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慶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細節(jié)對比的分析與思考
——基于不同課型
黃國慶
以在工作中聽課的實例片段為基礎,從課型視角,通過流程呈現(xiàn)及意圖解讀的方式,對初中英語課堂中一些教學細節(jié)進行對比和思考,提出了提高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效性的建議。
課堂教學細節(jié);案例分析;對比;思考與建議
教學細節(jié)是構(gòu)成教學行為的最小單位,是組成課堂教學的細胞,教學細節(jié)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著課堂肌體的健康狀況。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角度來看,關注課堂教學細節(jié)是提升教學智慧、增強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筆者根據(jù)課型,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進行了收集整理,通過對比,對典型的問題及有效的做法進行了探討與分析,目的在于對課堂教學行為加強反思、改進與提升。
1.語法課。
【案例一】譯林版《英語》9A第一模塊Unit 2 Colors Grammar A課時。
這節(jié)語法課的教學內(nèi)容為 “用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A和B兩位教師通過復習Reading部分課文里的句子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colou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引出學習目標并作解讀。以下是這一環(huán)節(jié)后兩位教師的處理。
A老師的課堂行為描述:授課教師用PPT呈現(xiàn)句子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并問:What’s the type of the sentence? 學生沒有作答,教師自答:It’s a simple sentence.接著教師又呈現(xiàn)句子 “People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并提問相同的問題,學生仍然沒有作答,教師自答:It’s an object clause now, and it’s an object clause introduced by that.隨后借助PPT的演示解釋了這個句子的組成(如下圖),并完成書本上的練習。
B老師的課堂行為描述:授課教師說:Now we know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Do you believe it? Why or Why not? 引導學生用整句重復:I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because... 或 者 I don’t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because...隨后B老師繼續(xù)提問并引導學生進行兩人對話:Music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do you believe that? Why or why not?And what else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in our daily life?學生進行對話練習并作展示,隨后B老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所表達句子的共性,并幫助學生進行簡要的總結(jié)。
【分析】A老師從語法結(jié)構(gòu)入手,忽略了語法現(xiàn)象本身所具有的語用功能和交際功能,學生通過一個例子只能看到語法現(xiàn)象的 “外殼”(結(jié)構(gòu)),無法理解語言現(xiàn)象的“內(nèi)質(zhì)”(意義)。過于強調(diào)語法作為規(guī)則的作用,忽視語言使用的具體環(huán)境和目的,忽視語法本身的表意功能。(程曉堂,2013)究其原因,有些教師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理解“在用中學,在學中用”的語言教學原則,把英語語法的學習和學生英語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分割了開來。
B老師從語法現(xiàn)象的運用入手,從簡單的模仿表達到自主的對話交流,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思考、交流和實踐,無形中完成了“感知—理解—運用”的學習過程。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情境中學習語言,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并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jīng)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曹式耘,2012)
語法不是一套靜止的規(guī)則,而是一種與聽、說、讀、寫并行的技能。 (Larsen Freeman,2009)因此,在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語言活動的設計,在語境中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體驗實踐,學會“用英語解決問題”,實現(xiàn)其語用功能。語法教學應該兼顧形式、意義和功能,在語境中幫助學生理解、加工、內(nèi)化并產(chǎn)出語法,促進其交際能力的發(fā)展。(程曉堂,2013)
2.聽說課。
【案例二】8A第一模塊Unit 4 Do it yourself Integrated skills課時。
這一節(jié)綜合技能課話題為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包括聽和說兩個部分,主要介紹自制(DIY)水果沙拉所需材料和工具、制作步驟及注意事項。C、D兩位教師在導入課題及聽前鋪墊時采用了不同的處理辦法——
C老師課堂行為描述:授課教師直接引出課題“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并組織討論,學生進行該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反饋時不能準確地表達制作工具的名稱及制作的步驟,改用中文做介紹。授課教師說:So today let’s learn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listen and find out what things we need,然后進入Part A的聽力訓練與檢查。
D老師課堂行為描述:授課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三個任務,任務解構(gòu)如下表。
