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丫,姜國良*,樊喜英
(中國海洋大學(xué) 海洋生命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003)
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南極大磷蝦抗菌肽提取工藝
張瀟丫,姜國良*,樊喜英
(中國海洋大學(xué) 海洋生命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003)
以南極大磷蝦為原材料,提取抗菌肽,在單因素試驗基礎(chǔ)上,采用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抗菌肽提取工藝條件。結(jié)果表明,抗菌肽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確定為硫酸濃度0.28 mol/L、硫酸用量3倍、乙醇用量2倍、提取時間0.5 h,在此工藝條件下,得到南極大磷蝦抗菌肽的得率為1.21%,比優(yōu)化前提高了0.3%。表明響應(yīng)面法南極大磷蝦抗菌肽的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是可行的。
南極大磷蝦;抗菌肽;響應(yīng)面法;工藝優(yōu)化
抗菌肽是一類具有抑菌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質(zhì)[1],廣泛存在于多種動植物體內(nèi)(如兩棲動物、昆蟲、鳥類、魚類、哺乳類以及植物等),具有水溶性好、熱穩(wěn)定性好、抗菌譜廣泛、抗菌機理獨特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等優(yōu)點,甚至可以特異性抑制腫瘤細胞[2]。與致病菌對抗生素逐漸產(chǎn)生耐藥性相比,抗菌肽的耙菌株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突變,未來有可能替代抗生素成為新的抗菌藥物[3]。1980年,瑞典科學(xué)家BOMAN從北美天蠶蛹(Hyalophora cecropia)的免疫血淋巴中提取出P9A抗菌肽和P9B抗菌肽,這是人類第一次提取的天然抗菌肽[4];1988年科研人員在鱟血細胞里發(fā)現(xiàn)鱟源抗菌肽;2002年NILSEN等從扇貝的內(nèi)臟液中提取出抗菌肽并命名為扇貝素。
南極大磷蝦(Euphausiasuperba)是目前地球上最為豐富的生物資源之一,它是適冷性生物且以群集方式生活,生物密度可達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具有巨大的商業(yè)潛力[5]。目前對于南極大磷蝦的研究集中于消化系統(tǒng)(酶)和磷蝦油等方面[6],趙玲等[7]采用濾紙片法篩選南極磷蝦酶解多肽及各分級組分,并研究了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四聯(lián)微球菌、大腸桿菌、啤酒酵母和副溶血弧菌6種菌的抑菌活性,得知酶解多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以南極大磷蝦為實驗材料,考察了稀硫酸濃度、稀硫酸用量及乙醇用量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在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利用響應(yīng)面法對抗菌肽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以期為南極大磷蝦的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和依據(jù)[8-10]。
1.1 材料與試劑
南極大磷蝦(質(zhì)量約1.0 g,身體長度約3 cm):由青島市遠洋捕撈有限公司提供,于-80℃冷凍保存。
乙醇、濃硫酸、考馬斯亮藍G250、氯化鈉、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濃磷酸、丙酮、乙醚(均為分析純):上海埃彼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 儀器與設(shè)備
PRO-EQS維仕美谷蔬調(diào)理攪拌機:上海維仕美電器有限公司;CF16RXⅡ日立多用途離心機:日立工機有限公司;BS110S型精密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公司;YP2002N電子天平: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WFJ2000可見分光光度計:尤尼柯(上海)儀器有限公司;HF Super NW系列超純水系統(tǒng):上海力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南極大磷蝦中抗菌肽的提取
將冷凍的南極大磷蝦解凍后,瀝干水分備用。
稱取100 g解凍瀝干后的南極大磷蝦,加入300 mL pH值為8的75 mmol/L NaCl緩沖液(緩沖液加入0.5 mmol/L苯甲基磺酸氟和25 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置于攪拌機中勻漿4次,每次20s。取數(shù)層紗布疊加對其進行過濾,然后5 000 r/min、4℃離心10 min,棄去上清液,所得沉淀加超純水重復(fù)溶解,再進行8000r/min、4℃離心10min取沉淀[11-13]。取少量超純水溶解沉淀,加入一定體積倍數(shù)的稀硫酸溶液提取一定時間,于10 000 r/min、4℃離心20 min,取上清液進行過濾,剩余的沉淀重復(fù)離心幾次,取其上清液過濾并將濾液合并,進行減壓蒸餾濃縮。所得溶液再加入一定體積倍數(shù)的乙醇溶液(體積分數(shù)為95%),置于冰箱4℃過夜。于5 000 r/min、4℃離心10 min,所得沉淀用10 mL丙酮洗滌2次,再用10 mL乙醚洗滌1次,待有機溶劑揮發(fā)干凈后可得到固體抗菌肽粗提物,置于-20℃保存待用[14]。
1.3.2 單因素試驗
選取稀硫酸濃度(0.1mol/L、0.2mol/L、0.3mol/L、0.4mol/L、0.5 mol/L)、稀硫酸用量(1倍、2倍、3倍、4倍、5倍)、乙醇用量(0.5倍、1.0倍、1.5倍、2.0倍、2.5倍)、提取時間(0.5min、1.0min、1.5 min、2.0 min、2.5 min)作為考察因素,以抗菌肽得率為評價指標,分別對其進行單因素試驗,研究其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
