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陜西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稅法公平原則價值研究
林琳
(陜西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稅法公平原則作為稅法的首要原則,對我國稅收具有基礎性的指導作用,也是調整我國稅法關系基礎規(guī)律的抽象概括和法律準則。從我國稅法公平原則的具體內涵入手,首先,就稅收公平原則和稅法公平原則進行詳細的比較和研究,從而得到稅法公平原則的價值所在;其次,以我國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為例,就其在設計立法過程中存在的違反稅法公平性原則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結合稅法公平原則,就如何完善個人所得稅法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稅法公平原則;個人所得稅;問題;法律準則;對策
當前,稅法基本原則不僅是立法精神,更是以具體法律條文的方式存在,具有其他稅法規(guī)范不同的調整功能。因此,人們往往將稅法公平原則看成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和延伸。該原則不僅貫穿了整個立法、執(zhí)法和司法過程,同時還被人們看成是基本的法律指導準則,是對法律正義價值的一種體現(xiàn)。雖然稅法公平原則歷史悠久,但是在我國卻沒有明確的將其作為一項基本的原則。對此,本文從稅法公平原則內涵入手,稅法公平原則的價值進行論述。
通常認為,稅法公平原則是公平含義在稅法上的具體體現(xiàn),其主要要求稅收負擔必須在納稅主體之間進行公平和分配。而在不同的稅收法律關系中,這些納稅主體在法律地位方面首先是平等。而對于稅法公平原則來講,主要包括普通征稅和平等征稅兩個方面。其中,普通征稅是所有具備納稅能力的人按照相關制度進行納稅,即在法律面前,不同的納稅主體都是平等的,誰都沒有超越法律紅線的特權;而平等納稅則是稅收負擔要和納稅人自身的能力相互對應,即從橫向來講,納稅能力相等的人應該同等納稅,而從縱向來講,則是不同能力的人應該按照不同等級進行納稅。如果讓公民都全部平均分攤,而不去考慮公民之間的個體差異,那么稅收就變成了稅賦,顯然這種納稅方式對富人有利。而如果過分強調不同納稅人在納稅中的區(qū)別,對納稅能力強的征收重稅,那么很容易出現(xiàn)“鞭打快?!钡默F(xiàn)象。因此,人們開始提出稅收中應該按照某一個標準來衡量稅收的公平性。而對于稅收的征收原則,人們提出了三種觀點:機會原則、受益原則和能力原則。其一,機會原則是按照納稅人獲利機會的多少來進行分擔,而其獲利的機會則是按照根據其擁有的經濟資源來決定,擁有的經濟資源越大,那么分擔的稅收也就越多。這不僅符合稅法公平的原則,還可以促進不同經濟資源的合理利用,提升稅法效率。但機會原則的最為根本的問題在于,受到很多主觀和客觀的因素造成,在利用相同資源的同時,未必可以產生相同的收益。其二,受益原則,即按照個人獲利多少的方式來進行稅收的分擔。該觀點是由亞當·斯密提出,后來經學者發(fā)展演變而來。該原則只適用于少量的受益者,對國防、教育等方面則不適用。其三,按照能力進行納稅。該觀點是從自身的角度去考慮,而通過實踐也認為,這種稅制方式被人們廣泛接受。而筆者認為,結合上述原則各自的缺陷,應該以能力原則為基礎,兼顧吸收機會原則和受益原則的優(yōu)勢結合運用。
稅法公平原則是在現(xiàn)代法治思想下所衍生的對稅收公平的一種確認,即將原來的只局限在制度范圍內的稅收上升到法的角度,從立法的角度去看待稅收征收問題。因此,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各個納稅主體不僅要依法承擔納稅義務,同時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必須處在平等的地位。
稅收和稅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通常認為,稅法是稅收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形式,而稅收則是稅法的一種內在實質,兩者為表里之間的關系。對稅收來講,離開了稅法,那么稅收就如同無源之水,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和根據;而如果離開了稅收,那么稅法就如同沒有了靈魂,不能將稅法付諸于實踐當中。由此可以看出,兩者范圍不同,但是密不可分。
如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法律活動構成了法律體系的神經中樞。按照這個思路,稅法就是一個國家法制稅調整的依據和法律關系的來源。而根據“法”的一般原理,法律的基本原則可以承擔傳統(tǒng)的稅收公平原則不能承擔的重任,由此將稅法公平原則看成是第一原則,那就無可厚非了。換言之,以法律的方式將稅法公平原則看成是首要原則,是因為法律的基本原則決定了法律內容,也成為了法律體系的基礎。即有什么樣的法律原則,那么就會有相應的法律和制度與之相對應。如果按照稅收公平的原則,那么制定出來的稅法很可能只關注納稅人的稅負公平,而沒有給予納稅人主體之間的平等。由此我們看出,通過稅收公平原則制定出的稅法不利于公平,而稅法公平原則的價值也就由此被體現(xiàn)出來。
同時,法律原則通常被人們看成是從法律的高度對產生的沖突進行協(xié)調,以此彌補傳統(tǒng)法律規(guī)則存在的不足,這主要是因為在實際中法律規(guī)會存在滯后性,使得法律中不能對沖突進行協(xié)調。因此,在法律中往往會合理地確定自由裁量權,從而及時地對社會關系進行調整。對于稅法來講,由于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法律規(guī)則不能直接管理的問題和內容,由此必須在稅收公平原則的指導下,依據自由裁量權對規(guī)則進行使用,以此提高了稅收征收的公平性。
(一)基于稅法公平原則個人所得稅問題
