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關鍵詞】 高中英語;課堂;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8—0067—01
一直以來,筆者所在的西部偏遠地區(qū)的農村中學,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或以教材為中心,在這種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為了讓學生趕上“高考”這列快車,并走出大山,師生都在馬不停蹄地以“淚水加汗水”的方式向“分數”奔命,從而形成了只注重 “滿堂灌、題海戰(zhàn)術、考試排名”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做法過分強調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理論性,卻抽掉了學生思維活動的活躍性,把學生機械地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而失去了教育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fā)展的整體關懷,導致英語在各個學段都不同程度地淪為薄弱學科。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行的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并嚴重背離了生命化課堂教學的理念。作為西部偏遠地區(qū)教學一線的高中英語教師,急需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既解脫自己也解放學生。因此,筆者在打造英語生命課堂實踐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認為高中英語生命課堂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教育求“人性”
一位美國教師在中國某醫(yī)學院講了這么一個故事——“這條小魚在乎”。在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位男士在海邊散步,他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被困的小魚盡管近在海邊,然而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發(fā),小魚就會缺水而死。這時,這位男士突然發(fā)現海邊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從淺水洼里撿起一條條小魚,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洼里有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薄拔抑馈!毙∧泻㈩^也不回地回答?!芭叮磕悄銥槭裁催€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小魚扔還大海。
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币虼?,教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讓學生擁有“這條小魚在乎”的美麗心境。否則,視小魚如草芥,給鮮花以蹂躪,即使其道德評分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價值。
二、教師求“寬容”
常言道: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因為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和尊重。寬容是本,幽默是金,理解信任是橋。作為一線英語教師,要懂得理解學生、體諒學生。在農村中學,由于受地方方言的限制,學生的普通話講得不好,英語單詞讀得不太標準,尤其是男同學,從而慢慢地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果教師對學生盡可能地多一些鼓勵和幫助,少一些批評和指責,或許就能挽救好多學生。
三、課堂求“互動”
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分組討論;優(yōu)劣搭配,合作探索;正反辯論,成果展示;對話表演,再現情景;課前五分鐘演講以及演講比賽;課本劇的排練等課堂活動的探索與嘗試,讓學生體驗生命成長的快樂,特別是感受心靈碰撞、情感凈化這種有意義的“內在的人格成長”。同時,在合作探究和探索求知生命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更好地關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而且還能展示其獨特的個性和生命的智慧,使師生在民主、和諧、平等的對話中共享知識、分享理解,讓師生雙方在生命的支付與生命的升華中達到師生共情,共生,共贏。簡單地說就是,一堂課下來師生雙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通過對這些活動的實踐與探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構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高中英語生命課堂,從根本上扭轉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效率不高的現象,這樣既解脫了教師也解放了學生,并且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奠定了基礎。
四、內容求“真實”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要回歸生活。尤其是用來交流溝通的語言,更是要服務于生活。英語是一門語言課,教師必須開放自己的課堂,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教學資源,開展多渠道的學習和交流,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增加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運用語言的機會,將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
總之,英語教師要善于“煽風點火”,組織豐富的課堂學習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鍛煉。注重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彰顯出生命的活力。
編輯:趙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