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慶
速度、收益、安全是作業(yè)有效性必須考慮的三個要素:速度可看作學習時間(長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學習結果(收獲)——產出;安全可看作學習體驗(苦樂)——體驗。可以說,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考量學生作業(yè)有效性的三個重要指標。
如何保證每一份或者是每一個周期的作業(yè)能夠容三個要求于一體,且能體現“有效性”?筆者認為,與其費盡心思埋怨學生方面種種達不到自己期望的因素,不如積極挖掘自身的潛力和可能,在源頭上保證作業(yè)的設置的“有效性”。這才是保證作業(yè)有效的上上之策。
具體來說,做好三點。
一、深備學生,讓作業(yè)層次化
作業(yè)是課堂的延續(xù),在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課結束之后,鞏固、復習、挖深是作業(yè)的要求。但是學生的個體情況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基礎差異、學習情緒、心理特征、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學習習慣和課堂掌握程度均不一樣,要在布置作業(yè)之前對作業(yè)情況做一個“預設”十分重要。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強調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作業(yè)前,認真分析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找準題目的切入點,保證“大眾胃口”都能保證。筆者在布置作業(yè)時一般會將作業(yè)分成兩塊:“課堂后的糕點+糕點上的櫻桃”。讓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吃的進,受得了”,學有余力的學生“跳一跳,摘得到”。
比如筆者在講歸有光《項脊軒志》時,遇到文中寫景的文字:“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屋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妊鰢[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在課堂分析完之后,筆者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能力允許的同學仿照這段文字寫一段自己家里或者住宿生活的文字,能力還達不到要求的同學翻譯這段文字。
為什么筆者會布置這樣的作業(yè)?王國維人間詞話有云:“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我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闭鸫ㄏ壬木笆前l(fā)自內心而又流之于外的景,投在眼里,人景一體。所有同學自然明白老師的用意:這道題既考查了他們的文言文基本功,也考察了他們對散文寫法的基本認識,并且能夠學會舉一反三。只有這樣,在掌握學生個體差異和個體需求的前提下,一份作業(yè)可以滿足不同的胃口和要求。以鼓勵學生吃“糕點上的櫻桃”的方式讓好成績的同學吃到“新鮮的”糧食;基礎薄弱的同學可以慢慢接近自己的“奢望”。
結果讓我喜出望外。有兩位同學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我的小軒(乃宿舍也)最宜月夜觀賞——漆黑一片,微光偶觀??疵髟律?,冷風習過,一霎間,窗簾搖曳,月光微露,忽隱忽現!舍外青山數座,等到月升中天,山中樹影斑駁,樹聲嗚咽,尤為靜絕。直至夜闌人睡,蓋被就寢,月光從簾縫中灑下,則愈發(fā)安靜。余坐起展望,眾人皆入夢鄉(xiāng)。俄而呢喃細語,俄而安靜寧和。月河星天,窗外小蟲旖旎而眠?!?/p>
“素舍”四季皆宜,夏天沒有電扇,只有自然鼓風;冬日冷風陣陣,倒也涼快。蚊子的演習,真讓我們懷疑,難道是空襲?女高音高亢,女中音頓挫,女低音沉郁。夜深人靜之際,便是它們亮嗓之時,當然我們的聆聽也是需要付費的?!八厣帷弊钏赜诿?,也是最值得夸耀的,也許還是最豪華的。功能齊全,四人同時在內作業(yè)也嫌空曠。刷牙、洗足、蹲坑、漂衣,頓時人仰馬翻,場面極為壯觀。
宿舍的居住條件并不理想,但小作者能用一種安之若素的心態(tài)通過自己詼諧的語言把宿舍中舍友們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表現出來,別有一番味道。這一份作業(yè)之后,我也明白:一個真正把學生發(fā)展放在作業(yè)設計最重要地步的老師,他的那些小樹苗一定能夠呼吸更加新鮮的空氣,成長的更加茁壯。
二、透備教材,讓作業(yè)明確化
眾所周知,教材規(guī)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但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它的作用不只應該是為了課堂教學而服務,作業(yè)與教材之間也存在若干的聯(lián)系。依據教材調整作業(yè)的中心和側重點是作業(yè)布置的一大關鍵。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在每一節(jié)課上明確教學任務,尚未完成的,或者補充的內容就是作業(yè)反應的一個重要內容。而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掌握教材要扎扎實實做到三點,即“懂”“透”“化”。
