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控制技術與應用》2017年總目次
第1期
專家約稿
量子導航定位系統(tǒng)中的捕獲和粗跟蹤技術
叢 爽,汪海倫,鄒紫盛,尚偉偉,隋 巖(1)
學術研究
撓性空間結構的密集模態(tài)特性及影響分析
劉瀟翔,石 恒,王思野(11)
星敏感器誤差分析與補償方法
龐 博,黎 康,湯 亮,李 果(17)
可重復使用飛行器魯棒自抗擾控制
陳上上,何英姿(25)
基于約化相對軌道擬平根數(shù)的長期穩(wěn)定高精度衛(wèi)星編隊導航技術
楊盛慶,杜耀珂,賈艷勝,王文妍(30)
基于自適應算法的Stewart平臺微振動低頻激勵控制研究
許翔鵬,黃 海,黃 舟(36)
帶偏置點的繩系拖拽離軌系統(tǒng)動力學研究
劉賀龍,何英姿,談樹萍(42)
日地平動點編隊飛行自抗擾軌道維持控制
姜春生,王 永,李恒年,樓張鵬(49)
技術交流
高速緩存影響的航天器控制軟件調度設計方法
于廣良,楊孟飛,姜 宏,徐 建(55)
一種實現(xiàn)光學隱身的衛(wèi)星構型設計
朱冬駿,張占月(61)
SPMSM弱磁算法自適應調速仿真
蘇偉杰,張 軍,蔡權林,張 波,黃佳怡(67)
面向全電推進衛(wèi)星的霍爾推進技術
扈延林,毛 威,李 棟,魏立秋,魏延明(73)
第2期
專家約稿
脈沖星導航試驗衛(wèi)星科學觀測數(shù)據(jù)分析
帥 平,張新源,黃良偉,陳紹龍,鄧樓樓,陳建武,石永強,薛立軍,丁強強(1)
學術研究
基于神經網絡的自由漂浮空間機械臂自適應魯棒控制
王 超,江 潔,林森海,張文輝,陳榮昌(7)
基于高斯偽譜法的空天飛機上升段最優(yōu)軌跡設計
張佩俊,劉魯華,王建華(13)
繩系系統(tǒng)軌道機動過程中的面內擺角抑制
薛 超,談樹萍,劉賀龍(21)
重力梯度測量衛(wèi)星無拖曳控制技術
鄒 奎,茍興宇,薛大同(28)
基于干擾觀測器的撓性衛(wèi)星姿態(tài)滑模變結構控制
王雪冰,吳 忠(36)
大氣紊流下飛艇動力學建模與姿態(tài)控制
王 鶴,李智斌(43)
技術交流
衛(wèi)星組網構型設計及接入算法技術研究
閻 凱(50)
抗差自適應濾波在低軌飛行器INS/CNS/GNSS組合導航中的應用
秦 峰,宋振華,吳 鎮(zhèn)(55)
星載觀測平臺的視線測量誤差分配
丁文哲,張占月,楊 虹,朱冬駿,陳 峰(60)
在軌服務衛(wèi)星GNC系統(tǒng)地面測試與在軌支持設計
饒衛(wèi)東,劉 蕊,肖 帥(67)
交會對接成像軟件的多目標跟蹤改進
魏高樂,高 進,牛和明,陳朝暉(73)
第3期
專家約稿
基于一次性微沖量推力器陣列的衛(wèi)星低頻振動抑制與控制
魏延明,劉旭輝,樊子辰(1)
學術研究
太陽帆航天器編隊維持和重構的方法研究
王 菲,袁建平,袁 靜(7)
三維充液航天器的位置和姿態(tài)聯(lián)合控制
王澤國,張洪華,胡錦昌(15)
多約束條件下月球南極探測返回窗口設計
馮 飛,張雅聲(21)
徑向兩星庫侖編隊隊形保持自適應控制研究
施 強,袁長清,吳立堯(28)
帶有阻尼機構的多柔體航天器動力學建模
朱孟萍,耿 磊,陳新龍,李 志(34)
技術交流
基于聯(lián)合供電的GEO衛(wèi)星電推進工作策略
陳曉杰,李 鑒,朱振華,周徐斌,沈毅力(41)
一種交會對接軌跡安全帶確定方法
陳長青,解永春,梁紅義(48)
一種低摩擦間隙可控機構在舵機上的應用
蔣 政,武曉峰,申振豐,韓子晨,唐劍超(54)
基于編碼規(guī)則的中斷數(shù)據(jù)訪問沖突檢測方法
陳 睿,楊孟飛(59)
航天嵌入式軟件動力學仿真環(huán)境的通用軟件架構
蔡雨辰,奚 坤,黎 藜,王振華(66)
基于Event-B的中斷管理需求和設計形式化建模與驗證方法
周育逵,楊 樺,喬 磊(71)
第4期
專家約稿