個人所得稅作為我國對于個人進行征稅的一種方法,采用的是分類征稅的方式。如對薪酬階層的人來講,其繳納的比例計算方式是按照九級超額累進法進行征收;而對于個體商戶來講,則按照五級超額累進稅率進行征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不同層次的繳稅,但還是無法解決個人收入之間存在的不平衡,以及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造成該問題的原因很多,一方面,由于改革開放,使得人們工資收入增多,人們的工資來源也增多,如很多人們不再依靠單純的工資收入,還可通過股票、基金、兼職等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收入來源的多樣化,從而很難區(qū)分收入的來源和種類,以此很容易出現(xiàn)偷稅漏稅的行為。
另外,就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是不同的納稅主體按照不同的稅率來進行分類征收的。采用這種分類征收的方式,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對于工薪階層來講,其繳納的稅額在5%~45%之間,層級多,同時級距太大,不適合工薪階層。對于個體商戶來講,則按照5%~35%的累進稅率進行繳稅。采用這種分稅制的方式,不僅浪費了征稅人員的時間,而且對于工薪階層來講,無論薪資的多少,都是自己勞務所得,都是人們勞動的報酬,不應該實行差別化的征稅方式。如對于一次性收入在2萬~4萬元會增加稅收兩成,而對于一次性收入在4萬~6萬元的收入則增加五成,這明顯屬于區(qū)別對待,違反了目前的稅法公平原則。同時,對于商戶來講,其個人所得繳費比例為5%~35%,如一年產生5萬元的收入,則繳納35%,而如果工薪階層一個月的收入超過5萬元,就要繳納30%的稅款,這嚴重不能起到稅收調節(jié)的作用。
再次,根據目前的個人所得稅稅法,在征收的過程中是按照個人薪資總體收入來衡量的,但是卻沒有將物價的因素納入其中,也沒有考慮不同地區(qū)收入的差異和經濟發(fā)展的水平。由此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個人所得稅稅法的公平性原則。
(二)個人所得稅完善的建議
針對稅法公平性原則和個人所得稅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對現(xiàn)有的個人所得稅進行完善,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改變過去以個人作為主要征收的方式,而以綜合制征收為主。根據發(fā)達國家級的征收方式所取得的經驗看出,采用這種綜合征稅的方式可以幫助國家更好地發(fā)展。對綜合制稅收來講,其稅率和稅基也可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出稅法的公平性要求。而綜合所得稅就是對征收的個體進行綜合征收,一般說來,對于綜合征收制采用累進稅率的方式比較多,并且大多是采用申報法來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其比較突出量能課稅和公平稅負。但是,這種稅制對納稅人的素質要求很高。而通過這種稅制,也充分考慮了納稅人的經濟基礎和家庭情況。然而,這種稅制也不是沒有問題,如手續(xù)繁雜,并且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第二,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并大幅度減少稅率的檔次。改變目前的個體分級征收體系來講,工薪階層和個體商戶之間的繳費比例嚴重不協(xié)調,繳納金額大不相同,從而違反稅法公平性原則。因此,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成為當前思考的重點。具體促使可以通過降低個人稅率和邊界稅率的方式,并減少稅率的層次,將薪酬所得稅和個體承包的所得稅進行合并。而采用這種方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這兩項其實沒有實質性的區(qū)別,都是個體勞動所得,如果采用不同的稅率,那么不能體現(xiàn)出公平性的原則。另外,在對檔次進行設計中,將原來的九級降為五級,最高邊際的稅率最理想的是降低到35%。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顯示公平性,也可以在法律主見上與國際相接軌。
總之,稅法公平原則是從立法的角度對納稅主體進行規(guī)范,并實現(xiàn)對內部沖突之間的協(xié)調。本文則通過比較得出稅法公平原則的價值所在,并以個人所得稅的公平性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在納稅征稅主體和征收方式上存在問題。因此,提出綜合稅制和改進征收層級方式來提高公平性,實現(xiàn)稅收的作用。
[1]張守文.稅制變遷與稅收法治現(xiàn)代化[J].中國社會科學,2015,(2):80-102.
[2]張怡.稅收法定化:從稅收衡平到稅收實質公平的演進[J].現(xiàn)代法學,2015,(3):27-33.
[3]李春秀.論稅法公平原則價值[J].法制與社會,2015,(19):289-290.
[4]曾遠.論稅法解釋類型化方法[J].現(xiàn)代法學,2016,(1):98-106.
[5]王聰.淺論量能負擔原則[J].知識經濟,2012,(14):23-25.
[6]吳曉紅.個人所得稅全員申報中稅法價值沖突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3):22-26.
[責任編輯 李春蓮]
F812.42
A
1673-291X(2017)21-0198-02
2017-02-07
林琳(1981-),女,河南洛陽人,講師,從事財政、稅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