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茵
“Welcome to my dream”,歡迎光臨我的夢?NO,“歡迎光臨太虛幻境”,舞臺兩側字幕對應如是漢譯。從老和尚口中念出這句英文臺詞開始,聽用西方語言講述的“中國故事”,感覺別開生面耳目一新。這部舞臺新作雖誕生于大洋彼岸,但它卻是由一群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兒女合力打造的一個美麗而奇特的“夢”。
英語歌劇《紅樓夢》被稱為“國際頂級巨制”,上海生人旅美作曲家盛宗亮作曲/指揮、并同美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聯(lián)合編劇,導演賴聲川,舞美設計葉錦添。毫無疑問主創(chuàng)團隊集合了華人精英。2016年9月該劇在舊金山世界首演,2017年3月在香港中國首演,2017年9月8日、9日,15日、16日,22日、23日則分別在北京、長沙、武漢開啟內(nèi)地首輪巡演。北京首演中,寶玉(男高音)-石倚潔,黛玉(女高音)-武赫,寶釵(女中音)-石琳,王夫人(女中音)-凱瑟琳·普拉赫特,元妃(女高音)-何佳陵,賈母(女低音)-張秋林,薛姨媽(女中音)-郭燕愉。
筆者前往北京保利劇院現(xiàn)場聆賞9月7日的彩排和9月9日的演出。同所有早前聽過看過的《紅樓夢》類比,這部歌劇獨行其道非同凡響,引來爭議應屬正常。但至少可以肯定一點,盛宗亮的《紅樓夢》是一部最歌劇化的作品。音樂的形態(tài)、語言、格式、章法、規(guī)則,無不天然帶有歌劇的純正血統(tǒng)與母本基因。藝術的精度、深度與高度、厚度真正值得一贊。
一個關于靈石與仙草的神話
實際過往所有以《紅樓夢》為題的舞臺作品,基本都繞不出一個圈,“英雄所見”不約而同,重點都放在“寶黛釵”三角戀上,所有情節(jié)無非黛玉雙親早逝,孤身投親寄人籬下;寶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志趣相投心心相??;金玉良緣橫生枝節(jié),元妃省親圣旨欽點;偷梁換柱香消玉殞,大廈傾覆寶玉出家。這部歌劇也是循著這條路子,寫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寫。
一劇之本,盛宗亮搭建結構組合“骨骼”。這位早在與寶黛同齡時已通讀原著的50后中國作曲家,深知“用音樂講故事,必須簡單明了,方能給音樂留足空間”這一點。他特別明白,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講一個凄美悲傷的愛情故事,情節(jié)要脈絡清晰,情感要豐沛動人;應該取得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效果。一部五百多個人物的原著,按照一部兩個半小時的歌劇容量,大幅度縮減為七個角色,一男六女陰陽失衡,但高中低音聲部兼?zhèn)洌粜鸵羯纬刹町悺?/p>
再外加一個戲劇演員飾演老和尚,這個誦者類似古希臘悲劇歌隊的角色,全劇由他“置身戲外”敘事評論推展劇情。
黃哲倫,一個在美國長大的中國人,自言“中文水平很糟糕,所以沒辦法真正去閱讀原文小說”。他的英文劇作成果斐然,一部《蝴蝶君》就足以讓人仰慕嘆服。這位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編劇專業(yè)的“掌門”、美國戲劇協(xié)會(托尼獎創(chuàng)始方)主席,深得盛宗亮的信賴與推崇,他特別贊賞黃哲倫的文字“精彩無比,意美情深”。從一開始他們的合作便對戲劇和音樂同時做了精心勾畫,力求兩者融會貫通、相輔相成。清奇俊朗的“骨骼”,經(jīng)黃哲倫精言妙語一字一句,全劇逐漸血肉豐滿血脈活絡。終于,寶黛釵等七個人物,滿嘴洋文一詠三嘆好神氣,《紅樓夢》一年三輪真精彩。
這部戲與眾不同的點睛妙筆落在追溯并強化寶黛前世。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本非凡胎俗人。通靈頑石以天界甘露澆灌滋養(yǎng)絳珠仙草,后者愿以眼淚還報這三千年重恩?!按藭r一個和尚介入故事”,力勸無果賜風月寶鑒,因靈石和仙草雙雙幻化人形轉世投胎。兩位“天外來客”本不是地球人,帶著前世夙愿的寶黛眼里心里唯有“靈石與仙草”的愛戀情緣,他們和凡間一切俗事無關,超凡脫俗特立獨行是為人世“異類”。
