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王棟,于緒東
大連市皮膚病醫(yī)院藥劑科,遼寧 大連 116021
茶多酚乳膠劑的研制及穩(wěn)定性考察
宋娟,王棟,于緒東
大連市皮膚病醫(yī)院藥劑科,遼寧 大連 116021
本研究以茶多酚乳膠劑的外觀性狀、乳劑的粒徑及放置穩(wěn)定性、乳膠劑的黏度、pH值及含量作為篩選指標,確定制備茶多酚乳膠劑的最佳處方及制備工藝并對其穩(wěn)定性進行考察。結(jié)果表明,所制備的茶多酚乳膠劑兼有乳劑和凝膠劑的優(yōu)點,外觀色澤佳、無油膩感、涂展性良好,穩(wěn)定性高且制備簡便,是一種優(yōu)良的新型茶多酚局部外用制劑。
茶多酚;乳膠劑;制備;穩(wěn)定性
茶多酚(Tea polyphenol, TP)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zhì)及其衍生物的總稱,主要包括兒茶素類、黃酮及黃酮醇類、花色素類、酚酸及縮酚酸類。研究表明,TP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動脈硬化、抗炎及抗腫瘤等[1-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TP對白癜風、生殖器疣、肛疣、痤瘡等多種皮膚科疾病有效,在臨床皮膚科應用中獲得了廣泛的青睞[4-6]。將 TP制成局部外用制劑,對治療部位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提高藥物在病變部位的濃度從而產(chǎn)生較強的治療效果。目前TP的外用制劑包括乳膏劑、溶液劑及搽劑。而傳統(tǒng)的乳膏劑存在涂布不勻、皮膚滯留量差及易污染衣物等缺點,溶液劑及搽劑則因其粘附性差,使用起來也頗為不便[6-8]。
乳膠劑,又稱乳劑型凝膠劑,即在親水性凝膠基質(zhì)中加入油相成分及表面活性劑,形成半固體制劑,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制備工藝簡單、易于涂布、無油膩感、對藥物具有緩控釋的作用且局部給藥易吸收的特點[9-10]。若將TP制成乳膠劑能夠有效克服上述制劑的不足。而目前有關TP乳膠劑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本文將TP制備成乳劑,采用卡波姆作為凝膠基質(zhì),將得到的乳劑均勻分散其中。首次制備了TP乳膠劑(TP-G),并對TP-G的處方、制備工藝及穩(wěn)定性作了初步的研究。
茶多酚(無錫市世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純度為98%),液體石蠟(吉林市吉化江城油脂化工廠),十二烷基硫酸鈉(湖南爾康高科藥業(yè)有限公司),平平加 0(宜興市政和化工有限公司);大豆卵磷脂(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甘油(湖南爾康高科藥業(yè)有限公司),吐溫-80(四川金山制藥有限公司),酒石酸鉀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硫酸亞鐵、甲醇及三乙醇胺均為分析純。
BS110S型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PB-10型pH計(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U-1901型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LP220S型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Eclipse E 400生物顯微鏡(日本尼康公司),NDJ-8S型黏度計(上海平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乳劑的制備常采用研磨法和機械法,本文分別采用這兩種方法制備 TP-G,以乳劑的粒徑及乳劑的放置穩(wěn)定性為考察指標,確定最佳的制備方法。
(1)將磷脂、薄荷放置研缽中,加入乙醇溶解后,加入液體石蠟研磨1 min,隨后加入含TP及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水溶液(V油相︰V乳化劑︰V水相=1︰1︰2),迅速研磨至聽到噼啪聲后繼續(xù)研磨5 min,補加剩余量TP水溶液,研磨均勻即形成乳劑。
(2)將卡波姆940迅速溶脹在水溶液中攪拌24 h后形成卡波姆基質(zhì)。
(3)將形成的卡波姆基質(zhì)稱量后加入(1)形成的乳劑,攪拌均勻后,加入三乙醇胺調(diào)節(jié)至透明凝膠即得TP-G。
