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從傳統的4S店到今天的各種線上交易平臺,例如瓜子二手車、搜車網,這個行業(yè)經歷不斷的融合以及分化重組的過程。
最初的汽車銷售大多以4S店的形式存在,主要是人找車,進行線下的交易,4S店基本處于一個主導地位。在汽車產品供不應求的賣方時代,是傳統經銷商圍繞產品為核心而構建起來交易的渠道。
隨后,隨著汽車市場的擴大,消費者的選擇變得更多,同時也更復雜,4S店逐漸處于一個被選擇的地步,在這個環(huán)境下,汽車之家和易車這類網站隨之出現,他們之于4S店或者是主機廠的作用,是將想要買車的用戶分流到具體的品牌上去。
到了2014年,隨著電商的發(fā)展走入平穩(wěn)增長期,一些提供線上交易的電商開始出現,例如一貓汽車,他們和汽車品牌達成戰(zhàn)略合作,通過引導消費者,直接在網上就可以買車。
2015年開始,純電商的紅利消失,汽車零售業(yè)出現很大動蕩,整個傳統的汽車零售業(yè)增速放緩,利潤下降。不少單一品牌的4S店或者說抗風險能力不強的4S店紛紛關閉。
今年7月,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的實施,其中提到建立非品牌授權通道;倡導多業(yè)態(tài)經營模式,允許非法人機構經營、鼓勵連鎖經營等,對于互聯網汽車交易平臺而言無疑是重磅利好,尤其是這些通過直租模式進行新車銷售的平臺,大多采用從主機廠直采的方式,可以將不同品牌的暢銷車型都放在自己的平臺上進行銷售。
此外,隨著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發(fā)展,汽車造車企業(yè)已經具備新勢力,當量產車下線之后,他們還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構建全新有效的消費渠道,汽車并不是依賴線上流程就能實現銷售的大件消費品,在產品和用戶之間離不開線下渠道。
面對這種狀況,覆蓋實體店、電商、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的新零售體系的出現,主要是針對線上+線下、交易+金融+后市場服務,這其實已經突破了我們對于傳統的汽車銷售、汽車金融的認知,汽車市場也正在進入“新零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