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穎 李玉艷 周 穎 孫亞坤 于傳寧 武俊青*
1. 北京市東城區(qū)第二婦幼保健院(100061);2. 復旦大學生殖與發(fā)育研究院,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國家人口計生委計劃生育藥具重點實驗室
·調(diào)查研究·
實施計劃生育優(yōu)質(zhì)服務(wù)干預項目對北京市東城區(qū)流動人口避孕方法使用的影響
韓 穎1李玉艷2周 穎2孫亞坤1于傳寧2武俊青2*
1. 北京市東城區(qū)第二婦幼保健院(100061);2. 復旦大學生殖與發(fā)育研究院,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國家人口計生委計劃生育藥具重點實驗室
目的:分析計劃生育優(yōu)質(zhì)服務(wù)干預項目的實施對北京市東城區(qū)流動人口避孕方法使用的影響,評估干預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北京市東城區(qū)流動人口集中的工廠/企業(yè)、建筑工地、服務(wù)娛樂場所等3類工作場所各4個,每類場所再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納入所有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對干預組對象除了常規(guī)的計劃生育服務(wù)外,還通過項目干預活動進行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相關(guān)的培訓和宣教,并由計劃生育服務(wù)人員提供咨詢服務(wù)、技術(shù)服務(wù)、隨訪服務(wù)和必要的轉(zhuǎn)診服務(wù),對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計劃生育服務(wù)。基線調(diào)查和終末評估調(diào)查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收集研究所需要的信息。采用χ2檢驗和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干預效果。結(jié)果:兩組基線調(diào)查時避孕方法使用者1634人(占81.3%),終末評估調(diào)查時避孕方法使用者1849人(占89.0%)。終末調(diào)查時干預組避孕方法使用率(90.6%)高于對照組(8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5,Plt;0.05)?;€和終末評估調(diào)查時,避孕方法的選擇以夫妻雙方共同決定為主,占53%~67%。終末調(diào)查時干預組夫妻決定避孕方法的比率(66.7%)高于對照組(63.3%),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接受干預的對象由夫妻決定避孕方法的可能性是未接受干預對象的1.56倍(95%CI 1.24~1.97)。結(jié)論:干預項目的實施取得一定成效,提高了流動人口的避孕方法使用率和夫妻決定避孕方法的能力。
流動人口;避孕方法使用;夫妻決定;計劃生育優(yōu)質(zhì)服務(wù)干預
《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流動人口數(shù)量達2.47億人,占總?cè)丝诘?8%[1]。有研究顯示,2013 年,北京市外來常住人口數(shù)量達到802.7萬,20~44 歲占2/3,遠高于戶籍人口[2]。王文剛等[3]的研究顯示2015年京津冀地區(qū)約65%的流動人口實現(xiàn)了家庭式遷移,一次性舉家遷移已成為流動人口家庭遷移的主要模式。流動人口家庭式的生活模式必然會導致夫婦對避孕的需求增加?,F(xiàn)代避孕方法的廣泛應(yīng)用,使育齡夫婦可以采取有效的避孕方法,保持合適的生育間隔,避免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產(chǎn),有利于婦女的健康[4]。避孕方法的選擇影響總?cè)丝谏降母叩?,也直接影響流動婦女的生殖健康水平。為提高流動育齡婦女的避孕率,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產(chǎn)率,保障流動育齡婦女的身心健康,“十二五”期間筆者在城區(qū)開展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優(yōu)質(zhì)服務(wù)和生殖健康干預活動。本文分析了干預活動對流動育齡人口避孕方法使用率和決策者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北京市東城區(qū)開展,采用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流動人口集中的工廠/企業(yè)、建筑工地、服務(wù)娛樂場所選擇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第一階段,將工作場分為工廠/企業(yè)、建筑工地和娛樂場3大類;第二階段,整群抽取工作場所,從3大類工作場所中分別抽取4個;第三階段,每類4個工作場所隨機分為干預組(工廠/企業(yè)、建筑工地和娛樂場所各2個,共6個)和對照組(工廠/企業(yè)、建筑工地和娛樂場所各2個,共6個);第四階段,將所選研究現(xiàn)場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全部納入本研究。流動人口的入選條件:①人戶分離;②年齡18~49歲;③在所選地區(qū)居住≥3個月;④自愿參加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流行病學干預研究,研究時間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實施過程分為基線調(diào)查(2013年1-6月項目準備期,2013年6-12月基線調(diào)查)、干預活動開展(2014年1-12月)、終末評估調(diào)查(2015年6-12月)3個階段。干預組除常規(guī)計劃生育服務(wù)外,還進行本項目的各項干預活動,具體干預活動包括培訓和宣傳教育,由計劃生育服務(wù)人員提供的咨詢服務(wù)、技術(shù)服務(wù)和隨訪服務(wù),必要時為對象提供轉(zhuǎn)診服務(wù)。每個季度1次培訓活動,每月1次發(fā)放宣傳折頁;由計劃生育服務(wù)機構(gòu)集中開展1次查宮內(nèi)節(jié)育器服務(wù),并根據(jù)流動人口的需求提供相應(yīng)的咨詢、技術(shù)、隨訪和轉(zhuǎn)診服務(wù)。對照組則只進行日常的常規(guī)計劃生育服務(wù)。
1.3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
