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酸煎餅者,乃早晨打好煎餅糊,到下午再攤的一種餅。若在熱天則其味自然就發(fā)酸;若在冷天,則可多放些時候,等一發(fā)酸便動手攤,否則就糊壞得不可吃了。此法子據(jù)說是來自山東。以前北京大多數(shù)人家院子里都有糞坑(廁所),山東來的勞苦人,就以掏各家的廁所為業(yè),他們早起在家里打好煎餅糊,等干完活兒再回家去攤煎餅吃,故有酸味。筆者幼年住在北京鼓樓后面,玉皇閣后坑二十一號的富貴香箔廠內。掏我們這路廁所的有個山東人叫“王大個兒”,他年老后,就叫他兒子掏這道廁所。他自己則在鐘鼓樓之間最熱鬧的小方形市場中擺了個酸煎餅攤兒,王大個兒雖是干粗活出身,但他卻有“商業(yè)頭腦”——他做的酸煎餅很干凈,很講究,不但能任意搓卷成筒兒,而且能經(jīng)折疊而不破碎,吃起來很有咬勁且微有酸甜味兒。若在其酸煎餅上抹上韭菜花、辣椒糊和芝麻醬、醬豆腐,再灑上點蔥花就好吃極了。王大個兒的攤子上,不但備有這些小料,還備有生雞蛋,可敲碎攤于煎餅之中,再夾上個油餅或薄脆等,卷起來吃味道好極了。我記得他的攤子上還代賣大麥仁稀粥,正好就著酸煎餅吃。他還把某個小報上介紹他煎餅特點的文章剪下來,用鏡框裝起來,掛在攤頭,供食客自看,以廣招徠!……事過幾十年了,王大個兒攤的酸煎餅,那個美滋滋的味兒,我還記憶猶新,一輩子也忘不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