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蘇毅,劉紅春
藥物聯(lián)合冷噴、紅光療法治療面部過敏性皮炎的臨床研究
林蘇毅,劉紅春
面部過敏性皮炎;服藥;冷噴;紅光照射;臨床療效
面部過敏性皮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患者因受到各種刺激因素導致面部皮膚出現(xiàn)了過敏性炎性反應,如丘疹、水皰以及瘙癢等[1],發(fā)病較為迅速,病情進展較快,反復發(fā)作概率較高,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帶來了較大影響。目前臨床上在治療面部過敏性皮炎時主要應用藥物療法以及物理療法[2],即口服藥物、冷噴療法以及紅光照射療法等,臨床效果較為理想。為了進一步探究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治療過程中將口服藥物與冷噴、紅光照射療法相結合的臨床療效,筆者所在科對58例患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在筆者所在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所診治的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中選取58例,將患者按照計算機表法均分為研究組29例和對照組29例?;颊呔鶎υ摯翁骄康南嚓P內(nèi)容進行了充分了解,明確探究目的、探究過程、相關治療方法,均表示愿意配合該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觀察組中男19例,女10例;年齡18~57歲,平均(31.25±4.58)歲。 對照組中男 18 例,女 11 例;年齡 19~56 歲,平均(32.01±5.21)歲。 兩組患者的組間數(shù)據(jù)(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一般資料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時均應用消風散與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療,其中消風散中藥組方是牛蒡子、胡麻仁、知母各10 g,荊芥、石膏、防風各15 g,甘草6 g,當歸14 g,苦參9 g,利用水煎服方法進行服用,早晚各1次;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藥物劑量是5 mg/次,服藥時間是每晚1次。
觀察組患者治療時增加冷噴以及紅光照射療法。冷噴時采用K-328冷霧王進行治療,將純凈水制冷成微細低溫霧粒后噴于患者面部,1次/d,15 min/次;紅光照射治療時囑患者戴好防護鏡,將照射頭距皮損處20 cm垂直照射并注意保護正常皮膚,1次/d,20 min/次。
兩組患者10 d連續(xù)治療并對比其臨床療效。
1.3 判定標準 評估兩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嚴重程度,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紅斑、丘疹、水皰、瘙癢等?;颊邿o臨床癥狀時判定為0分;輕度癥狀時判定為1分;中度癥狀時判定為2分;重度癥狀時判定為3分。將各項評分相加計算出總評分并利用公式計算治療指數(shù):治療指數(shù)=(治療前總評分-治療后總評分)÷治療前總評分×100%。當治療指數(shù)>90%時判定治愈;在20%~90%之間時判定為好轉(zhuǎn);在20%以下時判定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好轉(zhuǎn)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7.0軟件對本次進行研究的58例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所有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中對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 χ2檢驗,當 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進行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存在顯著差異,觀察組患者明顯臨床總有效率更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7.7333,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面部過敏性皮炎作為臨床上常見皮膚病,其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3],據(jù)相關研究證實環(huán)境因素以及飲食因素、神經(jīng)因素與該病的發(fā)生均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該病患者發(fā)病較為迅速,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療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以及皮損加重的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的面部皮膚造成進一步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美觀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目前在治療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時常常應用藥物療法以及冷噴療法聯(lián)合紅光照射療法來達到殺菌以及組織修復的目的[4],這在臨床上應用范圍較為廣泛。冷噴療法是利用超聲波震蕩處理將純凈水轉(zhuǎn)化為氣態(tài)水然后對患者皮膚進行噴霧操作,起到滋潤皮膚、促進皮膚血液循環(huán)的臨床作用[5];紅光照射療法是臨床上應用較廣泛的治療方法,作為一種冷光其穿透力較強,可對患處皮膚起到消炎鎮(zhèn)痛、止癢抗菌的臨床作用,并且在應用過程中并不會發(fā)生灼燒皮膚的情況,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均較高。
經(jīng)過聯(lián)用服藥、冷噴以及紅光照射療法的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得到了顯著改善,臨床總有效率是96.55%,與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在治療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治療過程中聯(lián)用服藥、冷噴以及紅光照射療法,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
[1]姜 敏,王瑋蓁,曾憲玉,等.LED紅、黃光照射聯(lián)合骨膠原蛋白面膜外敷等治療面部皮炎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2):223-224.
[2]莊麗媚.微波照射聯(lián)合皮炎平治療過敏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3,13(12):1551-1552.
[3]戴 莎,宋心葵.復方爐甘石洗劑與氧化鋅軟膏治療過敏性皮炎的療效比較[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7):102-103.
[4]符東耿,陳求芳,黃嗣航,等.醇提蛋黃油與蛋黃餾油對家兔過敏性皮炎濕疹療效比較[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5,31(4):483-485.
[5]劉 蔚,胡 白,張?zhí)m芳,等.面部不明原因皮炎接觸過敏原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12(3):161-163.
R758.2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7.10.022
250031山東濟南,原濟南軍區(qū)總醫(yī)院皮膚科(林蘇毅,劉紅春)
[2017-02-04 收稿,2017-03-02 修回] [本文編輯: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