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慎
中國人吃面食的歷史相當久遠,這得感謝我們祖先很早就耕耘出了滾滾麥田。
面食的最早加工技術是笨干,就是手工脫殼,在石板上將小麥搗成細末,做糊糊粥喝。直到學會使用凹槽磨盤,有了進步的旋轉石磨,才出現(xiàn)谷物脫粒精加工,將籽粒磨成粉面。
那時的大米在泡過之后,也被搗成粉面。在周王室的餐桌上,就有將米麥炒熟搗粉制成的食品,稱為“糗餌粉餈”?!墩f文》中說“餌,粉餅也”?!胺埕佟笔窃谂疵追蹆燃尤攵股仇W(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餅糕。這種古老飲食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今的云南人把大米面薄餅稱為“餌塊”。
面食是用面制作的食品的總稱。在魏晉以前,面一直被稱為“餅”,是因為還沒有與一位美男子的面容華麗邂逅。
這位美男子叫何晏。
何晏是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魏晉玄學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何晏老爸死得早,魏王曹操納何晏母尹氏為妾,小何晏也被曹操收養(yǎng)。曹操對其寵愛有加,甚至想收他為義子。那一年,何晏已經八歲,他對這樣的恩寵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地上畫了一個圈,把自己圈在里面,并說:“這是我的房子?!惫艜r候皇宮一般都是方形的,曹操猜出何晏的心思,就讓人把他送到宮外去了。
何晏因“美姿儀而色白”,猶如敷粉,人呼為“傅粉何郎”“傅粉郎”“粉郎”?!稌x書》稱他“好服婦人之服”,這分明是個偽娘??!
曹操對何晏還是不忍放手,干脆把女兒金鄉(xiāng)公主嫁給他,一個女婿半個兒嘛。
何晏生性驕矜,常常穿著與大舅哥曹丕一樣的服飾,這讓曹丕極為反感,罵他是“假兒”。
曹操死后,曹丕搶得第一繼承權。但魏王這個稱號已不能滿足野心家曹丕的欲望,他在公元220年逼迫漢獻帝將帝位禪讓出來,改國號為大魏,是為魏文帝。
盤踞在四川的劉備和江南的孫權見曹丕搶先注冊了皇帝的名字,也不怠慢,紛紛跟風相繼稱帝,三國時代從此才真的開幕。
曹丕對何晏并沒有好印象,當上皇帝后就找何晏的別扭,想叫他當眾出丑。
曹丕把何晏傳到殿前,叫御廚端出一碗熱騰騰的“湯餅”來,逼令何晏立即吃下。
“湯餅”即今日的面條。從西漢開始,人們才將麥磨成面,加水和成團、壓扁,烤或蒸熟,叫做餅。如《后漢書》記載說:“漢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蹦菚r還沒有面粉的發(fā)酵技術,更無今天的饅頭。
在魏晉時,面食統(tǒng)稱為“餅”,上鍋蒸的叫蒸餅;爐中烤的叫胡餅;中間包裹碎肉烙制的叫燒餅;水煮的自然就是湯餅了,真可謂是“餅天下”!
那會兒的“面”字僅指人的臉。
而曹丕的找茬借口就是何晏的白臉是涂粉化妝出來的。
當時正是大熱天,何晏吃著熱湯餅,豈能不大汗淋漓?
見何晏滿臉汗珠滾滾,曹丕立馬讓人用紅色的衣袖去擦何晏臉上的大汗。誰知,使勁擦過之后,何晏的面龐依舊皎然,猶似敷粉。
曹丕只好揮手讓何晏離去。但終曹丕一朝,何晏都是靠邊站的角色,得不到重用。
魏晉時期,面條屬于王廷和達宮貴人的奢侈食品,尋常百姓只能望著流口水。晉人束皙作過一篇《餅賦》,寫的就是面條在當時的無限風光。
且看吃“湯餅”的若干好處:“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zhàn),湯餅為最。然皆用之有時,所適者便。茍錯其次,則不能斯善。其可以通冬達夏,終歲常施。四時從用,無所不宜。唯牢丸乎?”