最大的“顛覆”在于從反派變正派的老祖宗,從“倒黛挺釵”到“保黛護玉”,從始至終和寶黛站在同一營壘。而徹底摧毀寶黛愛情的“罪魁禍首”,一個是幕后的皇上,一個是臺前的王夫人。相比原著和其他所有衍生作品,“元妃之死”的處理更決絕慘烈,更富悲劇性,她在宮斗中圣眷盡失一敗涂地,只落得個被賜自戕的下場。而賈薛聯(lián)姻兩敗俱傷,一切皆為皇室陰謀權勢詭計。
總的來說,全劇文本結構機巧主線清晰副線貼切,有深度、有厚度,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百|本潔來還潔去/紅消香斷有誰憐”,全劇主題與悲劇內(nèi)涵的點睛妙筆落于開場結尾,藍色長絹似水如波起伏流連,有位佳人,逆水行舟而上,順水沉溺而去。黃哲倫雖欠缺中文功底卻深諳戲劇真諦,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頭頭是道引人入勝。
一次穿越中外和古今的探索
中國內(nèi)地觀眾對原著熟悉程度更高、懷舊情結更深,同題作品無不耳熟能詳?!疤焐系粝聜€林妹妹”的越劇唱詞,恐連鄉(xiāng)野村婦都能脫口而出。他們對這部新作更會嚴苛挑剔也更具辨析能力,要讓其全盤接受心悅誠服有多不容易。盛宗亮們早就做好思想準備,所謂“引磚拋玉”。
曾聽過盛宗亮多部器樂作品,筆者的印象是他善于運用西方現(xiàn)代作曲技法,形成極富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個性化語言系統(tǒng),如琵琶與交響樂隊《南京!南京!》那些無調性+多調性的大面積對壘擴散的音塊、音團、音簇,將1937年12月13日石頭城腥風血雨尸橫遍地那番人間地獄的景象描繪得如臨其境!《紅樓夢》則以更多中國元素、中國色彩展開一幅奇異瑰麗的畫卷。深透骨髓血脈的文化基因,在音樂中有機活態(tài)清晰可辨。
開始的序曲,絕無風花雪月夢幻仙境,第一聲就是銅管與打擊樂重合交織充滿戲劇性的強悍、震撼。采用普契尼式的傳統(tǒng)三管制樂隊,爆發(fā)出瓦格納式的巨大能量。中國的古琴與鑼鼓镲,穿插其間勾線點染,在聽覺的“畫面”上揮灑中國的原色、情調、韻致。黛玉的音樂動機,在一幕二場“瀟湘館”完整出現(xiàn),“Plum blossoms blow from branches(梅迎風吐艷)”,帶有小調特性的憂郁、壓抑,沉思、沉吟。大三小二上行接小二大三下行,音程跨度不大。表現(xiàn)人物孤獨寂寥的形象主題、性格特征、心理世界,古琴撥弦與之互感應和;寶玉的音樂動機,在二幕四場突出展示,“Fve never dared to tell you,never wished to say it……”空拍弱起五度上行六度下行的大跳音程,將人物情緒化的起伏激蕩刻畫得栩栩如生,形象主題、性格特征、心理世界,木管鳴奏與之如影隨形。
盛宗亮似乎有意效仿瓦格納的耐心,將重要的詠嘆調大多置于下半場第二幕,如黛玉的“葬花”“焚稿”兩大核心唱段,寶玉的“這番心事”等,寫得特別見功力,人物性與情感性、可聽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恰到好處妙不可言。這些詠嘆調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傳唱開來為人所識,而成為獨立于歌劇之外的優(yōu)秀聲樂作品,在音樂會或賽場上或重要Gala上受到歌唱家和聽眾們歡迎。
實際上,上半場第一幕寫的是“榮寧兩門盛世顯赫”“黃金滿貫無以倫比”。音樂既有紅紅火火的場景,又有絲絲縷縷的心境。重唱有幾段特別漂亮。寶黛在琴韻詩意中的互訴,高度一致的“三觀”令人信服。那段二重唱傳情達意扣人心弦,委婉流麗美輪美奐。上半場結束之前的七重唱,寶黛分站兩端,即便兩人中間相隔五個人,他們的音樂卻是和諧共存一脈相連。最后,寶玉大婚的喜樂分明帶出江南風格的“紫竹調”,盛宗亮將精湛高超的技法,深深藏匿于民族化的音律之中,可謂用心良苦成效斐然。
一場挑戰(zhàn)前人與后輩的博弈
本輪巡演主要角色有所調整更新。經(jīng)過前兩輪舞臺實踐,寶玉、賈母、元妃、王夫人、薛姨媽“三度梅開”;石琳雖為第一次出演寶釵,但已曾見識過她和石倚潔、張秋林、郭燕愉在《拉美莫爾的露契亞》《游吟詩人》《歌女喬康達》等西方經(jīng)典中的出色表現(xiàn),全新面孔只有一中一洋兩張——黛玉和王夫人。
一邊聽戲不由一邊贊嘆,一群好演員個個都是好角兒!
