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夷
[摘 要]納蘭性德的作品風格婉約優(yōu)美,其詞一方面繼承和發(fā)揚了宋代花間詞派的特點,另一方面融入了作者的個性氣質(zhì),這使得他的詞在婉約中又有自己獨特的韻味,這種獨特的風格韻味與納蘭詞的獨特的意象結(jié)構(gòu)密切相關(guān)。其次,作者在襲用前人意象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審美形式規(guī)律和本人的情感表達需要將單獨的意象或復(fù)合意象,精巧地進行組接和排列,形成了獨特新穎的納蘭意象結(jié)構(gòu)和愁情詞境,以此來表達自己凄婉感傷的真摯情感。
[關(guān)鍵詞]陰柔婉約;感傷凄婉;意象結(jié)構(gòu);納蘭性德
[中圖分類號] I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11-0126-03
納蘭性德是清初重要的詞家之一,王國維說他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歷代多數(shù)評論家都認為納蘭性德詞的特色,是哀感頑艷,婉麗凄清,他極善抒寫愁情。納蘭性德的詞繼承“花間詞”陰柔婉約的風格,并推尊南唐后主。鄭振鐸說:“性德以清才著。其詞纏綿清婉,為當代冠?!奔{蘭性德與李煜倆人在思想和感情上有許多相通之處。納蘭詞中濃郁的“愁”情源于正值仕途春風得意名滿天下之際,愛妻逝去;源于理想抱負請纓無路,在投閑置散、流連光景中蹉跎的悲哀;源于承平時代他對生命價值的理性思考。這些因素導(dǎo)致詞人的心情抑郁,心境產(chǎn)生劇變,使得“側(cè)帽”風流轉(zhuǎn)瞬成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凄咽。納蘭詞素有“以情真取勝”的評價,可以說,納蘭詞是作者身世遭遇和性格本真的寫照。
納蘭詞風,真摯自然且感傷凄婉;語言清新流暢,格調(diào)清麗嫻雅。他自幼喜愛漢儒文化,詞風受花間詞和李后主的詞影響頗深。
花間詞繁榮在晚唐五代,名源于《花間集》,尊溫庭筠為鼻祖?;ㄩg詞標志著詞作為文體的正式成立,被北宋詞人奉為正宗。此詞之性質(zhì)原是歌酒宴席間的“歌辭”,內(nèi)容自然多是美女愛情,閨怨離愁,風格香軟,情致纏綿,辭藻華艷堆砌。如溫庭筠的代表作《菩薩蠻十四首·其一》: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畫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1]
此詞表現(xiàn)閨中少婦寂寞空虛的幽怨之情,但都不是直接敘述,而是通過對少婦神態(tài)、動作、服飾的白描來暗示,含蓄蘊藉。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所說:“若影若現(xiàn),欲露不露,反復(fù)纏綿,終不一語道破。”[2]這種看似表面寫美女愛情內(nèi)容之作,富含曲折的言外意蘊,足以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可以說“詞”這種文學體式特具一種最基本的美學品質(zhì)。所以許多研究納蘭詞的學者認為,納蘭詞雖然在風格上繼承了花間詞的精髓,得其描寫情感婉柔細膩的奧蘊,但是納蘭在創(chuàng)作時,加以融治,通篇去其浮艷,雅致清新,情深真切。
一、對花間詞風格的繼承與發(fā)揚
“陰柔婉約”通常被視為是花間詞的風格標識,但“陰柔”和“婉約”卻是兩個概念。在古典詩詞審美觀范疇里,古典美學家們把主要表現(xiàn)美的特征的兩種形式概括為“陽剛美”和“陰柔美”,這與西方美學家所定義的“優(yōu)美”和“壯美”有所區(qū)別。陰陽剛?cè)嶂f源于《周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后經(jīng)清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姚鼐綜前人所述而整理,將陰陽與剛?cè)崽岬綄徝赖母叨龋瑢ⅰ靶蹨?、勁健、豪放、壯麗等風格,均歸入陽剛之美中;將修潔、淡雅、清遠、飄逸等風格,均歸入陰柔之美中”。納蘭的詞格調(diào)傷感深沉,始終彌漫著“刻意傷春復(fù)傷別”的悲涼基調(diào),詞中愁字、淚字、恨字、憔悴、傷心、惆悵、凄涼、斷腸、冷月、寒窗、殘紅等語,觸目皆是,基調(diào)低沉,情意纏綿,人生的痛苦和生命的憂患感充滿全詞,給予鑒賞者的是優(yōu)雅、淡泊的陰柔美。
