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群利,張瑞潔,支俊才
(1.華北理工大學 體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2.唐山師范學院 體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不同年齡段人群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的差異與歸因
馬群利1,張瑞潔2,支俊才2
(1.華北理工大學 體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2.唐山師范學院 體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體育意識與行為;跨理論模型;不同年齡段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在從不參加體育運動到轉(zhuǎn)變成體育人口的過程中,其體育意識與行為變化過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原因應(yīng)訴諸于自然人和社會人等多方面。研究選取不同年齡、不同體育意識階段的實驗被試,分為而立組(26-36)、不惑組(37-47)、半百組(48-58),以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的跨理論模型為理論基礎(chǔ),對3個組別進行為期3個月實驗干預(yù),結(jié)果顯示:3個組的被試人員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所處階段均得到提升,而立組被試人員準備階段和行動階段得到提升的人數(shù)要優(yōu)于不惑組,但兩組該階段提升人數(shù)都多于前意向階段和意向階段,半百組被試人員各階段得到地提升都優(yōu)于而立組和不惑組。研究最后從社會現(xiàn)實分析了此現(xiàn)象的主客觀原因。
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偏重內(nèi)修,不注重外在身體健美的大眾意識逐漸在發(fā)生改變,肌肉發(fā)達、體型健碩的審美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和追捧,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大眾健身時代正在來臨。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在未來用于社會、回報社會的根本,培養(yǎng)體育意識是體育教育的發(fā)展趨勢[1]。但是,不同年齡階段的群眾在參與和進行強健體魄、運動健身的過程中,其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存在諸多方面的不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30歲的青年與50歲的壯年同時開始接觸體育運動健身,他們體育健身意識的形成和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所需要的時間、變化程序及受到的阻礙是完全不一樣的。本研究實驗觀察各年齡階段在接觸并參與運動健身時其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的主要特點,并分析背后的主觀意愿或客觀社會現(xiàn)實原因。
(一)文獻資料法
查閱心理學圖書有關(guān)意識與行為改變的章節(jié),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在中國知網(wǎng)查詢有關(guān)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的論文,分析本課題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并為本課題研究過程提供參考。
(二)實驗法
1.實驗對象與分組
唐山市會展廣場、唐山師范學院操場健身人群,雖然中國傳統(tǒng)上認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半百,但是從當下社會現(xiàn)實看,應(yīng)該把年齡適當向前后延伸,因為社會發(fā)展,獲取信息便利,信息量大,人們對自然和社會了解的越來越早,年紀不大閱歷已經(jīng)很多,成熟越來越早,呈年輕化趨勢;另外,生活質(zhì)量提高,人的壽命延長,老年化延遲。所以把實驗組別的年齡段劃分為:而立組(26-36)、不惑組(37-47)、半百組(48-58)。
2.實驗過程
本研究大眾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實驗采用的理論基礎(chǔ)是跨理論模型,它把人的意識與行為改變過程分為: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
在實驗開始時,實驗研究工作人員向唐山市會展廣場、唐山師范學院操場健身人群發(fā)放體育鍛煉行為改變量表。在填寫前,利用5分鐘時間先對量表的填寫方法進行講解說明。量表回收后,對測試人的年齡段和體育行為變化階段進行了解分組,分為而立組(26-36)、不惑組(37-47)、半百組(48-58)共三組,每組35人,各組中體育行為變化的各個階段都安排人數(shù)均等的7人(見表1)。
表1 實驗前被試人員所處階段統(tǒng)計表
根據(jù)被測人數(shù)體育鍛煉時間的分布,把體育鍛煉和試驗時間定在周六、周日,每天至少一小時,體育鍛煉實驗地點設(shè)在學校階梯教室、會展廣場和學?;@球場。對于各組的被試人員,按照不同的變化階段,每周給與一次實驗干預(yù),具體干預(yù)的措施和手段根據(jù)臨時具體情況而定,干預(yù)的總時長為3個月。
具體的干預(yù)手段有:a體育知識講座,講解體育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享受運動帶來的愉悅,消除情緒恐懼、焦慮、苦惱,播放直觀的體育文化知識音像制品、手冊、報紙雜志,增強被試人員對體育的認知與態(tài)度,更快的參與運動;b體育運動經(jīng)驗分享,自我感受評價體育鍛煉行為。一周的體育運動后,大家討論思考如何通過生活方式改變增加運動量,如不坐電梯改走樓梯、走路上下班、在單位內(nèi)散步。繼續(xù)發(fā)放體育鍛煉手冊,掌握正確的鍛煉健身方法,劇烈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充分活動肌肉、拉伸關(guān)節(jié),大強度運動結(jié)束后要用積極的放松手段進行體能恢復(fù);c在體育鍛煉中設(shè)置目標,制作適合自身的體育鍛煉計劃,及時討論、補充、總結(jié),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d克服各種體育鍛煉障礙活動,書寫列出日常阻礙體育鍛煉的種種困難,討論指導盡量逐個克服。使用上述實驗干預(yù)方式,各種方法穿插使用,對處于前意向階段的主要針對意識喚醒和生動解脫這兩個變化程序,強化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和方法。對處于意向階段的要強化意識喚醒、自我管理、環(huán)境重估、生動解脫這四個變化程序;準備階段的則主要是自我釋放和社會解放;而處于行動階段的則需要采用自我釋放、反條件化、幫助關(guān)系、自我管理、刺激控制等變化程序所對應(yīng)的措施和方法;維持階段主要是反條件化、自我管理和刺激控制等變化程序所采用的干預(yù)方法。每個個體是否能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取決于每個階段的認知過程,認知過程和變化階段的整合最終解釋了個體行為的改變。按這個原則,促進各個階段的人群逐漸向下一個階段提升[2]。
