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
舊時東北趕車人的土話中,一匹馬套的車,當載重較大時,就要再加套上一匹馬幫忙,這匹加套的馬就是“拉幫套”。在婚姻模式里,也有一種“拉幫套”,指的是已婚女子在本夫患病不能撫養(yǎng)妻兒、老人或家境極困難的情況下,另招一位男子來家共同生活,并由其負責供養(yǎng)本夫及全家,本夫仍是戶主,那個男人無丈夫之名,卻有丈夫之實,組成一個畸形的家庭。
拉幫套,有的地區(qū)稱“一個大嫂倆大哥”(吉林蛟河縣)。本夫有“瞪眼王八” “駕轅馬” “窩囊廢”等侮辱性稱呼;而單身漢則被稱為“跑腿子”,形成該關系后稱“套股”,解除關系叫“砍套股”,皆由牛馬拉車形象得出。
由于東北地區(qū)在地理和歷史上都有很強的一體性,“拉幫套”現(xiàn)象的分布幾乎涵蓋了東三省全境,特別是生活環(huán)境惡劣、人跡稀少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qū)更為常見。從城鄉(xiāng)比例來看,則主要發(fā)生在農村,縣城也有少量發(fā)現(xiàn),大城市基本上不存在。
“拉幫套”的締結,無書面契約或字據(jù)。個別地區(qū)存在一種隱喻的儀式行為:本夫和妻子到“跑腿子”住處幫其搬家,會把鞋子提在手里,以示鄉(xiāng)里他們之間開始拉幫套,外人自明。有的鄰居或鄉(xiāng)長會充當中間人,多數(shù)情況是雙方自行結合,其中女性一般占主動地位,對“跑腿子”施加暗示。也有寫下打伙合同的,東北某博物館便有一件關于打伙合同的檔案:“立打伙人孫長義因無錢使,將自己賢妻張金香中人說允,情愿送與張現(xiàn)思名下打伙,言明身價小洋錢叁佰元正,押賬錢當面交清,分文不欠,有官錢使用,兩家均納,倘有天災病業(yè)、逃走等情,各安天命。此系兩家情愿,空口無憑,立字為正?!庇辛⒆秩?、中保人、中間人、借字人的簽字畫押。
無論何種形式,都是經過三人同意的,否則就是“通奸”或民間說的“跑破鞋”。主體家庭生活條件改善,特別是子女成人后,“拉幫套”關系一般就會解除,“套股”一般不能帶走任何財產。
至于這種婚配方式的起源,1913年,東北官員魏聲龢出版了《雞林舊聞志》(《吉林地志》),其中記載了這樣的婚俗:赫哲族的黑斤、費雅喀、濟勒彌等部落,生活在吉林省東北邊。自依蘭縣以東,如樺、富、臨、綏等縣皆有他們的蹤跡,但血統(tǒng)多已混合,沿河打漁為生的他們被漢族人混稱為“魚皮韃子”,因為他們用大馬哈魚的魚皮為衣。“魚皮韃子”不會說漢語,不會做生意,每一個“魚皮韃子”的家庭,必定有一個山東人,被稱作管家人,一切家產都令他負責,其妻子也和山東人過夫妻生活,當?shù)厝瞬灰赃@種事為怪。
換言之,作為外來移民的山東人,在赫哲族人家中干活,付出勞務,換來吃、住和性滿足。這可以看作是“拉幫套”的前身和起源之一。
在“拉幫套”家庭中,各種角色的關系比較微妙。本夫由于沒有能力養(yǎng)活家庭,只有尋求這種令人尷尬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這個家庭的女主人,則是這個關系的中心,雖然她不得不照顧兩個 (或更多)男人,但在這個關系中得到了生活或生理方面的滿足?!疤坠伞痹疽驗槌嘭毜仍蛘也坏綄ο螅阃ㄟ^出賣勞動力,獲得了女主人在生活上的照顧,同時滿足了其性生活的需要。但是外來的那個男人不可以搞“第三者插足”,更不可以破壞原有的家庭與親屬關系。女方一般與本夫保持夫妻生活(無性功能除外),和“套股”達成默契,分別過性生活。
