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華雪瑩
熟知優(yōu)先原理 學好化學知識
當物質(zhì)間發(fā)生化學反應時,不僅取決于物質(zhì)的氧化性或還原性,還與H+或OH-的結合能力、電離程度等性質(zhì),以及反應物的濃度、溫度、酸堿性、溶解度等多種因素有關。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物質(zhì)在進行化學反應時,就會出現(xiàn)反應順序有先有后,這就是化學中的“優(yōu)先原理”。研究這些先后規(guī)律,對客觀、準確地掌握化學的普遍規(guī)律,正確解決化學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CN)2與K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aBr、KI和NH4SCN的混合液中加入 (CN)2,首先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例2在含有Cu(NO3)2、Al(NO3)3、AgNO3、Fe(NO3)3各 0.01 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01 mol鐵粉,經(jīng)充分反應,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Ag+全部被還原,Al3+的量無變化
B.Fe3+全部被還原,Cu2+的量無變化
C.鐵粉無剩余,F(xiàn)e2+為0.02 mol
D.Fe2+為0.015 mol,F(xiàn)e3+為0.005 mol
解析陽離子氧化順序Ag+>Fe3+>Fe2+>Cu2+>Al3+,溶液中加入鐵,首先析出銀,其次是Fe3+被還原為Fe2+,Cu2+被還原為Cu,Al3+與鐵不反應。
所以最后溶液中Ag+、Fe3+恰好全部被還原,Cu2+的量無變化。因此應選C。
例3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
解析在溶液中,氟氣與水反應置換出氧氣,鉀、鈉與水反應置換出氫氣。應選B、C。
例4取100 mL 18.3 mol·L-1的硫酸與鋅反應,當鋅完全溶解時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占有的體積為22.4 L,將反應所得溶液稀釋至1 L,測得該溶液pH=0。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生成的氣體為SO2與H2的混合物
B. 生成的氣體中SO2和H2的體積比為2∶1
C.反應中溶解的鋅是65 g
D. 反應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為2 mol
例5用鉑電極電解氯化鈉與硫酸銅的混合液,當電路中通過4 mol電子時,兩極都產(chǎn)生1.4 mol氣體,電解后溶液體積為4 L,最后電解液的pH最接近于
( )
A.11 B.12
C.13 D.14
解析陰極產(chǎn)生氣體為H2,而反應中Cu2+優(yōu)先放電,故只有Cu2+全部析出后,才產(chǎn)生H2。陽極首先產(chǎn)生Cl2,若僅為Cl2,轉(zhuǎn)移電子應為2.8 mol,不符合題意。因此Cl-反應后,應有OH-放電產(chǎn)生O2。
設陽極產(chǎn)生Cl2、O2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則
在某一溶液中同時含有幾種酸性物質(zhì)(或堿性物質(zhì)),當加入一種堿性物質(zhì)(或酸性物質(zhì))進行反應時,酸性(或堿性)強的物質(zhì)優(yōu)先被中和。如金屬陽離子與H+組成的混合液中加入OH-,H+優(yōu)先被中和;弱酸根離子與OH-組成的溶液,OH-優(yōu)先被中和;CO2、H2O(g) 與Na2O2反應時,CO2首先被吸收。
例6氣體X可能含有NH3、Cl2、HBr、CO2、H2S中的一種或幾種。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時產(chǎn)生淡黃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將X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見沉淀生成。有關X的成分說法正確的是
( )
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B.一定不含CO2
C.一定不含NH3、Cl2、H2S
D. 可能含有CO2、Cl2
解析X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黃色沉淀,說明X中一定含有HBr,而不含H2S。又由于存在HBr可以排除NH3和Cl2。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不見沉淀,是否一定不含CO2呢?由于酸性HBr > H2CO3,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HBr優(yōu)先反應,若含有CO2,也可能不發(fā)生化學反應。故應選A、C。
例7含有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種或兩種物質(zhì)組成的混合溶液,為了確定其成分,用標準鹽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劑時,耗用標準鹽酸的體積為V1,當酚酞由紅色經(jīng)粉紅色恰好變?yōu)闊o色時,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劑,用標準鹽酸繼續(xù)滴定,甲基橙由黃色變?yōu)槌壬珪r,耗用鹽酸的體積為V2。當V1、V2的關系如下表所示,鹽酸的濃度為c時,填寫溶液的成分和它們的物質(zhì)的量。
V1≠0,V2=0V1=0,V2≠0V1=V2>0V1>V2>0V2>V1>0成分物質(zhì)的量
V1≠0,V2=0V1=0,V2≠0V1=V2>0V1>V2>0V2>V1>0成分NaOHNaHCO3Na2CO3NaOHNa2CO3Na2CO3NaHCO3物質(zhì)的量cV1cV2cV1c(V1-V2)cV2cV1c(V2-V1)
蒸發(fā)沸點不同的物質(zhì)的溶液時,低沸點的物質(zhì)優(yōu)先揮發(fā)(有時可形成共沸物)。例如:將100 g 36%的鹽酸蒸發(fā)掉10 g水,鹽酸的濃度不是增大,而是減小。這是因為HCl優(yōu)先揮發(fā)的緣故。
在含有多種微粒的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質(zhì)優(yōu)先析出。例如:工業(yè)上,向飽和食鹽水中依次通入過量氨氣和二氧化碳,碳酸氫鈉優(yōu)先析出。
在某一溶液中同時含有幾種與所加試劑形成沉淀的離子,則溶解度(嚴格應為溶度積常數(shù))小的物質(zhì)優(yōu)先沉淀。例如:向K2S、KCl、KBr、K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Ag2S先沉淀,其次是AgI、AgBr,最后是AgCl。
例8已知硫酸銅溶液分別與碳酸鈉溶液、硫化鈉溶液的反應情況如下:
(1) CuSO4+Na2CO3:
(2)CuSO4+Na2S:
下列幾種物質(zhì)溶解度大小的比較中正確的是
( )
A. Cu(OH)2>CuCO3>CuS
B. Cu(OH)2 C. CuS>Cu(OH)2>CuCO3 D. CuS 解析根據(jù) (1) 中的兩個反應可知,物質(zhì)溶解度:Cu(OH)2 例9聯(lián)合制堿法中最關鍵的一步是把NH4Cl從幾乎飽和的NaHCO3溶液中分離出來,為此根據(jù)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異,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種氣體,同時加入磨細的食鹽,可析出不夾帶NaHCO3的NH4Cl,NaCl與NH4Cl共同存在時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是 ( ) 選項通入氣體控制溫度℃ACO230~40BCO20~10CNH330~40DNH30~10 用干燥劑干燥氣體或用液體凈化氣體時,優(yōu)先吸收溶解度大的氣體或易被吸收的氣體。例如:實驗室制取氯氣,為除去混有的HCl,可把混合氣體通入飽和食鹽水中,這是因為HCl的溶解度遠遠大于氯氣的溶解度。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優(yōu)先排布在能量低的電子層,待能量低的電子層排滿后,再排能量高的電子層,當電子層達到四層時需考慮電子亞層。 (1)極性分子與極性分子之間的作用力 > 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之間的作用力 > 非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之間的作用力。 (2)化學鍵>氫鍵>分子間的作用力。 安徽省靈璧縣黃灣中學)六、優(yōu)先吸收原理
七、優(yōu)先排布原理
八、優(yōu)先吸引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