問卷資料由專業(yè)人員進行統(tǒng)一審核、編碼,Epidata3.1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雙人雙遍錄入,進行一致性檢驗。采用SAS9.1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方法有一般情況的描述,避孕方法使用率、避孕方法構(gòu)成、避孕方法決定者比率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項目干預活動對避孕方法決定者(“是否夫妻決定”二分類變量)是否有顯著影響。以Plt;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人口學特征
基線調(diào)查流動人口2029人,終末評估調(diào)查2100人,研究對象的基本人口學特征見表1。
表1 不同調(diào)查時期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人口學特征[例(%)]
2.2避孕情況
基線調(diào)查時,已婚或有性生活2010人,1634人(81.3%)采用避孕方法,376人(18.7%)未采用避孕方法,干預組與對照組避孕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gt;0.05);終末評估調(diào)查時,已婚或有性生活2077人,1849人(89.0%)采用避孕方法,228人(11.0%)未采用避孕方法,干預組與對照組避孕方法使用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lt;0.05),見表 2。 基線調(diào)查與終末評估調(diào)查時,兩組對象采用避孕方法主要是安全套,其次是宮內(nèi)節(jié)育器、絕育手術(shù)、口服避孕藥,還有一定比例的對象使用其他避孕方法,兩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表2 不同調(diào)查時期兩組避孕方法使用情況比較[例(%)]
表3 不同調(diào)查時期兩組采用各種避孕方法情況比較(%)
2.3避孕方法決定者
基線調(diào)查時干預組與對照組避孕方法選擇的決策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終末評估調(diào)查時干預組和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1),見表4。
為分析項目干預活動對避孕方法決定者的影響,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應(yīng)變量為避孕方法的決定者[夫妻決定(本人、對方或雙方)=1,他人決定(計生干部、計生服務(wù)人員或醫(yī)務(wù)人員決定)=0]。結(jié)果顯示,調(diào)整年齡、性別、學歷、戶口性質(zhì)、婚姻狀況后,OR為1.56(95%CI 1.24~1.97),提示干預組對象夫妻決定避孕方法的比例高于對照組。
表4 不同調(diào)查時期兩組對象避孕方法的決定者比較(%)
*計劃生育工作人員、醫(yī)務(wù)人員
表5 干預對避孕方法決定者影響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2077例)
本研究顯示流動育齡人口的避孕方法使用率為81%~91%,與周穎等[5]對中國三城市(北京、上海、成都)已婚流動人口的研究和劉凱佳等[3]對2013年流動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調(diào)查的70 849名流動育齡婦女的研究結(jié)果相近。中國三城市已婚流動人口的研究中避孕方法使用比例為90.8%,使用的方法依次為宮內(nèi)節(jié)育器(51.24%)、安全套(25.16%)、絕育術(shù)(17.47%)、口服避孕藥(3.63%)[4]。流動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顯示有88.8%的流動育齡婦女使用了避孕方法,其中51.3%為IUD,22.8%為安全套[3];而且另外一項對17 429名已婚流動人口的分析顯示,2008-2012年,選擇安全套避孕的比例從37.14%上升到了52.11%[6]。在本研究中,安全套的使用比率占到第一位,說明安全套作為一種可以防止通過性交傳播、感染疾病的避孕方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所接受,這與近年來中國計劃生育部門在育齡人群中開展避孕節(jié)育知情選擇工作有關(guān),也與群眾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有關(guān)。
本研究顯示,在干預后終末評估調(diào)查時,干預組的避孕方法使用比例有一定的上升,說明干預活動能夠促進流動人口避孕率的提高。此外,本研究還顯示,流動人口現(xiàn)用避孕方法主要由夫妻雙方?jīng)Q定,由他人決定的比例為7%左右,而且干預后由他人決定的比例下降,說明干預活動能夠提高流動人口自主決策避孕方法的能力。以往也有研究顯示,避孕節(jié)育知情選擇干預活動能夠提高流動人口使用IUD的檢查頻率和堅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7]。知情選擇是人們在生殖保健方面做出決定的動態(tài)過程,其本質(zhì)是指在育齡群眾知情的前提下自由地做出自己的決定,以滿足生殖健康需求,實現(xiàn)個人的生育愿望[8]。流動人口的避孕節(jié)育知情選擇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wù),需要進一步開展,不但要告知群眾有自主選擇避孕方法的權(quán)利,還應(yīng)該提供個性化的服務(wù),提高流動人口的自主選擇能力,使流動人口選擇適宜的避孕方法并能夠堅持、正確使用,從而提高避孕方法的有效率,降低失敗率。
[1]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流動人口司. 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6)[M]. 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6,10-20.
[2] 國家人口計生委流動人口服務(wù)管理司. 中國流動人口生存發(fā)展狀況報告[J]. 人口研究,2010,34(1):6-18.
[3] 王文剛,孫桂平,張文忠,等. 京津冀地區(qū)流動人口家庭化遷移的特征與影響機理[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7,27(1):137-145.
[4] 劉凱佳,王志理,莊亞兒. 流動人口避孕方法使用及長效避孕方法使用選擇時機[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2):87-90,144.
[5] 周穎,李玉艷,趙洪鑫,等. 中國三城市已婚流動人口避孕方法使用構(gòu)成分析[J].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 2012,31(3):186-190.