1.3.3 響應(yīng)面試驗優(yōu)化
在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基礎(chǔ)上,選取硫酸濃度(A)、稀硫酸用量(B)、乙醇用量(C)為因素變量[15],以抗菌肽得率(Y)為評價指標,設(shè)計3因素3水平的響應(yīng)面試驗,利用Design Expert 10.03軟件進行分析。響應(yīng)面試驗優(yōu)化因素與水平見表1。
表1 抗菌肽的提取條件優(yōu)化響應(yīng)面試驗因素與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s for extrac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1.3.4 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及抗菌肽得率計算
蛋白質(zhì)(多肽)含量測定利用考馬斯亮藍G250染色法。抗菌肽粗提物得率計算公式如下:
2.1 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
2.1.1 稀硫酸濃度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稀硫酸濃度的增加,南極大磷蝦抗菌肽的得率呈先升高再降低后又開始升高的趨勢。當稀硫酸濃度為0.3 mol/L時,抗菌肽得率達到最高值,為0.97%;繼續(xù)增加稀硫酸濃度,南極大磷蝦抗菌肽的得率開始下降。當稀硫酸濃度較低時,蛋白質(zhì)和脫氧核糖核酸的結(jié)合鍵斷裂不完全[16];而稀硫酸濃度較高時蛋白質(zhì)被部分水解。因此稀硫酸濃度選擇0.3 mol/L比較合適。
圖1 硫酸濃度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the yiel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2.1.2 稀硫酸用量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稀硫酸用量的增加,南極大磷蝦抗菌肽得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當稀硫酸用量為3倍時,抗菌肽時得率為0.99%,達到最高值;繼續(xù)增加稀硫酸的用量到4~5倍時,抗菌肽得率略降低后又升高,表明稀硫酸用量的繼續(xù)增加對抗菌肽得率有輕微負面影響。分析原因可能是稀硫酸用量的增加使得蛋白質(zhì)與稀硫酸接觸面積增加,而稀硫酸用量過高會使得雜質(zhì)溶于提取液[17]。因此,選擇稀硫酸用量3倍為宜。
圖2 硫酸用量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sulfuric acid addition on the yiel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2.1.3 乙醇用量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乙醇用量的增加,南極大磷蝦抗菌肽得率基本呈升高趨勢。當乙醇用量為2.5倍時,抗菌肽時得率為0.93%,達到最高值。繼續(xù)增加乙醇用量,抗菌肽得率趨于平穩(wěn)。因此,選擇乙醇用量2倍為宜。
圖3 乙醇用量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ethanol addition on the yiel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2.1.4 提取時間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提取時間的增加,南極大磷蝦抗菌肽得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提取時間為1.0 h時得率最高,為0.97%;當提取時間>1.0 h,南極大磷蝦抗菌肽得率逐漸降低,因此提取時間為1 h比較適合。
圖4 提取時間對抗菌肽得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2.2 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工藝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以稀硫酸濃度(A)、稀硫酸用量(B)、乙醇用量(C)作為自變量,抗菌肽得率(Y)為響應(yīng)值,進行17次響應(yīng)面分析試驗優(yōu)化南極大磷蝦抗菌肽的提取條件,響應(yīng)面試驗設(shè)計與結(jié)果如表2所示,回歸模型方差分析見表3。
由表3可知,該模型的P值<0.000 1,模型整體達到極顯著水平。失擬項P值0.110 6不顯著,表示該模型與純誤差關(guān)聯(lián)不顯著,F=3.91表明該模型合理。決定系數(shù)R2=0.990 7,擬合度較好,表明不到1%的響應(yīng)面變異無法利用該模型解釋;調(diào)整后的決定系數(shù)R2adj=0.9787,預(yù)測擬合度R2pred=0.8849,兩者具有一致性。因此可得該響應(yīng)面試驗是可行的,對于本實驗結(jié)果能夠較好描述。A、AC、A2、B2、C2項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0 1),且對于抗菌肽得率的影響順序為A>B>C。
表2 抗菌肽提取條件優(yōu)化響應(yīng)面試驗設(shè)計與結(jié)果Table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s for extrac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表3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odel
所得數(shù)據(jù)經(jīng)回歸擬合得到二次多項回歸方程為:
利用Design Expert 10.03軟件分別繪制3個因素交互作用對抗菌肽得率影響的響應(yīng)面圖,結(jié)果見圖5。
由圖5可知,抗菌肽得率隨著稀硫酸濃度和稀硫酸用量倍數(shù)的升高都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但是可以明顯看出稀硫酸濃度的影響更為顯著??咕牡寐孰S著稀硫酸濃度和乙醇用量的升高都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但是可以明顯看出稀硫酸濃度的影響更為顯著??咕牡寐孰S著稀硫酸用量和乙醇用量的增加都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但是可以明顯看出稀硫酸用量的影響更為顯著。
