1949年出生于蘇州香山的陸耀祖,家族里幾乎都是木作的“頂級大師”,蘇州的獅子林、木瀆的古松園,同里的退思園等等,好多大名鼎鼎的園子,都有這個家族的參與。陸耀祖是家族里的第五代,祖上都是頂級大師,16歲他開始跟著父親學木工,得到了香山幫古典建筑的真?zhèn)鳌j懸鎱⑴c的古建項目有很多,像虎丘盆景園、蘇州“環(huán)城綠帶”工程、美國的“蘭蘇園”工程和法國的“湖心亭”工程等等,更是主持修復過眾多古城內(nèi)的古典園林。
修復園林古建絕對是技術活
蘇州14.2平方公里的古城地盤上,園林古建是畫龍點睛之筆。要守住“古典”,修復就成了技術性的難題。
陸耀祖認為,老的歷史的建筑風貌、建筑方式,包括里面的技術含量,是要繼承下去的,可以用新的材料去拯救,但是原真性不能破壞,修復古建筑要懂,千萬不要自己瞎想,瞎弄是最傷腦筋的。隨著時代的不同,新的意識和技術含量是有的,但現(xiàn)代的東西可以跟傳統(tǒng)的東西結合起來,不過不能影響蘇州的景觀,更不能影響蘇州的文脈。
主持修復了眾多蘇州古城項目的陸耀祖深有體會:“歷史上很多園林都是私家庭園,園內(nèi)人不多,最多過年有個二三十人,所用的木結構當時來講是強大的,現(xiàn)在作為景點開放,人很多,常常要上去幾十個甚至一百個人,肯定不行的,我的辦法是按照新的方式去加固它,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加固舊的建筑不能影響它的原真性,即使撤去了還是原來的模樣。留園住宅區(qū)有一幢樓,樓面上用輕盈的鋼結構,柱子外面包一層無縫鋼管穿搭樓層,這樣一來上去的人雖然多了,但是建筑受力的情況是不變的,底基增加了一點負擔關系不大,園林里的一般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底基還是很穩(wěn)的。不過一個方案只適用于一個園林,其他園林要修復還要換方法,比如網(wǎng)師園有個小姐樓,樓上以前大約也就住一位小姐加一個貼身丫鬟,上面做得很軟,不能承受很多人上去,要改造成一個會議室,用鋼結構加固,上去的人不算多,柱子還能承受,但樓板要用鋼結構來修復,于是柱子用上了鋼箍,再把樓板的鋼結構做上去。藕園要做個茶室,開始設想也是用網(wǎng)師園的辦法,但是我看了之后發(fā)現(xiàn)藕園的木結構是完整的,只要把木結構的完整性修復一下就可以了。對每一個不同的園子,即使相同的要求,修復的方法也不一樣的?!?/p>
作為“香山幫傳統(tǒng)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的陸耀祖,不僅自己繼承和掌握了香山傳統(tǒng)建筑營造技藝的各項要領,還積極培養(yǎng)下一代香山幫傳人。他主持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筑名師工作室”工作,使許多身懷絕技的香山建筑名師有了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著手對蘇州甚至全國各地的古建筑技術工人進行培訓,經(jīng)他培訓的工種有石雕工、磚細工、木雕工、木工、瓦工、假山工等,培訓的技術等級為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總人數(shù)達數(shù)百人,已經(jīng)成為目前保護古城修復古城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