(1)磷脂的乙醇溶液:將磷脂用少量的乙醇攪拌溶液后備用。
(2)薄荷的乙醇溶液:將薄荷用適量的乙醇溶解后備用。
(3)油相:將液體石蠟放置燒杯中,60℃加熱,保溫條件下加入磷脂的乙醇溶液。
(4)水相:將TP、十二烷基硫酸鈉、甘油稱量后放置燒杯中,加入計算量水,60℃攪拌至溶解后加入(3)中,乳化后放入攪拌器,攪拌4次(每隔30 s攪拌30 s),將形成的乳劑取出后,加入薄荷的乙醇溶液,攪拌均勻形成含薄荷芳香的乳劑。
(5)將卡波姆940迅速溶脹在水溶液中攪拌24 h后形成卡波姆基質(zhì)。
(6)將形成的卡波姆基質(zhì)稱量后加入(4)形成的乳劑,攪拌均勻,加入三乙醇胺調(diào)節(jié)至透明凝膠即得TP-G。
采用目測法,觀察制備的乳膠劑的外觀、顏色及細膩程度。
采用Eclipse E 400生物顯微鏡觀察TP乳劑的粒徑。
采用NDJ-8S型旋轉(zhuǎn)黏度計,4號轉(zhuǎn)子,轉(zhuǎn)速6 r·min-1,測定樣品的黏度。
取TP-G 1 g加水稀釋至100 mL,混勻后采用PB-10型pH計進行測定。
取適量的TP乳劑置于試管中,于不同時間點,肉眼觀察有無分層的變化。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對TP-G中TP的含量進行測定。
精密稱取TP-G 1.0 g(W,約含TP 50 mg)置于燒杯中加入甲醇10 mL,超聲1 min后轉(zhuǎn)移至 25 mL容量瓶中,繼續(xù)分次向燒杯中加入甲醇充分洗滌后,轉(zhuǎn)移至上述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 4 mL,酒石酸鐵溶液 5 mL充分混合,再加入 pH=7.5的磷酸緩沖液至刻度,于533 nm處測定吸光度A1,另取TP對照品約50 mg置25 mL容量瓶中,按相同方法操作后測定吸光度 A2,按如下公式計算,即得。
分別采用液體石蠟及大豆油作為油相設計處方,采用機械法制備乳劑,以長時間放置的外觀變化為篩選指標,確定制備TP-G的油相。
乳化劑在乳膠劑的形成、制備及穩(wěn)定性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分別采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鈉、吐溫-80、磷脂、磷脂+十二烷基硫酸鈉、平平加0作為O/W型乳化劑進行試驗,以外觀性狀及乳劑的放置穩(wěn)定性作為評價指標進行單因素考察篩選乳化劑的種類。
在初步確定了乳化劑的種類及混合乳化劑之間的比例后,根據(jù)經(jīng)驗公式及實驗來進一步確定乳化劑的用量,以保證乳膠劑的穩(wěn)定性。本試驗選擇磷脂的用量在0.1%~0.8%范圍內(nèi)進行考察,以外觀性狀及乳劑的放置穩(wěn)定性作為評價指標進行單因素考察篩選乳化劑的用量。
制備乳膠劑常用的凝膠基質(zhì)有纖維素類、天然樹膠類和卡波姆,本文分別探討了這 3種凝膠基質(zhì)制備乳膠劑的優(yōu)缺點,確定凝膠基質(zhì)的種類。
三乙醇胺的含量決定了乳膠劑的黏度和所制備的產(chǎn)品是否具有良好的涂展性。因此,本文分別采用了0.5%、0.8%、1.0%、1.2%、1.5%三乙醇胺作為pH調(diào)節(jié)劑,以黏度、含量及pH值作為評價指標進行單因素考察篩選三乙醇胺的含量。
按確定處方制備 TP-G,改變?nèi)榛瘻囟?,以乳劑的粒徑、乳劑的放置穩(wěn)定性及含量作為評價指標進行考察,確定最優(yōu)乳化溫度。
根據(jù)處方研究選定的處方,改變?nèi)榛瘯r間,以TP乳劑的放置穩(wěn)定性作為評價指標進行考察,確定最優(yōu)乳化時間。
按確定處方制備 TP-G,改變卡波姆與三乙醇胺的混合順序,以外觀性狀及含量均勻度作為評價指標進行考察,確定卡波姆與三乙醇胺的混合順序。
肉眼觀察整個TP-G的色澤和狀態(tài),均勻涂在皮膚上無粗顆粒存在。
耐寒試驗:稱取約15 g的TP-G,裝于藥用乳膏盒中,–20℃下放置24 h后恢復室溫。肉眼觀察TP-G的色澤和狀態(tài)有無油水分層現(xiàn)象,均勻涂在皮膚上無粗顆粒存在。
耐熱試驗:稱取約15 g的TP-G,裝于藥用乳膏盒中,置于50℃下放置6 h。肉眼觀察TP-G的色澤和狀態(tài)有無油水分層現(xiàn)象,均勻涂在皮膚上無粗顆粒存在。
稱取約 5 g的 TP-G,放入離心試管中,以 3 000 r·min-1離心 15 min。肉眼觀察 TP-G有無油水分層現(xiàn)象。
取TP-G適量,裝于藥用乳膏盒中,于室溫下放置30 d,分別于放置前、第15天和第30天取樣,檢查乳膠劑的外觀及含量是否有變化,有無油水分層現(xiàn)象。