婉約詞是中國古代詞學流派之一,形成于晚唐,音階諧婉,語工而入律,具有“可歌性”的特點。這一類詞修辭委婉、表情柔膩,在取材上,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在表現(xiàn)手法上,多用含蓄蘊藉的方法表現(xiàn)情緒,以“憂傷哀怨”為其審美特征??梢姡窦s詞不論是在抒發(fā)情感上,還是在抒情方式上,都具有陰柔美。所以說花間詞都是婉約詞,而婉約詞則遠不止花間詞?;ㄩg詞是婉約詞第一階段的產(chǎn)物,開婉約詞風氣之先河,在詞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ㄩg詞具有“陰柔”與“婉約”兩大顯著特征。為什么說納蘭詞繼承與發(fā)揚了花間詞這種“陰柔”、“婉約”的風格呢?我們先分析三首他的代表作。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浣溪沙》)[3]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4]
非關(guān)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采桑子·塞上詠花》)[5]
從這三首詞我們可以了解到,納蘭繼承了花間詞善寫懷人傷別言情之作的風格特征,其詞境悲涼凄婉,詞風柔美清秀,簡單流暢的白描筆調(diào)表達了更真摯深沉的情感?!皻堁?、落梅、秋風、寒月”等景物烘托出凄涼暗淡的“愁情詞境”;“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薄帮h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钡拳h(huán)境的勾勒,簡潔明了中透露出一種不勝悲涼的情境?!氨嬌取薄ⅰ靶囊鬃儭?、“惆悵客”、“淚縱橫”、“不是人間富貴花”、“斷腸聲里憶平生”等詞的運用,使得納蘭詞在情感表達上自然真實,雖凄傷卻無怨毒,詞中富含濃郁的陰柔之美?!袄涮幤眩瑒e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贝司涓羌{蘭身世的真實寫照。納蘭所生活的“康熙盛世”初期,正值滿漢文化初融,政海波瀾,旦夕千變。有著龐大家族背景和高貴血統(tǒng)的納蘭性德想要尋求“自由”的美好愿望,注定會與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感情世界的崩塌和仕途生涯的禁錮,都讓他痛苦萬分,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且讓這種苦痛更不可與他人言說,可謂“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只有借助詞這個載體表露真實情感。endprint
二、情感真摯的感傷凄婉
《蕙風詞話》況周頤說“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脫稿?!盵6]“真摯”與“感傷”構(gòu)成了納蘭詞的重要特征。納蘭在詞中主要表達的真摯情感是愁,情真理足,這是一種超越時空和具體事物的愁。詞中最難能可貴的是納蘭性德把人生中常有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憂愁苦悶、抑郁不歡道明,把一種無法界定的、可能已經(jīng)存在又似乎是即將來臨的人生憂患感準確表達,從而讓讀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使詞具有更大的藝術(shù)張力。這個多情的詞人,短暫的一生終究被情所傷,所以他的作品浸滿了凄婉哀怨的情緒。納蘭既篤于真摯的伉儷之情,故悼亡詞最感傷凄婉,例如: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蝶戀花》)[7]
唐圭璋在《納蘭容若評傳》中評:“此詞亦悼亡之詞。[若似]兩句,極寫濃情,與柳詞[衣帶漸寬]同合風騷之旨。[一夕]句可見塵緣之短,懷敢之深。末二句生死不渝,情尤真摯?!奔{蘭把悼念亡妻真摯的情感融入景中,使景物圖渲染上濃重凄涼。又如康熙十九年(1680)農(nóng)歷五月盧氏三周年忌: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yīng)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zhuǎn)側(cè),忍聽湘弦重理。待結(jié)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8]