[6] 龔雙燕,王暉,劉冬梅. 已婚流動人口避孕節(jié)育服務(wù)利用情況分析[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24(3):165-168,175.
[7] 李玉艷,張玉鳳,孟燦,等. 上海市閔行區(qū)流動人口避孕節(jié)育干預對IUD和安全套使用影響的效果評價[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1,38(5):886-888.
[8] 武俊青,張世琨. 中國流動人口性與生殖健康管理和服務(wù)[M]. 上海: 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15: 156-161.
[責任編輯:張 璐]
TheimpactofinterventionofqualityofcareinfamilyplanningoncontraceptivemethodsuseamongmigrantsinDongchengdistrictofBeijing
HAN Ying1, LI Yuyan2, ZHOU Ying2, SUN Yakun1, YU Chuanning2, WU Junqing2*
1.TheSecondMaternalandChildCareHospitalofDongchengDistrict,Beijing, 100061; 2.InstituteofReproductionandDevelopment,FudanUniversity;ShanghaiInstitutionofPlannedParenthoodResearch;KeyLab.ofReproductionRegulationofNationalPopulatinandFamilyPlanningComnission.
*Correspondingauthor:wujq1688@163.com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ntervention of quality of care about family planning on contraceptive methods using among migrants from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Research sites, including four factories and enterprises, four construction sites and four service places where floating population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were selected by multi stage cluster sampling.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selected by sites,respectivel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EC and training about family planning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for migrants were conducted. Moreover, counseling service, technical service and follow-up (including necessary referral) were also conduc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outin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were conducted for migrants.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among all eligible subjects in the baseline and in the end line.χ2and Logistic were used to analyze data. Results: In the baseline, the proportion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use was 81.3% (1634). In the end line, the proportion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use was 89.0% (1849), and the propor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0.6%, which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7.5%). The contraceptive use was mainly decided by couple, the proportion was about 53% to 67%. In the end line, the proportion of couple making decis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6.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3.3%). The multi-logistic regression found that the OR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1.56 (95%CI: 1.24-1.97).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family planning for migrants was effective, which can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contraceptive use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uple making decision.
Migrant; Contraceptive methods use; Couple making decision; Intervention of quality of care about family planning
10.3969/j.issn.1004-8189.2017.08.004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2012BAI32B08)
2017-03-20
2017-07-04
*通訊作者:wujq16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