采用生物顯微鏡測定兩種方法制備乳膠劑中乳劑的粒子大小,結(jié)果見圖1。由圖可知,采用機械法制備的乳劑的粒徑較小(<2 μm),且分布均勻,將所制備的乳劑放置1 d后未見分層,而采用研磨法制備的乳劑粒徑較大(<25μm),分布不勻,且放置穩(wěn)定性較差,放置5 h后出現(xiàn)分層(圖 2),通過比較證實,機械法制得的TP-G的外觀細膩,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良好,制備方便,能夠滿足乳膠劑的生產(chǎn)要求。因此,初步選用機械法制備TP-G作后續(xù)的研究。
分別采用了液體石蠟及大豆油作為油相設計處方,其中大豆油易發(fā)生氧化,所制備的TP-G長時間放置出現(xiàn)外觀顏色改變且有異味。而液體石蠟作為油相得到的TP-G穩(wěn)定性良好,且液體石蠟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不易氧化變質(zhì),對皮膚無刺激,因此確定制備TP-G的油相為液體石蠟。
圖1 兩種方法制備乳劑的粒徑Fig. 1 Particle size of emulsion prepar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圖2 兩種方法制備乳劑的穩(wěn)定性Fig. 2 Stability of emulsion prepar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乳化劑種類篩選結(jié)果見表1,由表1可知,吐溫–80及平平加0均不能作為制備TP-G的乳化劑,這是因為這兩種乳化劑中的聚氧乙烯基團能夠與TP中的羥基發(fā)生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化合物,在制備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將TP水溶液加至上述兩種乳化劑中,溶液立即變渾濁,出現(xiàn)褐色的粘性物質(zhì)。單獨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鈉作為乳化劑時,制備的乳劑穩(wěn)定性較差,放置1 h即出現(xiàn)分層,單獨采用磷脂作為乳化劑制備得到乳劑表面漂油,而由磷脂和十二烷基硫酸鈉組成的混合乳化劑制備得到的乳劑的外觀及穩(wěn)定性均良好,因此確定制備 TP-G的O/W型乳化劑為磷脂和十二烷基硫酸鈉。
由表2可知,當乳化劑的用量為0.1%時,所形成的乳劑的表面有油滴,乳劑的穩(wěn)定性較差,放置1 h即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當乳化劑的用量升高至 0.3%時,乳劑的穩(wěn)定性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放置1 d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而當乳化劑的用量升高至 0.4%時,乳劑的穩(wěn)定性明顯提高,放置1 d未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當磷脂的用量升高至 0.5%時,乳膠劑的外觀與乳劑的穩(wěn)定性與磷脂用量為 0.4%時無明顯差異;而當繼續(xù)升高乳化劑的用量至 0.8%時,乳劑中出現(xiàn)了分散不完全的磷脂碎片且乳劑的穩(wěn)定性變差,放置1 d后已經(jīng)出現(xiàn)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因此確定制備TP-G的磷脂用量為0.4%。
表1 乳化劑種類的篩選Table 1 Selection of the emulsifiers
表2 乳化劑的用量篩選Table 2 Dosage analysis of the emulsifier
制備乳膠劑常用的凝膠基質(zhì)有纖維素類、天然樹膠類和卡波姆。甲基纖維素及羥丙甲纖維素等纖維素類基質(zhì)具有粘性較強,較易失水的特征,在制備乳膠劑的過程中需加入大量保濕劑調(diào)節(jié);天然樹膠類如海藻酸鈉,其涂布及釋藥等性能均不如纖維素類基質(zhì),目前已很少使用,而卡波姆作為凝膠基質(zhì)具有釋藥快、作用迅速、皮膚滲透性好、無油膩感、易于涂布和清洗且對皮膚和粘膜無刺激性的特征[11]。因此,本研究選擇卡波姆940為凝膠基質(zhì)。
由表3可知,當三乙醇胺的含量為0.5%時,TP-G的黏度較低,僅為(14.04±1.44) Pa.s,TP-G與皮膚的粘附性較差,涂展性不好;當三乙醇胺的含量為0.8%時,所制備的TP-G黏度有明顯增高,但與皮膚的粘附性仍稍差;繼續(xù)增加三乙醇胺的含量至 1.0%時,所制備的TP-G黏度及 pH適宜,且含量符合標準;而當三乙醇胺含量增加至 1.2%時,TP-G中 TP的含量有所下降,因此,確定制備TP-G的三乙醇胺含量為1.0%。
通過處方篩選實驗,確定最終處方如表4所示。
