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軻, 郭永忠, 卓致遠
(江蘇省是徐州市中心醫(yī)院 呼吸內(nèi)科, 江蘇 徐州, 221009)
益生菌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
李 軻, 郭永忠, 卓致遠
(江蘇省是徐州市中心醫(yī)院 呼吸內(nèi)科, 江蘇 徐州, 2210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胃腸功能障礙與衰竭; 益生菌
胃腸功能障礙與衰竭(GIDF)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顯著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COPD患者腸道益生菌群明顯少于正常人,且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與COPD急性加重發(fā)生率相關[1]。研究[2]顯示益生菌輔助治療AECOPD有一定療效,但是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本研究觀察合并GIDF老年AECOPD患者治療中補充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腸溶膠囊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依據(j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3],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徐州市中心醫(yī)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AECOPD合并GIDF患者72例,男49例,女23例,年齡66~84歲,病程9~30年,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評分(APACHE Ⅱ) 9~22分。排除標準:惡性腫瘤、糖尿病、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衰竭及行放療、化療及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所有受試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選病例隨機分成治療組(n=36)和對照組(n=36), 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APACHE Ⅱ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組患者均予常規(guī)氧療,控制感染,解痙、平喘、化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綜合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腸溶膠囊(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 10950032, 商品名:培菲康,規(guī)格210 mg×36粒)630 mg, 3次/d, 飯后半小時溫水服用,與抗菌素及制酸劑錯時分開應用。14 d后,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GIDF評分、血清D乳酸、內(nèi)毒素水平變化,評價臨床療效。
觀察指標: ① GIDF診斷評分。參照但漢雷等提出的GIDF診斷評分標準,按照臨床表現(xiàn)及腸鳴音情況進行評分,分4個等級,輕度腹脹或腹瀉(1分),中-重度腹脹或腹瀉(2分),胃腸道損傷引起的胃腸道出血或梗阻(3分), 24 h內(nèi)胃腸道大出血及輸血>400 mL(4分)。腸鳴音分為4個等級,亢進或減弱(1分),顯著減弱(2分),幾乎消失(3分),完全消失(4分),評分原則為“取高不取低”,以GIDF評分反映胃腸功能障礙情況[5]。2組患者均在治療前1 d及治療14 d后進行GIDF評分。② 血清D乳酸、內(nèi)毒素水平測定。2組患者均在治療前1 d和治療14 d后空腹抽取肘靜脈血5 mL, 制備血清, -70 ℃保存?zhèn)錅y。改良酶學分光光度法測定血清D-乳酸濃度,鱟試劑動態(tài)比濁法測定血清內(nèi)毒素水平,均由徐州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負責測定。③ 療效評判標準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療效判定標準評定。
2組治療前后GIDF評分、D-乳酸、內(nèi)毒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2。治療組中臨床控制19例,顯效12例,有效3例,無效2例; 對照組臨床控制12例,顯效11例,有效9例,無效4例。治療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38)。2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為口苦口干、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頭昏、乏力、心悸,其中對照組8例(22.2%), 治療組5例(13.9%), 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58)。2組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為輕度,可耐受。
表2 2組治療前后GIDF評分、D-乳酸、內(nèi)毒素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1,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COPD的發(fā)病率及致殘率、死亡率高,由此加重社會經(jīng)濟負擔,近年來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而急性加重作為COPD患者住院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對AECOPD的控制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4-5]。COPD反復急性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低氧和CO2潴留,導致腸黏膜通透性增加和屏障功能障礙,可進一步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 進而誘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發(fā)生[6-8]。因此, AECOPD在基礎治療之上進行腸屏障功能的早期保護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評估腸黏膜屏障功能有多個指標,目前較為公認且簡便可行的包括血清D-乳酸、內(nèi)毒素等,腸黏膜受到損傷時, D-乳酸和內(nèi)毒素等進入血液循環(huán),引起其血濃度指標的升高,因此,血D-乳酸和內(nèi)毒素濃度水平能間接反映腸黏膜結構、功能的完整性,可作為腸黏膜通透性及屏障功能評價的敏感血清學指標[9]。
腸道正常微生物對人體的免疫、營養(yǎng)和代謝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0-11]。益生菌在腸道定植后大量繁殖,補充腸道正常菌群,調(diào)理腸道菌群平衡,提高腸道防御功能,抑制潛在致病菌過度生長,還能促進腸道上皮細胞增殖,降低腸黏膜的通透性,減少腸源性內(nèi)毒素產(chǎn)生,促進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維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并能調(diào)節(jié)局部和全身免疫反應、減輕炎癥反應以及抑制致癌酶類的活性等。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腸溶膠囊是由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組成的益生菌。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的GIDF評分、D-乳酸和內(nèi)毒素水平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4 d后治療組患者的GIDF評分、血清D-乳酸和內(nèi)毒素水平均有顯著下降。上述研究結果提示益生菌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使血清D-乳酸和內(nèi)毒素水平降低,減輕腸黏膜通透性及內(nèi)毒素血癥,對腸黏膜屏障功能起到保護作用,其輔助治療合并GIDF的老年AECOPD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并且未增加治療不良反應。
[1] 羅勇, 王瑩, 韓鋒鋒, 等. COPD患者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變化及相關性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8): 1366-1367.
[2] 饒常紅. 合理腸內(nèi)營養(yǎng)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呼吸衰竭的臨床價值[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 20(29): 34-35.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3, 36(4): 255-264.
[4] 溫燕, 李小美, 李家樹.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變化的臨床研究[J].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3, 29(16): 2600-2602.
[5] 劉玉杰, 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02): 209-209, 210.
[6] 董妮珊, 鄭曙云. 腸屏障功能檢測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4, 13(4): 309-312.
[7] 黃曉曦, 王興鵬, 吳愷, 等. 腸屏障功能障礙臨床評估指標建立的初步研究[J]. 中華消化雜志2006, 28(08): 519-522.
[8] 陳軍亮, 樊志敏. 腸屏障功能常用血清學檢測現(xiàn)狀及進展[J].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09, 15(03): 207-209.
[9] Schnabl B, Brenner DA.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and liver diseases[J]. Gastroenterology, 2014, 146(6): 1513-1524.
[10] 胡金娥. 益生菌對炎癥和免疫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進展[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 2013, 21(12): 5-7.
[11] 陳紅旗, 秦環(huán)龍. 益生菌對實驗性炎癥性腸病的腸屏障與微生態(tài)影響研究進展[J]. 腸外與腸內(nèi)營養(yǎng), 2008, 15(02): 123-128.
2017-01-13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BK20151154)
卓致遠
R 441.8
A
1672-2353(2017)21-166-02
10.7619/jcmp.20172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