本夫與“套股”的地位因健康情況而定,大多相處得十分和諧,以兄弟相稱。習慣上,以原有家庭作為主體,女方與“套股”所生子女隨本夫姓氏(也有少數(shù)情況隨“套股”姓氏),子女稱“套股”為“大爺”“叔叔”“舅舅”。解除幫套關系后,子女歸主體家庭所有,但也有分子女的情況,“套股”具有優(yōu)先選擇男孩的權利,當?shù)胤Q為“劈犢子”。
20世紀40年代,吉林舒蘭市桃園鄉(xiāng)有一個大老李,受傷殘疾了。他有三四個孩子,養(yǎng)不下去,就找了個姓高的“跑腿子”。大老李的父母都在,但也沒辦法,姓高的正好連他們也養(yǎng)起了,過得都挺好的。大老李的孩子都叫姓高的“舅舅”。老高來了,就住他們家,大老李的女人對老高好,大老李稱老高兄弟,關系處得還行。后來大老李的老婆又生了一個男孩。前一窩的孩子也有點大了,懂事了就不干了,他們提出要“砍套股”,而老高就提出要“劈犢子”,就是要把后來這個男孩給他,以為兩人長得很相似,肯定是他的種,老高也得有個香火繼承人。
“拉幫套”家庭中的子女受外人歧視,長大成人后,即使是親生子女,也羞與“套股”同處,往往將其趕出家門。俗話說:“招夫養(yǎng)崽子,崽子大了打拐子?!?/p>
當然也有子女和“套股”關系相處得好的。例如,20世紀40年代,吉林省舒蘭市富太鎮(zhèn)就有這么一家,男的結婚以后生了3個孩子,生活還過得去,女人不用下地干活。后來有一年他趕車,牲口驚了,摔下來腿折殘廢了,生活就成問題了,吃的都沒有保障,3個小孩餓得直哭!特別是到秋天,東北要修房子準備過冬,家里沒男人不行。家里還有老爹、老媽。后來就有個“套股”,和他家前后院住著,原來兩個男人關系就很好,兩家處得不錯。那個“套股”人實在,膀大腰圓的。那殘廢男人就親自上門去求他來“套股”,那男人的生活也一直不怎么好,也未成家,就這樣給殘廢男人拉來了。儀式十分正式,本村資格老點的老人都被請到家聚餐,殘疾男人當眾把這事情和大家說了,請大家寬容這難堪的婚事,因為一家老小要生活。
幾口人一直過得很好,殘疾男人的父母歲數(shù)大,也不能干活,兒子也殘廢了,“套股”就盡義務養(yǎng)他們一大家子。老頭老太也不管,自己吃喝都是人家供的,他們能管什么呢?“套股”的歲數(shù)也有點大了,以后一直也沒有生養(yǎng)自己的孩子。后來那位殘疾男人去世了,三個孩子也就改口叫“套股”爹了。沒死的時候不行,只能叫叔。他們一家人一直過得很好。
“拉幫套”還有幾種情況,比如朋友共妻、幫工與主家“拉幫套”等。還有個別行業(yè),如“木幫”(伐木業(yè)),工作危險,收入微薄,難以娶妻,他們很多人的婚姻形態(tài)是與妓女臨時組建“計時婚”,或入普通困難家庭“拉幫套”,與女主人形成“季節(jié)婚”。
這種婚姻模式在輿論上仍有不少被貶斥歧視,一是針對本夫,罵他們?yōu)椤暗裳弁醢恕薄靶≤浕睢薄巴跏拧钡?,尤其是那些讓妻子變相賣淫的懶漢。二是家族內部以傳統(tǒng)倫理反對。但更多的人對“拉幫套”持同情理解態(tài)度。而當?shù)卣畡t持回避態(tài)度,雖然“拉幫套”屬于不符合法律的事實婚姻,但由于其中關系復雜,政府難以處理,所以“民不舉,官不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