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我還是一定要走。
“書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p>
秋冬之時天氣漸涼,好些日子疏于讀書,心下愧疚,便在家中開始讀書寫字。翻開書,偶然讀到三毛的《送你一匹馬》中此二句,一時感慨萬端。
想來,古往今來愛書之人良多,三毛亦是其一。不同的是,她能將心里想說的話用動人心魄的文字表達出來。她的流浪情懷,是我偏愛讀她的文字的緣由。
如此,思及我這短短十來年的人生,也是一路有著書相伴。
幼時只是捧著詩詞歌賦念。
古詩、絕句,是些很簡單的詩句。學著用稚嫩的聲音拉長韻腳,從《古詩十九首》念到《蜀道難》,再磕磕碰碰地背下香山居士的《長恨歌》。讀詩真是件令人愉悅的事。往后便是長短句,那時摘抄的多是“花間”與“婉約”,其溫潤婉轉(zhuǎn)的調(diào)子,十分動人。也曾循著平仄與友人一共填過幾闕小令,如今讀來多不成氣候,也就一笑而過了。
稍稍記事時喜歡讀《詩三百》。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蔽腋`以為《詩經(jīng)》的文字美如夢境。不論是《摽有梅》中如梅花般清新淡雅的女兒情懷,還是《采薇》中悠長的意境,抑或是《野有蔓草》中那纏綿凄惻的邂逅相遇,都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于我,最愛的卻是“終朝采綠,不盈一掬”這句。女子采著綠,心思卻不知飄向了何處,連一個竹籃都未采滿,如此滿到溢出的情思,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十三四歲時便照著譯本讀《聊齋》。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我喜歡看里面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或是鬼怪與凡人的糾葛,短短幾句描繪中便能折射出彼時清朝社會。
《耳中人》一篇,譚晉玄因為子虛烏有的“耳中人”變得瘋瘋癲癲,皆不過是做事不夠潛心專注所致;《酒友》里車生和狐妖因酒結(jié)緣,以酒會友,最終成就一段知交佳話……那時我想,倘若誰能在江面上澆酒,而后遇見王六郎般善良的水鬼,也是一段軼事。
如今架上擺著的,還是那本《百年孤獨》。
年前讀過百來頁,被里邊相似或是重復的外國人名弄得頭疼,到最后也沒辨出誰是誰,只好暫時作罷。前些時候又不甘心地從積滿灰塵的最上一層找到了它,花了月余,總算是將它讀了個大概。
加西亞.馬爾克斯不愧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代表人物,筆下文字要經(jīng)過多次琢磨才能領(lǐng)會一二?!肮陋殹倍郑闶沁@本書中著墨最多的地方。一個家族,七代人,他們在孤獨中掙扎、折磨、矛盾著,也在拉丁美洲泥潭般的背景下試圖擺脫孤獨。
于是,當讀到全書的最后一段,“……注定經(jīng)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時,我忽然有種悲哀,淚水表達不出的悲哀,一種讀得一知半解卻被震撼到靈魂深處的感覺。對“孤獨”二字,也有了更多領(lǐng)悟。
輕嘆一聲,我合上書,恍惚想著,原來不知不覺中,我早已將讀書當成一件真正喜愛的事了。
最后憶起的仍是方才看到的三毛的話:“念書不為任何人,包括食譜在內(nèi)。念書只為自己高興?!睘榱俗约焊吲d而去念書,想來也是十分美好的事了。
這一路上,書予我的著實太多。它讓我學著長大,也讓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愿我能成為真正的愛書之人,愿我能一直在路上,以書為友,共呷清歡,此外不堪行。
書鄉(xiāng)以外,不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