乳化溫度篩選結(jié)果如表5及圖3所示,由表5可知,乳化溫度對TP-G的乳滴粒度、穩(wěn)定性及藥物含量具有顯著影響,乳化溫度低,乳劑的粒徑大,粒徑小于50 μm,放置穩(wěn)定性差,乳化溫度60~70℃時乳劑較小,粒徑小于2 μm(圖 3),分布均勻且放置穩(wěn)定性良好,但溫度太高(80~85℃)乳劑的粒徑有所增加(1~5 μm),且穩(wěn)定性及藥物含量均有所下降。綜合以上結(jié)果,確定乳化溫度選擇60~70℃。
表3 三乙醇胺含量的篩選Table 3 Scree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riethanolamine
表4 TP-G處方組成Table 4 The formulation of TP-G
表5 乳化溫度的篩選Table 5 Screen of the temperature of emulsification
圖3 乳化溫度對乳劑粒徑的影響Fig. 3 Effect of emulsific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size of TP emulsion
乳化時間過長增加了乳滴間的碰撞機會,乳滴容易合并破裂,導致破乳,放置穩(wěn)定性較差,因此,應避免乳化時間過長,本研究選擇乳化時間為2 min。
卡波姆與堿混合順序?qū)Ξa(chǎn)品的質(zhì)量有顯著影響,先加堿制備成卡波姆半固體凝膠,再與乳劑混合,形成的乳膠劑外觀偶見凝膠塊,不易混合均勻,測得的含量均勻度較差(RSD=7.92%),而先將卡波姆水混懸液與乳劑攪拌混合,然后再加堿中和形成凝膠,制得的乳膠劑外觀均勻細膩且未見凝膠塊,易混合均勻(RSD=0.21%)。因此,確定先將含 TP乳劑與卡波姆水混懸液混合均勻后,再加處方量堿形成乳膠劑的工藝。
表6 TP-G不同時間放置穩(wěn)定性Table 6 Stability of TP-G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樣品經(jīng)過耐寒試驗及耐熱試驗后外觀仍均勻細膩,且無油水分層的現(xiàn)象,涂在皮膚上無粗顆粒存在。樣品經(jīng)離心后外觀性狀無明顯改變且無油水分層現(xiàn)象。說明TP-G不但能夠耐寒耐熱且離心穩(wěn)定性良好。
留樣觀察結(jié)果表明,所制備的TP-G穩(wěn)定性良好,放置 30 d外觀性狀及含量均無明顯變化(表6)。
本研究將乳劑與凝膠劑兩種劑型相結(jié)合設計制備了 TP-G,兼具二者的優(yōu)點。將卡波姆凝膠基質(zhì)加入到TP乳劑中,能夠增大乳劑分散相的黏度,從而增加了乳劑的穩(wěn)定性,此外,本研究制備的TP-G與普通的乳膏劑相比,具有涂布性好,無油膩感,不易污染衣物的優(yōu)勢,與外用溶劑相比,TP-G皮膚表面滯留時間延長,是一種使用更方便的優(yōu)良劑型。
卡波姆具有釋藥快、易涂展、無油膩感、穩(wěn)定性好、無刺激性等優(yōu)點,已在皮膚及眼用凝膠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ú贩肿咏Y(jié)構(gòu)中含有 52%~68%的酸性基團,所以通常用有機胺調(diào)節(jié)其pH值以增大其稠度。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三乙醇胺的含量對凝膠的形成具有較大的影響,當三乙醇胺的用量為0.5%時,TP-G的黏度較低,乳膠劑與皮膚的粘附性較差,而當三乙醇胺的用量增加至1.0%時,TP-G的黏度適宜,pH為5.77±0.05,與皮膚有較好的粘附性,透明度也較好。
乳劑的粒徑大小及穩(wěn)定性對藥物的療效具有顯著的影響,粒徑越小,穩(wěn)定性越好,越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透過表皮到達炎癥部位,并延長作用時間。而實驗中發(fā)現(xiàn)乳化時溫度的控制對于乳劑的粒徑和隨后乳劑的穩(wěn)定性的影響很大。在最佳乳化溫度下,界面的乳化劑緊密排列混合形成穩(wěn)定的界面膜,同時使乳滴的粒徑變小。如果溫度太低,乳化劑溶解度低,乳化效果差。但溫度過高又容易使界面膜膨脹,同時也增大了乳滴的動能而使其易聚合降低乳劑的穩(wěn)定性,且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溫度太高加熱時間長,冷卻時間也長,浪費能源以及延長生產(chǎn)周期。所以在保證乳膠劑細膩穩(wěn)定的情況下,盡可能不采用太高的溫度。
[1]Jyoti K, Mujtaba T, Imthiyaz M, et al. Recent advances on tea polyphenols [J].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2012, 4(4):111-131.
