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光
貧血是指人體總血容量正常時,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血色素)低于正常范圍。此病是老年人常見的多發(fā)病,因老年貧血發(fā)生比較緩慢,其癥狀也缺乏特異性,較為隱匿。如上樓時感覺疲乏無力、心慌氣短,其實就是老年貧血的常見癥狀,卻被當成是人老體衰的正常現(xiàn)象。甚至有些頭暈、耳鳴、胸悶、心絞痛、食欲減退、下肢浮腫等貧血癥狀出現(xiàn)時,也常被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癥狀所掩蓋,治療時易被誤診。老年人貧血后代償能力差,也會影響到其他疾病。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引起老年貧血的原因如下:1.缺鐵性貧血,其發(fā)病率最高,這是因為造血的原料——鐵缺乏,導致血細胞生成降低。2.造血功能下降,不能產(chǎn)生足夠的紅細胞。3.其他疾病影響,如各種癌癥中晚期、肝病、腎病、類風濕病、白血病、急性或慢性失血性疾病等均可引發(fā)貧血。4.蛋白質、維生素B 6、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老年人因限制飲食或偏食導致營養(yǎng)不良而貧血。
查清造成老年人貧血的原因后,再對癥施治。輕度貧血者調節(jié)飲食就可得到糾正。攝入足量的造血原料,如蛋白質、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等。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有乳類、蛋類、魚類、瘦肉、豆制品等;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心、腎及大棗等;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的葉酸,適量吃些西紅柿、山楂等能促進鐵的吸收。而堿性藥物和濃茶會影響對鐵的吸收,應引起注意。對于中、重度貧血者,可根據(jù)病因,對癥用藥,如缺鐵性貧血可補充鐵劑,如在飯后服用硫酸亞鐵、富馬鐵、葡萄糖酸鐵等;葉酸、維生素B12缺乏者可口服葉酸片、肌肉注射維生素B12;如是再生障礙性貧血,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法可獲得緩解。
中醫(yī)認為,貧血有因腎虛、肝不藏血、心脾損傷、失血過多等原因引起。對癥食療往往會獲得滿意療效。
1.花生仁30克,大棗10枚,蜂蜜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0天為一個療程。
2.豬血100克,醋30毫升,油、鹽等適量,炒熟。一次吃完,每日1次。
3.綠豆、紅棗各15枚,紅糖適量。綠豆在鍋內煮開花,紅棗煮熟,加糖食用。每日1次,15天為一個療程。適于缺鐵性貧血。
4.羊骨250克,黑豆30克,枸杞20克,大棗20枚。一同加水煮沸20分鐘后去骨,加入少許食鹽調味,飲湯食棗與豆。適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
5.豬皮100~150克,黃酒半碗,紅糖50克。以黃酒加等量清水煮豬皮,待豬皮爛熟調入紅糖,每日2次分服。適用于失血性貧血。
6.山藥30克,人參6克,大棗10枚,瘦豬肉250克。加水適量,煮熟同食,至愈為止。
7.龍眼肉10克,與冰糖適量泡開水代茶飲。每日1劑。
8.黑木耳20~30克,熬湯后加適量白糖溫服。每日1劑。
9.熟地30~50克,牛脊骨500克切塊,水適量,煮湯。加食鹽調味服食。有補血、滋陰、強筋骨之功,適用于貧血、四肢乏力等。
10.菠菜250克,開水煮熟,打入雞蛋1~2個,吃菜喝湯。每日1次。適用于貧血、心悸者。
11.烏骨雞1只,去毛及腸雜,斬塊加水適量,與北芪50克放瓦鍋,隔水燉至雞肉酥爛,加少許食鹽調味。佐餐飲湯食雞。用于腎氣不足、陰血虧虛者。
12.海參(干品)50克,大棗10枚,豬骨200克。同燉熟后去骨服食,每日1劑,10天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4天,再續(xù)服一療程。適用于各種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