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越菲
教學法是一種方法論,它通常是動態(tài)的,尤其是在鋼琴的教學過程中,當個案不一樣時,老師的教學體系也是變化的。很多人都想窺探、了解大師上課的秘訣,正是對這種動態(tài)方法論的捕捉,使得這次的鋼琴教學法學術周顯得特別富有吸引力?!虾R魳烦霭嫔缟玳L、總編輯費維耀
2017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主辦,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高峰高原學科建設“鋼琴教學法團隊”承辦的“首屆國際鋼琴教學法學術周”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專家、學者,行業(yè)協(xié)會的會長、代表,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教師等濟濟一堂,觀眾熱情似火,會場內幾乎座無虛席。
這個鋼琴“教學法”學術周,與通常意義上的鋼琴音樂周有什么區(qū)別呢?上海音樂出版社為什么會想到承辦此次學術周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采訪了上海音樂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費維耀和市場部主管,也是此次學術周的秘書長李娟。
費維耀社長告訴我,教學法是一種方法論,它通常是動態(tài)的,尤其是在鋼琴的教學過程中,當個案不一樣時,老師的教學體系也是變化的?!昂芏嗳硕枷敫Q探、了解大師上課的秘訣,正是對這種動態(tài)方法論的捕捉,使得這次的鋼琴教學法學術周顯得特別富有吸引力?!?/p>
事實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鋼琴教育事業(yè)取得了蓬勃的發(fā)展,全國學琴人數(shù)呈爆發(fā)式的增長,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鋼琴師資的嚴重缺乏。同時,在鋼琴的實際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很顯然,我們國家對鋼琴學習的需要已經從最初的普及、入門升格為更多方法論的研究層面了,這是一個新的階段。在過了溫飽期以后,中國的鋼琴教學如何再上一個臺階,走向全世界,這都需要在教學法層面有所突破。”
在鋼琴教材的出版領域,上海音樂出版社向來有著異常的敏銳力和獨到的眼光,堅持以“既富有文化品位,又符合市場需求”為方針,打造了一大批鋼琴精品出版物,如《快樂鋼琴基礎教程》《巴斯蒂安鋼琴教程》和《約翰·湯普森鋼琴教程》等,在業(yè)內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因此,2017年6月,當上海音樂學院與上海音樂出版社談起“切入鋼琴教學法領域”的全新理念時,雙方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此次的“強強聯(lián)手”。
相比通常意義上的鋼琴音樂周,此次的鋼琴教學法學術周主要聚焦于“學術”這個核心詞匯專家講座、學術論壇、論文評選以及專題音樂會構成了學術周的四大板塊。如此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也使得此次學術周顯得比一般的鋼琴音樂周更為立體、豐滿和完整。
一拿到學術周的宣傳冊,我就被其中琳瑯滿目的議題所吸引:從微觀上看,有具體教材的研究、講解,以及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等;從宏觀上看,有鋼琴教學法在國外的建構與發(fā)展,以及社會鋼琴教育水平的提高與規(guī)范等;從跨學科的范疇來看,則有鋼琴演奏的神經心理學和神經運動學等。這可以說是對鋼琴教學法領域的一次“全方位覆蓋”?!皳螌<抑v座的六位大師,每個人的特點都非常鮮明,有立足于理論層面的,也有從身體結構角度和心理角度出發(fā)的,”學術周的秘書長李娟補充道,“各個議題之間也有著很強的關聯(lián)性,比如在楊燕迪教授的講座‘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上音文脈之后,便是學術論壇‘中國鋼琴作品如何運用于鋼琴教學中?!?/p>
學術周短短三天的日程被安排得誠意滿滿。中國鋼琴教育家但昭義主講的“教材,教學法的載體——《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創(chuàng)編特色及教學法探究”拉開了學術周的序幕。但昭義教授從事鋼琴教學五十余年,碩果累累,他主編的《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是一套中國人自己研發(fā)創(chuàng)編的鋼琴基礎教材,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民族性、趣味性的特點,在全國多地講學推廣試用,深受琴童喜愛和教師好評。
