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援+李靜濤
6月,印度軍隊在并無爭議的洞朗地區(qū)非法越界,引起軒然大波。這讓羅援將軍回想起2015年自己在中印邊境的調(diào)研之行。他講述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以及對邊境問題的所感、所思。
在工作也在拼命
2015年夏天,當時的成都軍區(qū)正在搞演習,恰好軍區(qū)的一名副司令員邀請我去西藏做調(diào)研。那年我65歲,心想著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駐守”邊防,以后還有沒有機會到雪域高原就難說了。所以我很珍惜這次機會,就答應去了。
一到西藏,我就被眼前的人和事震撼了。先說在軍區(qū)機關(guān)。我和他們一起聊天時,看到領(lǐng)導干部人數(shù)比別的地方多,就好奇地問為什么。他們說:“我們是雙配備,每個崗位都必須有備用干部。這其中有輪換執(zhí)勤、休養(yǎng)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干部身體出了問題,就得有人立刻頂上去,指揮崗位不能空著?!痹谖鞑毓ぷ?0年以上的官兵,80%的人血紅蛋白成倍增高,6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心臟病。有一名軍區(qū)副政委說自己心率過緩,我就幫他把了把脈,一分鐘的心跳才30多次!我問他:“這種身體狀況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他指著胸口說:“裝著心臟起搏器?!碑敃r我哽咽了,我心想,他們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拼命!
再說在中印邊境。我到了一個邊防團,團部海拔4000多米。團里的領(lǐng)導來接我,我看到他們清一色的黝黑面孔、烏青嘴唇,鼻子酸了好一陣子。那天,我提出想陪他們在團部里過一夜,但他們就是不同意?!笆组L,您歲數(shù)大了。我們這兒海拔太高,您在這里陪我們,萬一有什么意外可怎么辦???”最后,在他們的堅持下,我只好在他們下屬一個海拔低一些的營部過了夜。
說到身體,就不得不說說邊防官兵身上常年帶著的三大件——藥丸、墨鏡和大衣。藥丸就是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身體有情況就隨時服用。戴墨鏡是因為雪域高原,光照太強,在雪地反射的強光下如果長期不做視力防護,很容易得雪盲癥。大衣好理解,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氣候多變,即使在夏天,溫度也隨時可能降得很低。在中印邊境這種海拔落差大的地方,氣候的突變更是家常便飯。
有生物學家說過,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qū)不適合人類居住,4500米以上就算是生命禁區(qū)了,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那些在西藏、在中印邊境值守的官兵,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工作在缺氧環(huán)境下,透支著自己的生命維護祖國領(lǐng)土的完整。
邊防官兵沒有孬種
我那次到的是中印邊境東段的錯那地區(qū)。當?shù)剀姺謪^(qū)所轄部隊的老底子是當年的18軍,和西藏淵源很深,上世紀50年代進軍西藏的主力部隊之一,在昌都戰(zhàn)役、西藏平叛、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參觀這個駐守邊境的軍分區(qū)軍史館時,我流淚了:自軍分區(qū)組建以來,先后有600多名官兵把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雪域高原上,其中有30人就倒在巡邏的路上或執(zhí)勤的邊境哨所中。他們之中有到邊防一線部隊調(diào)研時,突發(fā)“高原性心肌梗塞”的西藏軍區(qū)原司令員張貴榮,他的遺體是用馬馱回來的;有在率隊執(zhí)行任務(wù)途中犧牲的某邊防團團長高明誠,他的遺體是用直升機運回來的;還有為了掩護戰(zhàn)友躲避泥石流而犧牲的少數(shù)民族戰(zhàn)士古怒……這三位烈士犧牲時分別是49歲、39歲、19歲,都只差一歲就會邁入人生的新階段,讓人非常惋惜。