星光導航技術現(xiàn)狀與發(fā)展綜述
盧 欣,李春艷,李 曉,孫大開,夏夢綺(1)
空間光學敏感器技術進展與應用
郝云彩(9)
技術交流
彈載捷聯(lián)星敏感器強光規(guī)避策略及算法
王海涌,王騰飛,鐘紅軍,王可東(19)
星敏感器瞬態(tài)效應仿真及抗干擾算法
周建濤,張春明(25)
一種多幀相關濾波的星敏感器像素非均勻性誤差校正方法
鄭循江,葉志龍,楊勤利,孫朔冬(31)
星敏感器光軸熱穩(wěn)定性仿真分析方法
隋 杰,程會艷,余成武,武延鵬,王曉燕,鄭 然(37)
應用于天文導航的白晝恒星探測技術
孫大開,張春明,朱建峰,夏夢綺(42)
二維三維信息融合的空間非合作目標姿態(tài)求解方法
吳 云,李 濤,吳 宇(47)
一種非合作衛(wèi)星目標立體視覺測量技術
李 濤,吳 云(52)
基于標定場的激光雷達兩步標定方法
吳奮陟,郭紹剛,朱飛虎,王 立,吳 云,劉 達(57)
基于FPGA的激光成像質心提取算法的硬件實現(xiàn)
金明磊(63)
基于Bipod結構的星敏感器遮光罩安裝結構優(yōu)化設計
陳建峰,余成武,程會艷,隋 杰,武延鵬(68)
一種快速全天星圖識別算法
程會艷,鐘紅軍,王 龍,楊 君,鄭 然(73)
第5期
專家約稿
感應式脈沖等離子體推力器技術綜述
程謀森,李小康,車碧軒,郭大偉(1)
學術研究
考慮控制約束和不確定性的火星最優(yōu)進入制導
李毛毛(7)
一種針對金星探測器的姿態(tài)指向設計
馬越辰,徐 明(14)
基于區(qū)間算法的微小衛(wèi)星微推力器陣列規(guī)模估計
閔家麒,朱宏玉(22)
敏感器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一體化設計
劉細軍,劉成瑞,劉文靜(31)
一種可變形桁架避障規(guī)劃方法
鄧 雅,王澤國,張錦江(37)
技術交流
微小衛(wèi)星用微型控制力矩陀螺研究
來 林,李 剛,武登云,翟百臣,馬文棟(43)
九自由度運動模擬器相對位置精度分析與指標分解
李 博,吳奮陟,王云峰,何華東,付銅玲,許 波(49)
基于拜占庭容錯體系構架的航天器控制系統(tǒng)測試性設計與分析
唐 寧,劉智勇,高亞楠,何英姿(55)
霍爾推力器仿真與優(yōu)化
叢云天,陳 健(61)
敏捷衛(wèi)星控制分系統(tǒng)動中成像姿態(tài)機動模式的集成測試方案設計
王玉爽,蔣志雄,顧 斌(68)
空間機械臂地面仿真與測試系統(tǒng)設計
肖 帥,劉 蕊,饒衛(wèi)東(73)
第6期
專家約稿
星敏感器姿態(tài)測量相對基準偏差在軌標校方法研究
雷擁軍(1)
學術研究
基于電推力器進行南北位置保持的一種地球同步軌道注入參數(shù)方法
周 亮,韓 冬,崔振江,馬 雪(8)
共線三星庫侖編隊動力學與自適應控制研究
施 強,袁長清,孫云龍,于海莉(13)
基于Lyapunov最優(yōu)反饋控制的月球中繼衛(wèi)星轉移軌道設計
安 然,王 敏,梁新剛(20)
基于自適應的月球著陸器懸停避障方法
胡錦昌,張洪華,李毛毛(25)
CMGs驅動空間機械臂的自適應終端滑??刂?/p>
夏新會,馮 驍,賈英宏,徐世杰(32)
技術交流
脈沖調制在小型姿控推力器中的應用仿真
王 謙,李新洪,賀廣松,安繼萍,張治彬(40)
正交試驗法在空間自由漂浮機械臂控制參數(shù)尋優(yōu)中的應用
張瀚文(47)
空間機械臂間隙影響分析
張玉翠,劉 峰,張暉輝(54)
基于DSP平臺的航天器軟件在軌維護實現(xiàn)方法研究
李振松,杜建偉,黨紀紅(61)
一種跟隨式大磁矩磁力矩器高反電勢抑制技術
范佳堃,孟海江,曹 劍,徐勤超,展 毅,張 磊(67)
空間發(fā)動機推力室氣相流動分布無量綱表達方法
孫恒超,劉 敏,呂紅劍,王莉娜(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