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煒
《蝙蝠俠2:暗黑騎士》中考驗人性的情節(jié)又一次被諾蘭置換到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中——人們競相掙命,不惜同袍之間弩張劍拔。
不 可否認,諾蘭是個好導演,但《敦刻爾克》是不是一部好電影,見仁見智。
因為諾蘭居然說這不是一部戰(zhàn)爭片,而是一部懸疑片。一開始,大家都以為他瘋了,難道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與否是他說了算?
偏偏諾蘭就有這種本領,能把大家都熟知的歷史事件插入很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和細節(jié),比如,電影里的這些小人物們是否能平安撤退,這就是懸念。但更多的是一種讓小人物命運被歷史洪流操縱的無力感。
三條時間線
中國有句老話,叫“天上一天,人間一年”。意思是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人眼里,時間維度是不同的。
《敦刻爾克》開場就交代了三條時間線。防波堤,一周。海上,一天??罩校恍r。準確地說,分別對應著大兵湯米和吉布森在一周內想法設法要逃離這個海灘,月光石號在一天內抵達敦刻爾克救人,以及三架戰(zhàn)機空中護航的一小時。
諾蘭擅長非線性敘事的本領我們在《記憶碎片》《盜夢空間》中早有領略,此片中,三條線看似齊頭并進,卻“顛三倒四”。
三架飛機已經只剩一架了,月光石號船長光聽聲音辨別飛機時,天上飛馳而過的還是三架飛機。月光石號一開始救了一名受驚軍人,影片時間再回到過去半小時,在海灘那條線里,湯米落水想上一艘救生艇,被一名指揮軍官勸退了,他就是后來被月光石救上來的受驚軍人。電影先拍他被救,再拍他前一晚上的落水,映襯出戰(zhàn)爭對人們心里的重創(chuàng)。
另一個很多人忽視的細節(jié)是,湯姆·哈迪飾演的飛行員看到迫降的戰(zhàn)友在向自己揮手,等到了船上那條線里,觀眾才發(fā)現,那不是在揮手,戰(zhàn)友是被卡住了,在逃生。
海灘,是戰(zhàn)場,自然就是地獄。大家在這里任由宰割,幾乎沒有還手的能力,哪怕是上了紅十字的救生船,生還的機會照樣會被炸個粉碎。所以他們感受時間是最長的。
月光石號的船主似乎是戰(zhàn)爭中的普通人,但個人的命運早和國家連接在一起。船主的大兒子已為國捐軀,自己精致的游艇被征用時,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最后就是自帶上帝視角的飛行員,他如果愿意,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差不多就返航??墒撬吹?,如果沒有空軍護航,撤退的船只就會被德軍飛機擊沉,戰(zhàn)友只能無助地在海里浮沉。于是他漸漸放棄了返航的想法。
一開始,諾蘭想講述兩個并行的故事:一個持續(xù)一個小時的空軍飛行員的故事,一個敦刻爾克海灘上年輕士兵長達一周的逃亡故事。在寫劇本的時候,第三條線很自然而然地加了進來:持續(xù)一天時間的小漁船的故事。
但不管是天上一小時,人間一天,地獄一周,其實都是我命由天不由我,準確地說,由影片中那些缺席的大人物所決定。
大人物的缺席
大人物決定著歷史的走向,耐人尋味的是,丘吉爾、希特勒這些人并未在片子里直接出現。但未出場的大人物舉手投足,就決定了小人物的命運。比如,希特勒下令陸軍暫停攻擊,丘吉爾下達“發(fā)電機”行動,都可能影響到數萬人的命運……
小人物在整個宏大的敘事中,略顯微小,但不卑微。送傷員的擔架順利通過狹窄的道路,讓大家站在船上,乘風破浪般歡呼。全然不顧下一秒鐘,可能被炸毀的就是自己所處的位置。
湯米和他的同伴們上船后被魚雷擊中,漆黑的夜里掉入海里,又辛苦萬分地游回岸上。甚至有人拋下裝備,企圖只身游到英國。湯米三人坐在海灘上看著這一幕,一動也不動,那是一種何等的絕望。
一個老兵曾對諾蘭講,不少電影中的將軍到士兵,好像都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都事先知道了戰(zhàn)爭的結果和自己所處的位置。而在真正的戰(zhàn)爭中,你并不知道那么多背景,你只是盡全力殺敵幸存,到了最后,時常是輸是贏都不清楚,還得靠指揮官或者廣播來告訴你戰(zhàn)斗的結果。
這種觀感融入了電影結尾,當他們坐著小漁船,滿面油污、垂頭喪氣地回到英國,滿以為自己會被民眾因敗軍的身份而唾棄,沒想到看到火車窗外的民眾的歡呼,他們才意識到自己這次狼狽的撤退和絕望的逃亡,居然被視作一場偉大的勝利。
看不見的敵人
在影片中,敵人的面孔是模糊的,但又是無處不在的。這種未知的恐懼,往往更能升華影片的質感。
一開場湯米從德軍槍口下撿回一條性命,自始至終,他只聽到背后的槍聲,只能一個勁兒往前跑,無暇顧及旁邊一個個倒下的同伴。子彈橫飛,危在旦夕,諾蘭就是“吝嗇”得不肯給一個德國兵的鏡頭,只有主人公在槍林彈雨的慌亂和恐懼。
看不見的敵人,可能從任何方向來。陸地,已經被步步緊逼到海邊;水中,一枚魚雷就能讓英法聯軍求生不得;天上,橫行霸道的容克Ju 87轟炸機可以讓人們再度奔向崩潰的邊緣。就這樣,作為一個經歷重大歷史進程的小人物,不知道何時會被突如其來的子彈射中,艦艇何時將爆炸甚至傾覆,只能慨嘆無常的命運。
真實的戰(zhàn)爭,會產生英雄主義,也會有逃避行為??謶趾吞颖鼙臼侨祟悓で笊鏁r的本能,《蝙蝠俠2:暗黑騎士》中考驗人性的情節(jié)又一次被諾蘭置換到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中——人們競相掙命,不惜同袍之間弩張劍拔。
一群士兵進入擱淺的船后,為了減重,他們決定扔一個人出去。后來發(fā)現了人群中的法國軍人,他自然成為眾矢之的。這場戲充滿了隱喻,呼應著片中提到的丘吉爾對于盟友法國表里不一的言行。
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下令禁止法國人登船,還發(fā)生開槍威脅的事件,一些法國炮兵甚至用大炮對準英國艦船。影片中,這個法國人救過大家兩次,最后大家卻幾乎一致同意扔他出去,甚至說出“那你就再救我們一次好了”這樣的言語。
敦刻爾克大撤退對于英國士兵來說,只是戰(zhàn)略上的撤退,但是對法國士兵來說,家鄉(xiāng)幾乎完全淪陷,他們的處境更為尷尬。影片中,當英國海軍司令問其他法國人在哪時,他手下回答說,還在堅守防線,不肯撤退。拋棄祖國逃跑的這名法國兵,彰顯出人性的多面。為國捐軀?潛逃求生?在戰(zhàn)爭年代,這是永恒的兩難選題,士兵不僅在與敵人搏斗,也在與自己的靈魂搏斗。
要知道,敦刻爾克的地名源于荷蘭語,意思是“沙丘上的教堂”,英法軍在此地逃出生天,絕非冥冥中的天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