這是一種巧合,更是一種機緣,我們的邊防將士生生死死都守護著祖國。什么叫忠誠?這就是忠誠,聞此不落淚者非男兒。也許有人會問,這么多戰(zhàn)友犧牲了,其他的邊防官兵不會擔心這種事情哪天也落到自己身上嗎?我要說,我們的邊防官兵沒有一個是孬種。他們不僅不會擔心,反而把這些犧牲的戰(zhàn)友當成了激勵自己的榜樣。在重大節(jié)日或是烈士的祭日,邊防官兵經(jīng)常會掃墓紀念。
與忠誠相伴而生的是邊防官兵的無怨無悔。和內(nèi)地的部隊一樣,駐守中印邊境的戰(zhàn)士大多也就二十來歲,來自五湖四海,和我的孩子同齡,在我這個老兵看來是“兵娃娃”。他們很多是家中的獨生子,除了生理上的挑戰(zhàn),心理關(guān)也要過。想象一下,這個歲數(shù)其他的孩子或許正坐在大學課堂里,或許正和戀人花前月下。可他們呢?在青春正好的時候,選擇了與雪山荒野為伴,在荒涼孤寂的邊境為祖國站崗放哨。條件越是艱苦,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越是重要。在邊防營地里,孩子們用油漆寫下了“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在離營地不遠的山坡上,孩子們把石塊刷上紅色、黃色的油漆,擺出了一面巨大的五星紅旗。他們用這樣的方式時刻告訴自己,身后就是祖國。
駐守邊關(guān)苦不苦?當然苦。不過,我很高興地看到,這些年來邊防部隊的生活、工作條件已經(jīng)改善了很多。在中印邊境的一個連隊,我參觀了他們大棚式的營房。各個班、排在營房里都有自己的一塊生活區(qū),可以淋浴洗澡,食堂伙食也不錯,中間一塊大空地就是集體活動的地方?,F(xiàn)在交通條件好了,平時的供給有保障,可一旦遇到大雪封山,少則幾個月,多則半年,供給物資就上不來。除了靠平時的儲備,他們還會在海拔較低、條件好些的地方搞農(nóng)副業(yè)生產(chǎn),自給自足。
在一個邊防營地,官兵們看到來了我這么一個老前輩,非讓我給寫幾個字。感觸太多,感動太多,我一時不知道寫點什么。想了一會,我寫了“保家衛(wèi)國”四個字,這是最適合他們的。我對他們說:“我一向主張軍人都應該是鷹派,今天我見到了真正的鷹派,就是你們這些雪域雄鷹?!闭f完,我給他們行了軍禮。
肢體沖撞也“絕不會
讓印度占便宜”
相比于內(nèi)地,駐守中印邊境的新兵入伍時會多經(jīng)歷一道程序:進行愛國主義和邊界問題歷史的教育。我覺得,部隊的這項工作做得非常好,因為邊界上的每一個“兵娃娃”對這段復雜、敏感的歷史都很清楚。到了中印邊境,官兵們面對的不僅僅是軍事斗爭,更多的是政治和法律斗爭。所以,我國對邊界的政治立場,邊界涉及的法律問題,他們必須要熟悉。
中印邊境東段有三條重要的線:傳統(tǒng)習慣線、“麥克馬洪線”和實際控制線。我到的地方屬于實際控制線和“麥克馬洪線”基本重合的地區(qū),局勢相對穩(wěn)定,兩國邊防軍人定期會晤點往往也在這樣的地區(qū)。但是,在實際控制線和“麥克馬洪線”不重合的地方爭端比較多,這些年來倒是沒有發(fā)展到武裝交火的程度,主要是兩國軍人的一些肢體沖撞。不過,邊防官兵們說,即便是肢體上的沖撞也“絕不會讓印度占便宜”,因為他們腳下就是祖國的領(lǐng)土,一步都不能退,一點都不能讓。
說到這里,很容易想到最近印軍在洞朗地區(qū)非法越界的事件。退一步說,對于有爭議的地區(qū),我們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但在洞朗這個邊界早有定數(shù)、毫無爭議的地區(qū),如果對方做得太過分,我們可以用任何手段來維護國家利益,捍衛(wèi)領(lǐng)土主權(quán),武力手段是必要的選項之一。
作為一名軍人,印軍在洞朗地區(qū)非法越界很容易讓我聯(lián)想到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當時我們也非??酥疲蝗淘偃?,我國政府不斷發(fā)表聲明、抗議。結(jié)果印度置若罔聞,解放軍不得不重拳出擊,給對方以重創(chuàng)。
不久前,習近平主席朱日和閱兵以及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分別發(fā)表重要講話。習主席怎么說的?“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中國人民珍愛和平,我們決不搞侵略擴張,但我們有戰(zhàn)勝一切侵略的信心?!边@是我軍統(tǒng)帥堅定的決心,也是全軍指戰(zhàn)員對維護領(lǐng)土完整堅定意志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