再看看作者描述的選料與制作過程:
爾乃重籮之面,塵飛雪白,膠粘筋韌,膏糕柔澤。肉則羊膀豕肋,脂膚相半,臠如蜿首,珠連礫散。姜枝蔥本,蓬切瓜判,辛桂剉末,椒蘭是畔,和鹽灑豉,攬和膠亂。于是火盛湯涌,猛氣蒸作,攘衣振裳,掌握仰弱,俯搏面彌,離于指端,手縈回而交錯,紛紛駁駁,星分雹落。
接下來是出鍋后的美食描述:
籠無迸肉,餅無流面,妹媮冽敕,薄而不綻,日焦味內和,月襄色外見,弱似春綿,白若秋練。氣勃郁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
最后,束皙又大大地嘲諷了一番那些圍觀在旁而無口福的人:“行人垂涎于下風,童仆空嚼而斜眄。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p>
“湯餅”就是《齊民要術》記載的“水引餅”。
此后,“餅兄弟”隨著“傅粉何郎”吃“熱湯餅”試面的故事的廣泛流傳,大約到南北朝時也就漸漸改名為面食了。見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作麥豉法:“治小麥,細磨為面?!?/p>
魏文帝曹丕不僅喜歡跟妹夫斗氣,還跟孫權在飲食上爭過風。
曹丕比較喜歡西域用葡萄造的酒,他曾對群臣說:“葡萄釀以為酒,過之流涎咽唾,況親飲之?”當時的葡萄酒比中原的米酒在味道上甘甜許多,但多飲易醉。著名品酒員曹丕這樣在御宴上告誡群臣:“葡萄釀以為酒,甘于曲米,善醉?!辈茇Р坏珜⑵咸厌劸埔暈橛缯淦罚饔虍a的葡萄和石蜜也是他的御用果品,甚至在一份詔書中贊美葡萄、石蜜,認為江南的龍眼、荔枝比不上葡萄和石蜜。
石蜜是一種凝結的蔗糖,在當時被視為珍稀之物。曹丕還特意送給孫權五餅石蜜,要他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
其實,南方也產石蜜。在《西京雜記》一書中,有“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之句。高帝即漢高祖劉邦。另外南朝嵇含的《南方草木狀》也可作為佐證,文中稱,“諸蔗,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圍數(shù)寸,長丈余,頗似竹,斷而食之甚甘。笮取其汁,曝數(shù)日成飴,入口消釋,彼人謂之石蜜”??梢娔戏酱_有石蜜制作方法,只是在品質上不如西域熬出的蔗糖晶瑩雪白罷了。
魏廷王室的美食也足以讓人稱羨。在《異物匯苑》中,載陳思王曹植曾親手制作過一道“七寶羹”,原料為野駝蹄,一甌就價值干金。七寶駝蹄羹一直受魏晉皇室的喜愛??上簳x以后,七寶駝蹄羹之法不知是因為造價太高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失傳了。所謂的七寶,應該是除野駝蹄外再佐以七味配料。
到了唐代,“駝蹄羹”再度火爆。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就有“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之佳句,說的乃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驪山華清宮之時,所用的珍饈中就有“駝蹄羹”一味。此羹蹄掌筋柔,湯厚味醇,鮮香不膻。明代傳有“駝蹄羹”的食譜,其制法如下:將鮮駝蹄用沸水燙腿毛、去爪甲、去污垢老皮。治凈,用鹽腌一宿。再用開水退去咸味,用慢火煮至爛熟。湯汁稠濃成羹,加調味品供食。
在曹植詩文里同樣可以窺見魏廷御宴的奢華程度,那可是足以稱得上五星級!
豐年大置酒,玉樽列廣庭。樂飲過三爵,朱顏暴己形。式宴不違禮,君臣歌鹿鳴,樂人舞鼙鼓。
御酒停未飲,貴戚跪東廂。侍人承顏色,奉進金玉觴。此酒亦真酒,福祿當圣皇。陛下臨軒笑,左右咸歡康。杯來一何遲,群僚以次行。賞賜累千億,百官并富昌。
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臇胎鰕,寒鱉炙熊蹯。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魏文帝曹丕時,宮廷內還流行銅制“五熟釜”,即一只銅制的鍋內分為五格,可以用各種不同味道的湯料,同時涮煮不同的食物,絲毫不比現(xiàn)今盛行的“鴛鴦鍋”遜色。
看來這個曹丕的口福還真是不淺!
最后再提一下大帥哥何晏的命運歸宿。曹丕死后多年,直到少帝曹芳即位,被曹丕父子欺壓了二十多年的何晏終于翻了身,官至吏部尚書。
不過這位駙馬爺并未得以善終。公元249年,何晏因黨附于大將軍曹爽,被權臣司馬懿發(fā)動政變殺害,如果不是司馬懿看著何晏老丈母及媳婦的面子,何晏的兒子也會遭到無情的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