此詞渲染出一段癡情裹纏、血淚交溢的超時空內(nèi)心獨白,佳人消香玉隕,時隔三載,納蘭對斯人無盡的哀思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厭倦感傷無意間全然流露。他幻想著愛妻所在的冥界和自己的世界是相通的,自己寄信給亡妻,關(guān)切著她離開人世后是否可在冥府結(jié)個他生知己,但又恐六道輪回再遭命運的摧殘。初讀此詞即有凄絕悲愴之感,詞人絕望無限,灰涼孤寂的心境用“清淚盡,紙灰起”來形容,更為貼切不過了。這首血淚交溢超越時空的悼亡詞,融進了人生空幻的時代感傷。在當時的社會,人們對壽命時限極為關(guān)注,對未來充滿了敬畏和擔憂。納蘭把自己的人生體驗融入詞中,這使他的詞更為真切自然。
三、清新流暢的語言與格調(diào)的清麗嫻雅
《飲水詞》有云:“吹花嚼蕊弄冰弦”,又云“烏絲闌紙嬌紅篆”,容若短調(diào)清新婉麗,誠如其自道所云。[9]可見納蘭詞作,語言清新流暢,無贅述,無長言,無零亂拉雜,格調(diào)清麗嫻雅,圓融佳句入詞,恰當其境,渾然天成。例如:
晚來風起撼花鈴,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聽。那更雜、泉聲雨聲。 無憑蹤跡,無聊心緒,誰說與多情?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10]
此詞宗旨在“無聊心緒”一語,入手道出晚風吹響護花鈴聲,作者此時在山上的亭子里,被惆悵傷感之情所包裹。泉聲、雨聲用“不堪聽”襯托,更顯凄涼暗淡之景。下片則徑自寫懷,“那更”二字,便是情景兼到?!皦粢病币韵露?,纏綿往復(fù),亦頗凄警,不甚分明的夢境或可寬解,但惱人的聲響又催人夢醒,此句寫出了作者的“無聊心緒”。如此抒情之作,語言自然,清新流暢,毫無雕琢。
納蘭的大多詞作充滿哀怨抑郁之情,格調(diào)低沉凄愴。如他的摯友顧貞觀說:“容若詞一種凄婉處,令人不能卒讀?!碑斎患{蘭也有格調(diào)清麗嫻雅之詞,而這首小詞正是好友顧貞觀除夕賞梅所作:“物外幽情世外姿,凍云深護最高枝。小樓風月獨醒時。 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待他移影說相思?!保ā朵较场っ贰罚┎⒓挠杓{蘭,納蘭讀后,禮尚往來,回信附上另一首小詞:
新來好,唱得虎頭詞。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標格早梅知。(《夢江南·新來好》)[11]
此詞格調(diào)清新嫻雅,納蘭的詞牌《夢江南》和顧貞觀的詞牌《浣溪沙》是一聯(lián)對仗,原句摘引顧貞觀的“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體裁一致,韻腳一樣。“虎頭詞”是個典故,指的是晉代的書法家顧愷之的小字虎頭。顧愷之和顧貞觀都姓顧,而且都是無錫人,所以納蘭用“虎頭”代指顧貞觀,這是古人詩詞里常用的一種修辭,將典故和喻托的意思連在一起。所以,“新來好,唱得虎頭詞”,意思是說:最近很好,唱著你顧貞觀寄來的《浣溪沙》。接下來就是直接摘引顧貞觀的點睛的對仗一聯(lián),此聯(lián)上下闕都是仄聲起,首句第二個字用仄聲字,跟著的第二句應(yīng)該要用相反的平仄來接,第三句的格律和第二句相同。這樣的音律形式,會造成一種“抑—揚—揚;抑—揚—揚”的聲音效果,聽上去十分悠揚順暢。而最后一句是納蘭的點睛之筆,即“標格早梅知”。“標格”就是風標格調(diào),顧貞觀看似寫梅,實喻自己,納蘭性德這一句“標格早梅知”,表達了自己對顧貞觀的相知之情。顧貞觀是清代文學大家,無錫人,他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林黨領(lǐng)袖顧憲成,他在寫這首《浣溪沙》的兩三年前結(jié)識了納蘭性德,后來兩人合力營救了因“丁酉科場案”而蒙冤流放的吳兆騫,此事轟動天下。君子之交,不外如此。
四、意象結(jié)構(gòu)的獨特新穎
詩詞創(chuàng)作中意象是最小的藝術(shù)元素,也是中國美學史的范疇。意指審美觀照和創(chuàng)作構(gòu)思時的感受、情志、意趣。象指出現(xiàn)于想像中的外物形象,兩者融合構(gòu)成審美者孕于胸中的審美意象和呈現(xiàn)于作品中的藝術(shù)意象。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明確提出“意象”一語,“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說明構(gòu)思時須對審美關(guān)照中的意趣、情志和浮現(xiàn)于腦際的外物形象相結(jié)合而成的審美意象進行加工。[12]