在鋼琴教學中,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只能靠天賦,樂感是與生俱來的,教師無法教。難道音樂表現(xiàn)絕對是憑感覺,只能靠天吃飯嗎?如何解決(除極少數(shù)天才以外的)絕大多數(shù)鋼琴學子的音樂表現(xiàn)力問題?上音鋼琴系教授周薇用具體的實例來探討教師如何正確運用各種節(jié)奏、音高、聲音等音樂表情手段來增強學生的音樂理解力。這場實操性極強的講座受到了廣大鋼琴教師們的熱烈歡迎。
在九十年的風雨征程中,上海音樂學院在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獲得了舉世公認的卓越成就,涌現(xiàn)了以賀綠汀、丁善德、桑桐、汪立三、王建中等為代表的一批杰出作曲家,從而形成了中國鋼琴音樂史上的一道獨特風景——鋼琴音樂中的上音文脈。楊燕迪教授此講座的論題起源于上海音樂出版社《中國鋼琴獨奏作品百年經典,1913-2013》《中國著名鋼琴家鋼琴作品系列》等重量級書譜的出版,通過對上述幾位重要作曲家代表作品的分析,闡述了中國鋼琴創(chuàng)作上音人脈的發(fā)展及其在中國現(xiàn)當代鋼琴音樂史中的重要意義。
趙曉生教授向來以其極具渲染力的演奏和頗具趣味性的講述深受廣大鋼琴學習者的喜愛,讓人眼前一亮的講座標題“音樂教育不能離開‘音耳和‘樂心”,意即“音樂教育不能離開音樂本身”。他從音樂語言的構成(點、線、面、體和五識),鋼琴教學、音樂入門基礎的重點(開發(fā)聽覺功能),音樂理論(音程、和弦、和聲、主調、復調、音階),音樂風格的學習等多方面論述了音樂學習的基本方法和理論線索,給鋼琴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除了中國專家以外,此次學術周還特別請來了兩位國外的專家。史考特·麥克布萊德·史密斯(Scott McBride Smith)教授的講座以“美國鋼琴教學法人物與事件”為題,梳理了美國鋼琴教學以及學科建設的歷史發(fā)展,其幽默的演講風格使現(xiàn)場氣氛輕松活躍,笑聲不斷。沃爾夫岡·馬斯特納克(Wolfgang Mastnak)教授的講座則屬于跨學科的范疇:論鋼琴演奏的神經心理學和神經運動學。他用流利的中文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關于鋼琴演奏、教育及鋼琴家典型健康問題的音樂治療,如肌肉與骨骼的功能、慢性病痛和精神錯亂等,令現(xiàn)場觀眾刮目相看。
作為此次鋼琴教學法學術周的承辦方,上海音樂出版社承擔了具體籌劃和組織、執(zhí)行工作。包括嘉賓接待和觀眾組織等。在籌備過程中,最具挑戰(zhàn)性的當屬“觀眾組織”這一塊了。李娟介紹道:“2017年7月21日,上音社的公眾號發(fā)出了第一篇活動預告,當時點擊量高,傳播速度快,報名參加的人數(shù)很快達到了五百多人。”由于一開始只預訂了兩百多人的場地,她不得不暫時關閉報名系統(tǒng)。在和上海音樂學院商量,將場地更換為可容納七百五十人的賀綠汀音樂廳后,她重新開放了報名系統(tǒng),“但一周后,報名人數(shù)又達到了一千三百人,我只好再次關閉報名系統(tǒng)”。隨后,上音社通過郵件的方式,按照報名先后順序,與報名者逐一確認是否參加,最終確定了四百九十二位旁聽觀眾。此外,為了保證預約觀眾有序入場,其入場方式也頗費了一番考慮?!坝捎趯W術周是純公益性活動,為避免未預約聽眾自由進入,導致預約聽眾無法入座等場面混亂問題,我們通過企業(yè)公眾號提前一周發(fā)布旁聽觀眾名單,并采用一人一號,一號現(xiàn)場領取一套入場券的方式,保證活動安全、順利地進行?!?p>
針對學術周的活動,上海音樂出版社精心挑選了鋼琴類精品圖書進行展示,大家爭先恐后地購買,所有曲譜都被搶購一空。費維耀社長表示,上音社第一次舉辦如此大規(guī)模的活動,這不僅是為了提高本社圖書的銷售量,更是在為出版社未來的轉型做一次“練兵”,力求在出版領域走向多元化?!爱a權一體化是一個非常好的閉合系統(tǒng),作為產的這方,出版社是信息傳播者,教學和研究永遠是我們的上游?!彼嘎兜?,上音社以后可能還會參與第二屆、第三屆鋼琴教學法學術周,讓教學法往寬度和深度兩個方向發(fā)展,“在寬度上,風格多樣化;在深度上,教學法永無止盡”。他甚至希望今后能夠效仿鋼琴教學法學術周,舉辦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教學法學術周,進一步推廣中華民族樂器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