[2]Aude M, Florence EL. Encapsulation of natural polyphenolic compounds a review [J]. Pharmaceutics, 2011, 3(4):793-829.
[3]Brahma NS, Sharmila S, Rakesh KS. Green tea catechin,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 Mechanisms,perspectiv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J].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2011, 82(12), 1807-1821.
[4]隋麗華, 郭珉, 王穎, 等. 復方茶多酚搽劑治療麻風肢端頑固性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08,35(1): 93-94.
[5]劉新國, 隋麗華, 張留根. 復方茶多酚酊劑治療尋常型痤瘡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08, 35(11): 1713-1714.
[6]徐昕, 董松飛, 朱善瑾. 茶多酚軟膏新配方的研制與分析[J]. 海峽藥學, 2009, 21(3): 27-28.
[7]王棟, 隋麗華, 李楠, 等. 復方茶多酚搽劑質(zhì)量標準的研究[J]. 中國新藥雜志, 2007, 16(22): 1879-1881.
[8]郭潔, 趙滿琳, 齊芳芳, 等. 茶多酚溶液抑制人工根面齲的實驗研究[J].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32(2): 175-178.
[9]李靜一, 黃華, 李遼平.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劑型凝膠的制備及質(zhì)量[J]. 光譜實驗室, 2013, 30(6): 3285-3291.
[10]榮蓉, 陳繼平, 劉淑琴, 等. 聯(lián)苯芐唑乳膠劑的制備及質(zhì)量考察[J]. 中國藥劑學雜志, 2008, 6(5): 219-226.
[11]榮蓉. 聯(lián)苯節(jié)噢和酮洛芬乳膠劑的研制[D]. 沈陽: 沈陽藥科大學.
Studies on the Preparation and Stability of Tea Polyphenol Emulgel Formulation
SONG Juan, WANG Dong, YU Xud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Dalian Dermatosis Hospital, Dalian 116021, China
The appearance properties, the particle size and stability of emulsion, the viscosity and content of emulgel were taken as evaluation indexes to optimize the best formula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tea-polyphenol emulgel and investigate its st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epared emulgel was good in appearance, non-greasy, easy to spread and high stability. Moreover, the optimize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or emulgel was simple and the prepared tea polyphenol emulgel is a superior new preparation for topical external application.
tea polyphenol, emulgel formulation, preparation, stability
TS272.5+1;Q946.84+1
A
1000-369X(2017)06-623-08
2017-09-04
2017-10-22
宋娟,女,博士,藥師,主要從事納米給藥系統(tǒng)的研究,E-mail: sj2712052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