具體操作過程(如圖1):前期研究成果,制作了本土化的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測試量表,打印200份,利用會展廣場大型活動期間,逐個詢問在場人員,得到同意后逐個發(fā)放所有問卷,進行實驗前測,選取105人被試并分組。試驗第一天,周六早上被試人員自發(fā)選擇
圖1 實驗流程圖
項目進行鍛煉,如慢跑,打籃球、抖空竹等,周六下午對3個實驗組進行實驗干預(yù)。在所有被試人員進行體育運動之前,工作人員利用半小時時間,對其進行體育知識講座并設(shè)置體育鍛煉目標。體育知識主要講解體育的功效,比如當前人們越來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導致機體器官受到各種傷害,辦公室看電腦久坐導致腰椎病、頸椎病,各種垃圾食品和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的攝入,滯留體內(nèi)導致各種腸胃心血管等各個內(nèi)臟器官疾病,體育運動可以活動鍛煉身體各個關(guān)節(jié),增大活動幅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內(nèi)分泌,消耗多余的蛋白、脂肪并把各種不慎攝入體內(nèi)的毒素排出體外,從而改善體內(nèi)環(huán)境,促進身體健康;設(shè)置體育鍛煉目標是讓被試人員根據(jù)自己現(xiàn)有能力和技術(shù)水平,設(shè)立適當?shù)母叩臉藴?,比如平?公里慢跑,過一段時間提高到6公里,或相同的距離,把完成時間適當縮短,或者投籃命中率從40%提高到50%,在平常鍛煉或練習的過程自己積極完成或相互監(jiān)督完成預(yù)先設(shè)置的目標。周日早上和下午被試人員自行安排體育鍛煉活動。第二周,周六下午在被試人員體育鍛煉前,工作人員用15分鐘組織進行體育運動經(jīng)驗交流分享。比如,設(shè)定的體育鍛煉目標有沒有完成或在接近;在體育運動過程前如何進行準備活動,運動中對運動強度感受,遇到身體疲勞時如何進行堅持,運動后如何放松、營養(yǎng)補充和恢復(fù)體力;體驗到了多少運動過程中的樂趣,甚至彼此嘗試體驗一下對方的體育運動項目等。第三周,周六下午工作人員用15分鐘時間組織被試人員克服各種體育鍛煉障礙。讓被試人員書寫自身在體育鍛煉運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大家交流討論相互鼓勵,盡量克服。以后每周周六下午,在體育鍛煉之前,工作人員對實驗被試人員進行5分鐘體育知識講授,10分鐘討論,內(nèi)容的選擇,根據(jù)各組被試人員的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改變所處階段變化過程不同,選擇相應(yīng)的干預(yù)手段和內(nèi)容,最大刺激各組實驗被試人員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階段從低級向高級過渡。
(三)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使用常規(guī)統(tǒng)計方法,對實驗整個過程中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量表顯示和繪圖分析。
經(jīng)過歷時3個月的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的實驗干預(yù),3組實驗被試的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過程所處的階段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3個組的被試人員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所處階段均得到提升,而立組被試人員準備階段和行動階段的到提升的人數(shù)要優(yōu)于不惑組,但兩組該階段提升人數(shù)都多于前意向階段和意向階段,半百組被試人員各階段得到的提升都優(yōu)于而立組和不惑組。使用統(tǒng)計方法進行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2,圖2。
表2 試驗后各組人群所處階段提升人數(shù)表
注:因為到達維持階段,已是變化過程的最高階段,進入后就不會再提升到下一階段,所以維持階段的變化人數(shù)為0。因此,下圖中只有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的人數(shù)提升圖。
圖2 試驗后各組人群所處階段提升人數(shù)圖
(一)在選取實驗被試和整個實驗過程中,被試人員態(tài)度積極,運動能力較強,配合工作人員很好完成了各項實驗干預(yù)方法,取得明顯的體育鍛煉結(jié)果和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效果。因為,唐山是傳統(tǒng)體育強市,市民的體育熱情很高。田徑和三大球都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體育健兒在全省乃至全國賽事都取得過驕人的戰(zhàn)績。在選取實驗被試人員的過程中,當人們得知本課題的意義重在讓大家認識清楚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擴大體育人口,使更多人喜歡上體育鍛煉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助力體育大國轉(zhuǎn)變至體育強國,最終促成習主席之強國夢的實現(xiàn)。在實驗過程中,被試人員顯示出了配合實驗的極大熱情,只要是被調(diào)查到的人都認真填寫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階段測試表,不懂得地方多次詢問修改,確保填寫無誤。由于場地器材和實驗本身的需要,200人中選取了105人,未被選上的被調(diào)查人員都很遺憾沒有參與到本課題研究。在體育鍛煉和實驗干預(yù)的過程中,沒有極特殊情況很少有人請假,所有到場被試人員都盡了最大努力,按工作人員的要求被試人員認真聽講各種體育知識講座,與同伴深入交流自己體育鍛煉的心得體會,全力完成實驗開始時自己設(shè)置的體育鍛煉目標。工作人員的專業(yè)化和被試人員的積極配合促使本次實驗干預(yù)產(chǎn)生了良好的實驗效果,也有力的保證本實驗的可靠性。
