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木機
摘要:新課程理念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chuàng)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試論 小學 數(shù)學 教學 積極 培養(yǎng)
一、重視學習目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tài)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shù)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shù)學的實際價值,誘發(fā)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nèi)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動機。
二、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币虼?,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各種具有啟發(fā)性的外界刺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要“弄懂”、“學會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欲望。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shù)膽夷?、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提供物質內(nèi)容和推動力。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也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決的問題上。例如教學《連減應用題》,學生要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題方法。第一種解法可以理解為:姐姐有50元,第一天買衣服用去15元,這時姐姐還剩多少錢?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錢買了一條30元的裙子,姐姐現(xiàn)在還剩多少錢?學生很快地說出了50-15=35(元)、35-30=5(元),從而明白了第一種解法是用連減。情境二:姐姐到商店買衣服用去15元,買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錢?給售貨員50元,應找回多少錢?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學生直觀地理解了第二種解法的特點是先求兩個部分數(shù)的和,再用總數(shù)減去兩部分之和。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到了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親切感。
四、開展適當競賽,提高學習熱情。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競賽中,由于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例如“筆算除法:商多位數(shù)”的練習,我設計了這樣的比賽:比賽內(nèi)容是四道除法筆算題,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進行比賽,完成最快的小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類推,分別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對的同學能為小組爭得5分,最后評出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優(yōu)勝。這樣比賽不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確率,全班同學都能積極參與。
五、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有家庭的,也有學校的。有的是一個原因,有的是幾個原因,情況錯綜復雜,總結起來有四種:①家庭壓力較大,學生學業(yè)成績不為家長所滿意,家長責怪甚至打罵孩子造成學生厭學;②學校教學設施、方法、手段陳舊落后,與社會發(fā)展和學生求知不能接軌而導致學生厭學;③課業(yè)負擔過重造成學生厭學;四是受商品經(jīng)濟和“讀書無用”論的沖擊,致使學生厭學甚至輟學。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細致地對每個厭學學生各方面情況及心理特征進行深入、及時、準確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厭學原因的基礎上,建立厭學學生轉化檔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標,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習和生活。
六、對學生傾注愛心和真情,以情促教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睂Υ齾拰W,更是如此。對學生的愛,不僅表現(xiàn)在學習上的嚴格要求,還表現(xiàn)在生活上的關心愛護,對厭學學生的學習、生活、健康、性格、家庭等狀況要做到了如指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疑難,對厭學生要投入滿腔熱情的體貼和幫助,通過談心,談學習,談生活,交朋友。同學生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堅持循循善誘的思想教育原則,做到厭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工作中注意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力求在“循循善誘”教育的同時,把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認識態(tài)度升華到一種崇高的境界,激起學生強烈求知欲,從厭學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傳授的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
李純瓊
摘要:新課程理念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chuàng)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訓練技能,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試論 小學 數(shù)學 教學 積極 培養(yǎng)
下面就結合多年數(shù)學教學的實踐,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重視學習目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tài)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shù)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shù)學的實際價值,誘發(fā)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nèi)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可以讓學生量出家中電視機的長和寬,然后求出它的面積;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學校沙池的面積。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習的熱情。
二、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各種具有啟發(fā)性的外界刺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要“弄懂”、“學會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欲望。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shù)膽夷?、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提供物質內(nèi)容和推動力。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也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決的問題上。例如教學《連減應用題》,學生要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題方法。第一種解法可以理解為:姐姐有50元,第一天買衣服用去15元,這時姐姐還剩多少錢?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錢買了一條30元的裙子,姐姐現(xiàn)在還剩多少錢?學生很快地說出了50-15=35(元)、35-30=5(元),從而明白了第一種解法是用連減。情境二:姐姐到商店買衣服用去15元,買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錢?給售貨員50元,應找回多少錢?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學生直觀地理解了第二種解法的特點是先求兩個部分數(shù)的和,再用總數(shù)減去兩部分之和。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到了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親切感。
四、開展適當競賽,提高學習熱情。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競賽中,由于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
五、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有家庭的,也有學校的。有的是一個原因,有的是幾個原因,情況錯綜復雜,總結起來有四種:①家庭壓力較大,學生學業(yè)成績不為家長所滿意,家長責怪甚至打罵孩子造成學生厭學;②學校教學設施、方法、手段陳舊落后,與社會發(fā)展和學生求知不能接軌而導致學生厭學;③課業(yè)負擔過重造成學生厭學;四是受商品經(jīng)濟和“讀書無用”論的沖擊,致使學生厭學甚至輟學。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細致地對每個厭學學生各方面情況及心理特征進行深入、及時、準確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厭學原因的基礎上,建立厭學學生轉化檔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標,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習和生活。
六、對學生傾注愛心和真情,以情促教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睂Υ齾拰W,更是如此。對學生的愛,不僅表現(xiàn)在學習上的嚴格要求,還表現(xiàn)在生活上的關心愛護,對厭學學生的學習、生活、健康、性格、家庭等狀況要做到了如指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疑難,對厭學生要投入滿腔熱情的體貼和幫助,通過談心,談學習,談生活,交朋友。同學生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堅持循循善誘的思想教育原則,做到厭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工作中注意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力求在“循循善誘”教育的同時,把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認識態(tài)度升華到一種崇高的境界,激起學生強烈求知欲,從厭學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傳授的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