圖5 硫酸濃度、硫酸用量和乙醇用量交互作用對抗菌肽得率影響的響應(yīng)面與等高線Fig.5 Response surface plots and contour line of effec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sulfuric acid addition and ethanol addition on the yield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對二次多項回歸方程求解,得到南極大磷蝦抗菌肽最佳提取條件為稀硫酸濃度0.283 mol/L,稀硫酸用量3.04倍,乙醇用量2.01倍,抗菌肽的理論得率為1.22%。為便于試驗進行,將提取條件修正為稀硫酸濃度0.28 mol/L,稀硫酸用量3.0倍,乙醇用量2.0倍。進行三次平行試驗得到的抗菌肽得率平均值為1.21%,與理論值極為接近,所以可以確認利用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抗菌肽提取工藝是可行的。
本研究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chǔ)上,對南極大磷蝦抗菌肽的提取條件進行響應(yīng)面優(yōu)化。結(jié)果表明,南極大磷蝦抗菌肽的最優(yōu)提取條件為稀硫酸濃度0.28 mol/L,稀硫酸用量3.0倍,乙醇用量2.0倍,在此條件下,抗菌肽得率為1.21%。本試驗的研究結(jié)果為其后的后續(xù)研究和商業(yè)化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支撐。
[1]吳金梅,陳麗穎,王艷玲.抗菌肽的研究進展及應(yīng)用前景[J].動物醫(yī)學(xué)進展,2005,26(9):11-12.
[2]馬文山,廖富蘋,范雪云,等.細菌抗菌肽的研究進展及其應(yīng)用[J].生物技術(shù)通報,2008(3):39-43.
[3]柴曉杰,王丕武,徐雅維,等.抗菌肽的研究進展及應(yīng)用前景[J].中國飼料,2005(4):15-17.
[4]梁 英,黃文樹,關(guān)瑞章,等.魚類表皮黏液抗菌蛋白/肽研究進展[J].水生生物學(xué)報,2009,33(5):963-969.
[5]黃洪亮,陳雪忠.南極磷蝦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水產(chǎn)科學(xué),2004,11(z1):114-119.
[6]孫 松,嚴小軍.南極大磷蝦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及其用途研究進展[J].極地研究,2001,13(3):213-216.
[7]趙 玲,曹 榮,劉 淇,等.南極磷蝦酶解多肽的抑菌活性[J].漁業(yè)科學(xué)進展,2011,32(4):112-116.
[8]AND Y C C,JACEK J.Gelation of protein recovered from whole antarctic krill(Euphausia superba)by isoelectric solubilization/precipitation as affected by functional additives[J].J Agric Food Chem,2007,55(5):1814-1822.
[9]李勵年,王 茜.南極磷蝦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最新動向[J].漁業(yè)信息與戰(zhàn)略,2011,26(12):6-9.
[10]姚宏亮.南極磷蝦蝦殼制備甲殼素/殼聚糖的工藝研究[J].水產(chǎn)科學(xué),2004,23(5):34-36.
[11]BOMAN H G.Antibacterial peptides:key components needed in immunity[J].Cell,1991,65(2):205-207.
[12]HULTMARK D,STEINER H,RASMUSON T,et al.Insect immunity.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ree inducible bactericidal proteins from hemolymph of immunized pupae ofHyalophora cecropia[J].Eur J Biochem,1980,106(1):7-16.
[13]STEINER H,HULTMARK D,ENGSTROM A,et al.Sequence and specificity of two antibacterial proteins involved in insect immunity[J].Nature,1981,292(5820):246-8.
[14]趙 靜.南極磷蝦磷脂提取純化及抗衰老實驗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2.
[15]燕夢雅,劉寶林,劉志東,等.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南極磷蝦蛋白自溶工藝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2,33(4):346-347.
[16]聶玉晨,張 波,趙憲勇,等.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脂肪與蛋白含量的季節(jié)變化[J].漁業(yè)科學(xué)進展,2016,37(3):1-8.
[17]陳 康,戴志遠,沈 清,等.響應(yīng)面法提取南極磷蝦磷脂及其分子種組成的測定[J].南方水產(chǎn)科學(xué),2017,13(3):104-112.
ZHANG Xiaoya,JIANG Guoliang*,FAN Xiying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03,China)
Q512
0254-5071(2017)11-0084-04
10.11882/j.issn.0254-5071.2017.11.018
2017-04-14
張瀟丫(1992-),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物化學(xué)。
*通訊作者:姜國良(1963-),男,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材料與活性物質(zhì)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