(二)雖然,在實驗干預(yù)下各組被試人員的體育意識行為所處階段都得到了提升,提升人數(shù)和過程有不同的特點。而立組被試人員準備階段和行動階段得到提升的人數(shù)要優(yōu)于不惑組,但兩組該階段提升人數(shù)都多于前意向階段和意向階段,半百組被試人員各階段得到的提升都優(yōu)于而立組和不惑組。這樣的結(jié)果原因有主觀客觀兩方面。主觀上,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后,迎來了中國體育健身大發(fā)展時代,人們對體育運動價值的認識越來越全面,不僅能收獲健身,交往,娛樂,更是工作之余的時尚生活方式,大家從事體育鍛煉的欲望與日俱增,所以,在實驗干預(yù)下各組被試人員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體育意識行為所處階段都得到了提升??陀^上,老年人體育意識較好,體育價值多為健身價值和娛樂價值,體育鍛煉行為整體可觀[3],因此,半百組實驗效果最好,這個年齡組人的身體機能下降越來越明顯,一部分人不注意養(yǎng)生,甚至出現(xiàn)明顯疾病。所以他們健康意識最強,另外,他們崗位穩(wěn)定,進取心下降,孩子已經(jīng)上大學,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充足;而立組被試人員多數(shù)剛從學校畢業(yè),運動意識也較強,還未感受到組合家庭后生活的壓力,所以實驗效果居中;不惑組的年齡階段是37-47歲,中國社會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子女一般是中小學生,上要侍奉老人,下要供養(yǎng)孩子,處在身體壯年期,自以為身強力壯,為打拼事業(yè)較少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和養(yǎng)生,因此,不惑組被試人員的實驗效果最差。
(三)參加實驗的女性人數(shù)雖然不少,但總體還是低于男性,實驗后體育意識與行為改變階段得到的提升人數(shù)也少于男性。原因一方面社會上組織女性參加體育運動活動較少,女性除了工作,多忙于家務(wù)和照顧孩子學習生活,家庭責任更大。隨著社會文明發(fā)展,女性社會地位及體育權(quán)利逐步提高,女性體育鍛煉意識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但與男性相比較,女性體育運動仍處于較弱的態(tài)勢,根深蒂固的女性文化和守舊觀念仍制約女性體育的發(fā)展[4]。
[1] 王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J].中國教育學刊,2015,(02):20.
[2] 尹博.運用跨理論模型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180.
[3] 孫梅.和諧社會下老年人體育意識與鍛煉行為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3):85-87.
[4] 孫娟,王岳.我國公民體育鍛煉意識的提升路徑[J].體育學刊,2016,23(2):52-56.
DifferencesandAttributionsofSportsConsciousnessandBehaviorChangesinDifferentAgeGroups
MA Qun-li1, ZHANG Rui-jie2, ZHI Jun-cai2
(1. Department of Sport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China; 2. Department of Sports,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ross-theoretical model; different age groups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hange process of the crowd of different ages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and its reason should be resorted to the na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Studies selected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stages of sports consciousness experiment subjec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group near thirty years of age (26-36), group near forty years of age (37-47), group near fifty years of age (48-58).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hange of the model, the experiment had been intervening the 3 groups for 3 months. The results showed: three groups of participants'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change was improved, and the number of group near thirty years of age of participants personnel preparation stage and operation stage to improve is better than the number of group near forty years of age, but the number of two groups is up to the stage number more than intention and intention, the number of near fifty years of age is better than the number of group near forty years of age and group near thirty years of ag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e ascension.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from social reality.
2095-2708(2017)06-0095-04
G804.8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