在七個角色中,元妃“位置”最高但“戲份”不重。女高音歌唱家何佳陵,將這個角色塑造得頗有說服力。面對祖母和母親的女兒情態(tài),重見寶玉的長姐如母的風范,從宮中女史到圣寵貴妃,唯將家族榮辱系于一身的女子,蒙恩失寵上天入地“永遠不知真相”,這個角色的命運悲情,盡在何佳陵的詠嘆里得以完美展現(xiàn),元妃形象堪為歌劇舞臺的一個范本。
張秋林有如自帶著麥克風似的音量很突出,賈母一開腔,聲場氣場都大得驚人,這條好嗓子真是令人羨慕。她的經(jīng)驗讓其在重唱中注意到控制以求聲部平衡,如果獨唱時多從人物的年齡感、性格化上考慮,有更精確細致的處理,老祖宗對寶黛的溫厚慈愛就會更具說服力。
蘇格蘭“復仇男神”埃德加多還猶在眼前,只見石倚潔又身著大紅鏤金中式古裝、玩兒著蛐蛐罐蹦跳出了場,還黏著老祖宗撒嬌起膩。“她神仙似的具稀世之俊美”,面對林妹妹,他發(fā)出由衷贊嘆;“她是誰?……嬌花照水是黛玉令我心生愛慕”,身處幻夢中,他發(fā)出夢囈真言?!白寽I河載著我倆一同遠離人間”,寶玉詠嘆調唱得清透明澈優(yōu)柔委婉。一個頑劣而不失貴氣、多情而不失文氣、天真而不失骨氣的寶玉,在歌劇舞臺上神氣活現(xiàn)豐采照人。
第一次扮演黛玉的武赫,似比首演時的旦角曹青更嬌小玲瓏。她的聲音尺寸屬于抒情花腔類型,雖單薄纖細卻輕盈靈活。彩排中感覺“新女兒”角色完成得不錯。9月9日第二場卻突然通知“今晚黛玉演員改為李晶晶”。心里頓時擔憂狐疑,從未聽說黛玉還有B組,英文演唱盛宗亮作品,豈可一日之功一蹴而就?
從黛玉開聲到寶黛初見,我的心漸漸安回原處。李晶晶音質優(yōu)良音色純凈,歌聲的控制與舒放游刃自如,柔聲如絲綿延不絕,張力如弓富于彈性,美感與情感兼而得之互為依存。瀟湘館撫琴賦詩、翠竹林葬花哀吟,越演越感人,越唱越動聽。她是黛玉,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雖為“替補”卻表現(xiàn)不俗,從聲音造型到體態(tài)形貌,感覺各方面完美程度甚至比A組更符合黛玉這個人物的全部特征。
李晶晶與黛玉“合體”如此神奇而神秘。忍不住好奇,同正在長沙備戰(zhàn)的女高音通話。原來,因幕后的變故與機緣,只簽了9月22日武漢站首場演出合同的李晶晶,9月9日午后被告知當晚她演黛玉。從未全場走戲與合樂的女高音,在幾個小時之后粉墨登場。“上帝眷顧有準備的人”在李晶晶身上得以例證。兩年前盛宗亮在網(wǎng)上偶然看到視頻,便認定她是“理想的黛玉”,即刻將黛玉“葬花”“焚稿”兩段重要詠嘆調交給李晶晶。世間種種未知,結果不了了之。這次內(nèi)地巡演又找她,只簽了一場合同,只做了半月功課。有心人專門求教北昆“黛玉”邵天帥,一招一式學習身段表演。果然是臺前一站,一個“病如西子勝三分”的黛玉呼之欲出形神兼?zhèn)洹?/p>
如能談妥版權讓更多青年演員參與演出實踐,則英文《紅樓夢》有望在更廣范圍傳播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