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曦,王勇,宋威蓉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呼吸科,遼寧 沈陽 110000)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CEA、TNF-α變化的臨床研究
徐曦,王勇,宋威蓉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呼吸科,遼寧 沈陽 110000)
目的 探討血清中CEA、TNF-α的變化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檢測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應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5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5例肺部良性病變患者及50例健康體檢者血清中CEA、TNF-α含量,分析其與臨床特征的關系。結(jié)果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CEA、TNF-α的含量明顯高于肺部良性病變患者以及健康體檢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EA、TNF-α含量在肺部良性病變患者與健康體檢者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血清中CEA、TNF-α的變化可以被作為檢測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生物學指標。
非小細胞肺癌;CEA;TNF-α
近些年,腫瘤患者日益增多,肺癌逐漸成為當今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居各類腫瘤死亡原因之首,總體五年生存率僅為13%,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1]。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癥致死原因之一,占肺癌發(fā)病率總數(shù)的80%[2],其初期癥狀不明顯,首診時患者中大多數(shù)已處于肺癌晚期并且預后效果不佳。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生不僅與遺傳基因?qū)W的改變相關,還與患者血清中CEA、TNF-α含量的變化相關。本研究應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5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5例肺部良性病變患者及50例健康體檢者血清中CEA、TNF-α含量,分析其與臨床特征的關系,探討CEA、TNF-α在非小細胞肺癌檢測中的臨床意義。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2015年7月~2016年6月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收集的肺癌患者,對所有患者進行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與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非小細胞癌癥,并且對所有患者均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查,共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28~88歲。2015年7月~2016年6月住院的肺部良性病變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25~90歲。與此同時,選取本院同時期50例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包括女21例,男29例。
1.2 標本制備方法 所有被研究者在入院后第2天或者體檢當日,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之后取上清液,并且將上清液放置于-20℃環(huán)境下凍存,檢測時將上清液放置于37℃環(huán)境中溶解。
1.3 試劑 應用美國雅培公司試劑盒。
1.4 檢測方法 全部標本的檢測均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分類資料采用c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CEA、TNF-α的含量明顯高于肺部良性病變患者以及健康體檢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EA、TNF-α含量在肺部良性病變患者與健康體檢者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血清中CEA、TNF-α的含量(x±s)
肺癌逐漸成為當今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居各類腫瘤死亡原因之首,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200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全球死于肺癌人數(shù)占所有癌癥死亡人數(shù)的18%,位居首位。在中國過去的30年里,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發(fā)病率每年增長26.9%,已經(jīng)替代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3]。肺癌是當今導致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見的癌癥致死原因之一。
現(xiàn)階段,NSE、CA153、CASO、CA199、CA125、CEA、p53抗體、SCC、AFP、TNF-α等均屬于診斷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腫瘤標志物[4]。在不同病理類型的肺癌中,各種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與敏感性也存在較大差異。研究顯示,各種腫瘤標志物中,陽性率最高的為CEA、TNF-α[5]。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178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且選擇得到確診的NSCLC,將TNF-α、CEA兩種腫瘤標志物作為檢查項目,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結(jié)果顯示,在NSCLC中,TNF-α具有更高的陽性率,可以將其用來對非小細胞肺癌進行協(xié)助性診斷。