“意象結(jié)構(gòu)”則是創(chuàng)作中更重要的基本要素,也是中國美學史的范疇。每個詞人創(chuàng)作時都會根據(jù)自己的個性氣質(zhì)、生活軌跡、精神內(nèi)涵形成獨特的審美觀念。為了情感的表達需要,納蘭襲用前人常用意象,根據(jù)審美形式規(guī)律將單獨的意象或復(fù)合意象,精巧地進行組接和排列,形成了獨特新穎的納蘭愁情詞境意象組合,所用意象組合承載了他不同的情感表達。如:endprint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jié),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云高。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刬地無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風流子·秋郊即事》)[13]
此為行獵詞,上片布景,黃葉、青絲、拾翠、紅凋等絢麗的顏色詞,與枯草、落花、霜影、秋水、寒煙、皂雕等意象相互映襯的同時,形成鮮明的對比沖突??荨埖葐我灰庀?,顯示如今郊原的蕭瑟,在與記憶中的“玉勒青絲”相互映襯下更顯凄涼。下片就眼前事物述說“短衣射虎”的人生觀感,所謂人生在世 ,應(yīng)當及時行樂。這看似慷慨激昂,實則抒發(fā)了歲月空老、平生不得志的身世之嘆。全詞情調(diào)悲壯,意境沉雄,在傷春悲秋、憶昔懷舊的獵事中,穿插拾翠女子的青春形象,可謂神來之筆,猶如東坡筆下有小喬,稼軒詞中有紅襟翠袖,而這又比前二者更富活力與詩意美,故她又是一種象征,以下闋中的“東君”稱之,并不為過。這樣新穎的寫法,無意流露出作者深微幽隱的感情心態(tài),使全詞剛而有柔,直而有媚,可代表豪放詞的一格。如今,在學界和大眾普遍青睞宋詞冷落清詞的大環(huán)境下,納蘭詞獨能贏得學界和大眾廣泛的青睞,不僅是因為詞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更歸功于納蘭詞中獨特新穎的意象組合結(jié)構(gòu)。
[ 參 考 文 獻 ]
[1] 劉淑麗.花間詞選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5:1.
[2] 陳廷焯著,劉淑麗導(dǎo)讀.白雨齋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7.
[3] 納蘭性德.飲水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70.
[4] 納蘭性德.飲水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183.
[5] 納蘭性德.飲水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28.
[6] 況周頤著,孫克強導(dǎo)讀.蕙風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8.
[7] 納蘭性德.飲水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114.
[8] 納蘭性德.飲水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153.
[9] 況周頤著,孫克強導(dǎo)讀.蕙風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94.
[10] 納蘭性德.飲水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200.
[11] 納蘭性德.飲水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13.
[12] 邱明正,朱立元主編.美學小辭典上[M].上海:海辭書出版社,2004:122.
[13] 納蘭性德.飲水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5:110.
[責任編輯:陳 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