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痕量Brant
別把理想當儀式
◎ 痕量Brant
我認識一群阿姨,她們熱衷于和我這種“別人家的孩子”交流。我自認不是“阿姨殺手”,也不認為自己說話多風趣,只是很多人覺得我能讀到博士一定很厲害。
這些阿姨的最大共同點是,都有一個正在讀中學的孩子,她們向我咨詢的問題往往從擇校、選文理科甚至到大學專業(yè)的抉擇。前段時間高考錄取結果出來,這些阿姨們居然開始叮囑孩子“上了大學一定要加油,本科學校不好不要怕,我們考研考到一個好學校去就行!”她們一味地鼓勵,以為高考沒發(fā)揮好沒關系,之后把握住考研就萬事大吉了,卻不知道這種想法已經(jīng)成為當代大學生本科前三年半不努力的最大原因了。
有理想和目標不是壞事,但要十分警惕,它可能會讓你的懈怠精神和拖延癥更加明顯。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理想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新型的病原體了。
可能大多數(shù)人沒有經(jīng)歷過考研,或是沒有在考研后的就業(yè)市場磕磕碰碰過。很多準大學生連本科學什么都不清楚,專業(yè)去向有哪些也不明白,就四處說我要努力考研。其實考研不只是筆試得分那么簡單,也并不是背背數(shù)學、政治、英語和專業(yè)課就萬事大吉了。且不說復試的時候,本科時的課外經(jīng)歷以及個人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都要一并考察,在一個學習氛圍不濃重的環(huán)境里,考研更被視作異類,難上加難。
大家都認可高考,說高考是決定人生命運的一戰(zhàn)。我卻想說,考研可能是命運的另一個轉折點,也可能是一種墮落生活的開始。別把考研等不假思索就能說出來的目標當理想,這種理想其實是一類病原體。很多人在把理想昭告天下時,就以為自己完成了一小半,然后會不自覺地陷入自我滿足中,開始懈怠、拖延甚至倒退。
人人都想減肥,練出腹肌或瘦出馬甲線。前陣子有一天,我讀本科時的女同學欣然,開始在朋友圈瘋狂打卡。“早晨五點半起床運動、早餐全麥面包與脫脂牛奶、午餐水煮西蘭花與雞胸肉、晚上健康無糖雜糧粥……”一連打了十幾天。
欣然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扔進人群就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打卡是因為那段時間,一個學生創(chuàng)業(yè)團體組織了一個“挑戰(zhàn)馬甲線”的活動,打出的口號是“掌握不了自己的身材,憑什么掌握自己的人生”。打卡參與晨練健身課程,可以打6折優(yōu)惠。另外,健身團打出了“養(yǎng)成習慣只要21天”的口號,所以課程也就只設置了21天。21天過去了,欣然怎么樣了?是的,她沒過多久就刪除了所有打卡的朋友圈,閉口不提健身這件事了。
我知道其中緣由,所以并不驚訝這樣的結果。五點半起床健身,回到宿舍不到8點,但又累又困的欣然睡個回籠覺就到了中午,上午的課程就這樣翹掉了。沒有任何健身基礎的她,跟不上課程的所有內(nèi)容,哪怕動作變形或是偷懶,學生“教練”也不管不問,當然看不到馬甲線。而且時間只有21天,21天沒那么容易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像高中的我們,每天都被迫早起,也沒養(yǎng)成早起的好習慣。
有目標、有理想是一件好事,可以和樂于監(jiān)督、鼓勵你的朋友提起,但千萬不要把它當成一種儀式,每每宣誓后,心里被滿足感充斥,身體卻邁不開步子。當你把理想當成炫耀自我上進、勤奮的標志時,就意味著潛伏期也快過去了。
一個合適并且有益的理想,是基于當下的自我狀況評估的。如果你每天睡到上午11點,起床就點外賣吃午飯,下午宅宿舍,晚上追劇到兩三點,你說要干一番大事,恐怕沒人會相信。如果你在臨近作業(yè)上交,別人都慌忙抄襲和補救時早早地完成,在別人還沒睡醒你就已經(jīng)悄悄去圖書館安靜地自習,那么即便最后你考不上一個好學校的研究生,也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人。
希望你把理想揣在心里,從現(xiàn)在開始用行動把理想一點點消化,變成現(xiàn)實,而不是經(jīng)歷一段長時間碌碌無為的潛伏期,最后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