癌胚抗原屬于酸性蛋白的一種,通常情況下,癌旁正常黏膜中的癌胚抗原為陰性或者含量相對較少。酒精性肝硬化變、胰腺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結(jié)腸息肉等退行性疾病、炎癥與良性腫瘤患者的癌胚抗原會出現(xiàn)部分升高的現(xiàn)象,但是要比惡性腫瘤低,當癌胚抗原高于20μg/L,則表示有腫瘤出現(xiàn)。所以通過對癌胚抗原進行測定,能夠有效鑒別良性與惡性腫瘤。癌胚抗原最開始是在胎兒腸組織和結(jié)腸癌組織中發(fā)現(xiàn),所以將其稱之為癌胚抗原。在甲狀腺髓樣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與大腸癌中,通??梢杂^察到它出現(xiàn)了升高的現(xiàn)象,15%~53%的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患者血清CEA也會相應出現(xiàn)升高的現(xiàn)象,所以可以對CEA進行充分利用,以此來將診斷價值提高。除此之外,血清CEA水平與癌癥分期之間具有密切相關性,病變越晚期,CEA濃度也會相應越高。CEA可以用來對多種腫瘤的存在進行反映,可以將其用來對肺癌、乳腺癌和大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預后估計、監(jiān)測與病情發(fā)展狀況進行有效判定,但是其靈敏度與特異性相對較低。
研究顯示,有誘導腫瘤組織出血壞死的因子存在于小鼠血清中,所以臨床上將其稱之為TNF-α(腫瘤壞死因子),也就是惡病質(zhì)因子。在體內(nèi),腫瘤壞死因子的來源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星形細胞、神經(jīng)元、血管內(nèi)皮細胞、單核/巨噬細胞與淋巴細胞等[6]。其次,Kleine[7]等學者通過研究顯示,在正常狀態(tài)下,血管內(nèi)皮細胞能夠進行腫瘤壞死因子的分泌,當其處于免疫炎性反應狀態(tài)時,腫瘤壞死因子的分泌水平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腫瘤壞死因子屬于一種生物學活性廣泛的細胞因子,在炎癥反應與機體免疫應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少量少量的TNF-α表達存在于人體正常肺組織中,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對肺臟組織的分化、生長與發(fā)育功能進行有效維持[8]。通常情況下,有少量TNF-α表達會存在于血漿中,對免疫系統(tǒ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顯示,在組織缺血性損傷后,TNF-α會有明顯神經(jīng)毒性作用出現(xiàn)。組織缺血后,TNF-α會對更多炎性細胞因子釋放進行促進,將組織炎癥反應加重[9]。TNF-α和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被共同稱為“炎癥細胞因子”,不僅能對炎癥反應進行有效誘導,而且還能夠?qū)毎蜃拥尼尫胚M行有效刺激,對創(chuàng)傷后細胞炎性反應進行誘導,損傷組織器官,嚴重的情況下還會有癌變出現(xiàn)[10]。TNF-α和其它免疫因子之間還具有相互協(xié)同的作用,能夠?qū)Ψ谓M織內(nèi)部進入腫瘤細胞進行有效促進。
因此,結(jié)合病史、影像學特點及治療前后CEA、TNF-α的動態(tài)變化,CEA、TNF-α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陽性率高,值得進一步研究利用??偠灾?,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不單單體現(xiàn)在因突變或缺失導致的遺傳改變方面,同時也體現(xiàn)在腫瘤標志物的改變等方面。CEA、TNF-α作為腫瘤標志物在診斷及臨床治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發(fā)現(xiàn),CEA、TNF-α含量的變化可能被作為檢測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生物學指標。更好地理解CEA、TNF-α含量的變化可能為肺癌的預防和干預治療提供新的視野,值得廣大臨床醫(yī)生借鑒、應用、推廣。
[1] 薛芳,黃甜.女性肺癌易感因素,圍術(shù)期護理及療效調(diào)查[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20):1-2.
[2] PaoW,ChmieleckiJ.Rational,biologicallybased treatmentofEGFR-mutantnon-small-celllungcancer[J].Nature Reviews Cancer,2010,10(11):760-774.
[3] Lieberthal W,Nigam SK.Acute renal failure.ⅡExperimental models of acute renal failure:imperfect butindispensable[J].AmJPhysiolRenolPhysiol,2000,278:F1-F12.
[4] Chiu CH,Shih YN,Tsai CM,et al.Serum tumor markers as predietors for suvrival in advane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gieftinib[J].Lung Caneer,2007,57(2):213-221.
[5] Zhao XW,Han CZ,Jing JX,et al.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measurement of seurm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Cancer Res Clin,2005,3(17):170-172.
[6] Connor TJ,Song C,Leonard BE,et al.An assessment of the effeets of central interleukin-1 beta,-2,-6 and trumor neerosis factor-al Pha administration on some behavioural neuroehemical endocrine and iminune Paramenters the rat[J].Neuroseience,1998,84(3):923.
[7] Kleine TO,Zwerenz P,Zofel P,et al.New and old diagnostic markers of meningitis in cere brospinal fluid(CSF)[J].Brain ResBull,2003,61(3):287.
[8] Downen M,Armal TD,Hua LL,et al.Neural death incytokine-activated primary human brain cell culture: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J].Glia,1999,28(2):114-127.
[9] Hosomi N,Ban CR,Naya T,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Neutralization reduced cerebral edema through inhibition of 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 productionaftertransientischemia[J].CerebBlood Flow Metab,2005,25(8):959-967.
[10]Spielmann S,Kerner T,Athlers O,et al.Early detectionofincreasedtumou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and soluble TNF receptor protein plasma levels after trauma reveals association with the clinical course[J].Acta Anaesth Scand,2001,45(3):3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