環(huán)節(jié) 任務介紹任務一話題導入播放一段英文介紹中國茶藝的視頻,要求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完成表格,了解泡茶所需的基本材料和操作程序。任務二掃除生詞障礙教師采用圖片選擇和對話互動的方式介紹本課的生詞(如plate、salad等)并作適度拓展學習其他生詞 (如 Kiwi獼猴桃、yogurt酸奶、honey蜂蜜、spoon 匙等)。任務三激活舊知設計小組活動“What’s your idea?”,要求小組討論后,把制作水果沙拉過程的四張圖片按序排列,補充一些制作過程中的tips,并嘗試作流程的簡要介紹。
【分析】C老師利用課題直接導入新課,簡潔明快,但緊接著就展開討論,忽略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活動設計偏離了學生的學習實際,學生被動參與,討論的有效性不夠,最終的輸出不足以為接下來聽力訓練作鋪墊與支撐。
D老師三個任務的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話題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視頻展示引出DIY的話題并設計具體的語言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學習語境,調(diào)動了學生前幾個板塊的學習儲備,為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掃清生詞障礙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選擇與話題有關的圖片進一步突出話題,為學生建構(gòu)話題內(nèi)容提供詞匯支撐,讓學生真切感知話題的生活化,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在舊知激活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討論,為學生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激活并整合學生的相關知識圖式,為聽力預測信息提供平臺。
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設計活動。首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能先入為主,更不能機械強加;其次要充分解讀教學內(nèi)容,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困難,合理安排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提供條件。
3.學習技能課。
【案例三】7A 第二模塊 Unit 5 Let’s celebrate!Study skills課時。
這一學習技能課主要介紹了3組(8個)雙元音。E、F兩位教師在完成講解及書本音標和單詞搭配操練后進入鞏固訓練環(huán)節(jié),兩位教師的處理不同——
E老師借助PPT隨機跳出音標來抽查8個音標的讀音,對錯誤及時進行糾正;隨后讓學生自由朗讀書本上Part C的5個句子并要求學生劃出相關單詞發(fā)雙元音的部分并標注好音標:
Out of sight,out of mind./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Put the brown toy bear on your chair./Take the yellow coat when you go out./We have great shows around the Chinese New Year.
F老師的課堂行為描述:授課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8個雙元音的發(fā)音相同點,并幫助學生將其歸為3組;接著通過PPT呈現(xiàn)多幅圖片,將學生進行分組,要求每組學生選擇其中一幅進行描述,描述時要盡可能地使用含雙元音的單詞。以其中的一幅舉例。學生表達出了以下 的 句 子 :It’s a chair.There’s a bear and a pear on the chair.教師繼續(xù)要求看圖嘗試編一個繞口令,并提供了以下的信息。
原始信息1 A b is eating a p over t .學生所填信息1原始信息2學生所填信息2 A bear is eating a pear over there.You must c the b on the c .You must care the bear on the chair.
【分析】課標中關于“音標”的描述為:根據(jù)讀音規(guī)則和音標拼讀單詞。兩位教師在鞏固訓練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著這個要求在組織教學,但實際訓練效果卻不一樣。E老師所設計的學習任務是固化的,其功能只停留在簡單的記憶回顧,無法真正檢驗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的會話表達是否自然、流暢和準確。F老師設計的圖片描述任務,突破了表達的唯一性,檢查的結(jié)果也具有不確定性和多樣化的可能,而且自由描述以及編繞口令的形式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不是封閉的系統(tǒng),教師要想方設法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真正 “活”起來。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生活,嘗試用英語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設計開發(fā)性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課堂參與熱情。
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往往能反映出一位教師的執(zhí)教習慣,而執(zhí)教習慣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實踐以及價值判斷是分不開的。教學細節(jié)反映的是個體現(xiàn)象,但從中我們可以捕捉到學科教學的問題,著眼細節(jié)也是優(yōu)化學科教學重要的落腳點,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加以關注。
[1]程曉堂.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3(04).
[2]曹式耘.在情景中進行語法教學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04).
[3]張伊娜.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3(05).
G633.4
A
1005-6009(2017)83-0040-02
黃國慶,江蘇省高郵市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高郵,225600)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