“懂”就是認真弄清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熟悉知識范圍,明確各單元的目的要求以及他們之間的內在關系,同時掌握重點,分清主次,做出作業(yè)布置內容的前后聯(lián)系性,重點延續(xù)性?!巴浮本褪巧羁汤斫狻⑹炀氄莆战滩?,并能運用自如,對作業(yè)的難度把握,闡發(fā)性知識的適度要求拿捏準確?!盎本褪前呀處煹乃枷胍鈭D和作業(yè)的有效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達到和諧的程度。
比如學習古詩文《游褒禪山記》,能夠自覺地將教學目標分層,課堂之上做到“游山玩水”,梳理字詞,課后就要讓學生滲透“參悟”,巧妙聯(lián)系學習。當我讓學生練筆寫關于“一葉落而天下知秋”的作文時,學生能夠抓住《游褒禪山記》當中的“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在作業(yè)當中讓學生領會課文和生活的關系,能夠圍繞“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這一句話,每個禮拜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寫景片段,能力稍不及的同學寫一篇記敘文,這樣人人得到鍛煉,并且收獲不一。
有一位同學的文字讓我印象深刻:
“住在醫(yī)院很久,由最初的煩躁慢慢臻于安靜,緣于天空那群定時掠過我窗前的白鴿,它們“呼?!币魂嚨厮纳㈤_去,而后又回旋著密集而返,一道白色的影子在天空畫上了一彎濃郁的微笑??粗鼈儯业男囊哺w了起來,出院與否已不重要,我的生命是活著的,心里的那扇暗門已經被打開,每天都有一縷陽光,不偏不倚地照射在我的心房?!?/p>
一篇文章引起了他與鴿子與生命之間的共鳴,這是叩問生命的強大音符,我想在他人生今后的每一個失敗或者成功的瞬間,他都會感恩生命當中遇到過的這一群天使。
三、師生探討,讓作業(yè)新鮮化endprint
作業(yè)“新鮮化,并不意味著作業(yè)的布置是為了追求“新鮮”而“新鮮”,而是在課堂的教學外加入一種思維的延展,人性的體悟,生命的共鳴。
斯賓諾莎說:“一個人的眼前應當時常出現某一種人性的典范。”作業(yè)的布置不只是一個教師“想當然的”的突發(fā)奇想或是萬般苦惱的冥思苦想,作業(yè)的主體執(zhí)行者是學生,為什么學生沒有參與制定作業(yè)、審核作業(yè)、反思作業(yè)的權利?不知不覺,我們從課堂教學的“獨裁者”延伸到了課外學習的“獨裁者”。鄧紹志老師和夏海榮老師在《優(yōu)質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中提到“教學效果評價”,其中十分清楚地點明學生基于評價的意義。課后作業(yè)涉獵到閱讀的延伸,課堂的遷移,生活學習的感悟。意義非同一般,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原本死板的作業(yè)布置變的鮮活起來了。
在教授《逼來的春天》一文時,課堂之上,課堂上講到了這樣一句話的理解:“剛剛從開裂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雙因為愛你而無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蹦隳芨惺堋昂岷谟置髁痢钡男蜗髥??又如何理解“默默”這個詞?一句話,教者洋洋自得地描繪著冬天尚未完全離開,湖水寒氣依舊,深黑色的水面下面,無法阻止春的暖意到來的腳步,湖水仿佛是明亮的眼睛,仿佛是笑意盈盈的春姑娘在陽光下朝我們微笑眨眼。這一幅畫面。緊接著,教者繼續(xù)分析:“默默”一詞是擬人化的表述,它既體現了春天在冬天的逼迫下,安靜地蓄勢,爆發(fā)出強大的反抗力量;同樣也是春對她的守望者含情而視的回應。可是課堂之上施教者即使是有意識讓學生加入到這個場景的探討、描述和想象中來,依然發(fā)現很多雙迷茫、略帶無奈的眼神。
孔子有云:“舉一隅以三隅反”。與其這樣細致地進行文本分析,不如讓學生帶著好奇與思索,自己去觀察那已經被學業(yè)逼到生活角落里面的“生命音符”。并且讓學生以文字的形式去記錄下不曾關注過的瞬間,或者是與自然、生命交融的過程與感悟。這樣的經歷和感受難道之于這些曼妙的青春少年不是更加意義非凡?
我的一番建議,引來集體的歡呼和“謳歌”。條件好的同學來到小區(qū)的河邊,懶得出門的同學就在水池邊駐足觀察,任何一種形式已不重要,看到倒影在深色水中的眼眸,我想在那一刻他們已經收獲了很多課本上無法涉獵、獲取的精神感動了。
翻開一位同學的文字記錄:
“以前總是匆匆路過這一小灣水,無論它的身上是冰雪覆蓋還是空無一物,無論它是靈動透人還是水草縈繞,我總是和它擦身,像陌路的人,絲毫未曾想過去駐足觀賞。今天我蹲在它的身前,像一對老友一樣,四目相對。小小的出水口汩汩地冒著一陣陣的暖流,讓不遠處深黑的水面交融了一層溫暖,在寒冷的冬季添上了一絲溫情,是水賦予的自然的靈動,在萬木僵死的時刻,唯有它默默地蓄積,不時地涌動著對春的渴望?!?/p>
多么細膩、生活化的語言!我想即使是一個文辭拙劣的同學也能寫出自己對靈動自然忽視的懊惱,對發(fā)現的新鮮、充滿生命激情的一洼水地的欣喜。這是生命的偶遇,這更是回眸偶遇心上人的激動!
尤其是在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重視作業(yè)的布置是我們作為教師不得不做好的任務,胡混過關,題海戰(zhàn)術,都不能展示你對教學、教材的理解把握,對學生負責任的態(tài)度。一堂好課之后,能夠自覺反思課堂教學的漏洞,形成對自己“知識漏角”的補缺,繼而在作業(yè)上實施補救,讓學生也能夠收獲更多的“甜點”,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上好一堂優(yōu)秀的課,又有一份確定了重點,又能讓學生心生無窮的新鮮感和收獲成就感的作業(yè)陪伴學生。這樣的教師也顯得特別的優(yōu)秀和睿智。
參考文獻:
[1]張金保.選點切入 涵泳品味[J].中學語文教學.2006.
[2]周偉忠.有效課堂研究[I].知識出版社.2009.
[3]王意如.學習共同體與好課概念的顛覆[J].《語文學習》2011年第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