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舉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179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藥灌腸聯(lián)合益氣利濕降濁湯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該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分析對象,并按隨機分配數(shù)字表達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的總例數(shù)為32例,給予該組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研究組的總例數(shù)為33例,給予該組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運用中藥灌腸聯(lián)合益氣利濕降濁湯治療,對比2組的臨床效果、相關指標與腎功能的改善情況。結(jié)果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比研究組低,研究組的血膽固醇、三酰甘油、紅細胞比容、蛋白尿及血白蛋白比對照組優(yōu),研究組腎功能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將中藥灌腸聯(lián)合益氣利濕降濁湯應用于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還能降低血脂與血黏度,安全可靠,建議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益氣利濕降濁湯;早期糖尿病腎病;中藥灌腸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a)-0179-02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于糖尿病致使微血管出現(xiàn)病變,最終造成腎小球發(fā)生硬化所致[1]。若不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患者發(fā)生腎乳頭壞死、腎盂腎炎等感染性病變,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與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義[2]。當前,傳統(tǒng)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主要以西醫(yī)為主,但西醫(yī)的效果欠佳。有研究表明,中藥能有效治療糖尿病腎病,效果顯著。因此,為了進一步確認中醫(yī)在糖尿病腎病中的治療效果,該次研究選取了該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5例)作為該次觀察分析的對象,探討益氣利濕降濁湯聯(lián)合中藥灌腸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應用效果,同時還對該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深入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5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該次觀察分析的對象,按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中共有患者32例,包括男性16例,女性16例;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36歲,平均年齡為(56.37±1.25)歲;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為(3.41±0.65)年。研究組中共有患者33例,包括男性18例,女性15例;最大年齡為77歲,最小年齡為38歲,平均年齡為(56.46±1.31)歲;病程為1.5~6年,平均病程為(3.56±0.43)年。根據(jù)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胰島素對血糖進行控制,并嚴格控制蛋白的攝入量,血壓較高的患者給予其降血壓藥,水腫較嚴重的患者使用利尿劑進行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灌腸聯(lián)合益氣利濕降濁湯進行治療,其中,益氣利濕降濁湯的藥方組成:大黃5 g,紅花、生地黃、芡實15 g,山藥、葛根、白術(shù)、五味子20 g,杜仲25 g,黃芪、丹參、牛膝30 g,土茯苓50 g。對于發(fā)生尿多且濁的患者,需在原有配方的基礎上加入益智仁、桑螵蛸;對于出現(xiàn)盜汗、煩躁不寐、遺精的患者,需加入龍骨、牡蠣、知母、黃柏;對于出現(xiàn)困倦貪睡且氣陰兩虛的患者,需加入黨參、黃精。將上述中藥用清水煎熬,取300 mL汁液,分2次服用,1次/d,持續(xù)服用30 d。中藥灌腸的藥方組成:生蒲公英、丹參、大黃30 g,牡蠣25 g(需先煎)。將上述中藥用清水煎熬,指導患者呈側(cè)臥位的姿勢,并墊高患者的臀部,取熬制好的180 mL汁液進行灌腸,促使汁液在腸內(nèi)保留30 min,之后再排出,灌腸2次/d,持續(xù)灌腸6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2組的臨床效果、血膽固醇、三酰甘油、紅細胞比容、蛋白尿、血白蛋白及腎功能的改善情況。其中,臨床效果的評價標準:如患者的乏力、口干、腰酸、夜尿頻多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恢復正?;颞R50%,則為顯效;如患者的乏力、口干、腰酸、夜尿頻多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在15%~50%,則為有效;如患者的乏力、口干、腰酸、夜尿頻多等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進一步惡化,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無變化,則為無效。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對其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比較2組的臨床效果
對照組中,顯效有5例,有效有21例,無效有7例,總有效率為78.13%;研究組中,顯效有13例,有效有19例,無效有1例,總有效率為96.97%;比較2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χ2=5.35)。
2.2 對比2組的相關指標
對照組的血膽固醇為(5.86±1.21)ρ/g·L-1,研究組的血膽固醇為(3.13±1.12)ρ/g·L-1,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75);對照組的三酰甘油為(2.67±0.51)c/mmol·L-1,研究組的三酰甘油為(1.42±0.35)c/mmol·L,-1,比較2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4.13);對照組的紅細胞比容為(56.76±3.45)%,研究組的紅細胞比容為(47.65±3.32)%,比較2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4.38);對照組的蛋白尿為(2.39±0.46)g·24 h,-1,研究組的蛋白尿為(1.02±0.31)g·24 h,-1,比較2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5.02);對照組的血白蛋白為(25.621±4.61)ρ/g·mL-1,研究組的血白蛋白為(34.89±4.35)ρ/g·mL-1,比較2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49)。endprint
2.3 對比2組腎功能的改善情況
對照組的血清尿素為(18.75±3.31)c/mmol·L-1,研究組的血清尿素為(11.08±3.25)c/mmol·L-1,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84);對照組的血肌酐為(239.97±51.43)c/μmol·L-1,研究組的血肌酐為(140.18±51.17)c/μmol·L-1,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21)。
3 討論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腎病屬于“血瘀氣虛”的范疇,具有起病緩、病程長、進展慢等特征,氣陰兩虛、陰虛燥熱、痰水互結(jié)、陽虛水泛等是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3]。中醫(yī)理論認為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為標實本虛,標實主要為瘀血內(nèi)阻、濕濁、水濕,本虛主要為五臟發(fā)生虛損,故治療該病主要以降濁利濕、益氣化瘀活血為主[4]。益氣利濕降濁湯由大黃、紅花、生地黃、芡實、山藥、葛根、白術(shù)、杜仲、黃芪、丹參、牛膝等中藥組成,其中,芡實、白術(shù)具有升陽益腎、健脾補氣的功效,黃芪甘溫,具有升陽益氣止渴的功效;牛膝具有補腎活血利水的功效;山藥甘平,具有固腎經(jīng)、益脾陰的功效;生地黃、葛根、杜仲具有養(yǎng)陰益氣、止渴生津的功效,丹參具有疏通腎絡、化瘀活血的功效;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破積行淤、降濁活血、利濕清熱的功效;諸藥聯(lián)合使用,具有扶正固本、補腎益氣、活血健脾的功效[5],能對糖脂的代謝進行調(diào)整,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使蛋白尿減少,對腎功能有改善的作用?,F(xiàn)代藥理證明,白術(shù)、黃芪具有增加血流量、對血液流變學的異常進行糾正、對微循環(huán)進行改善的作用;大黃降濁活血,利濕清熱,能有效改善腎功能,降低血糖;丹參、當歸對氣血的運行有促進作用,具有降低血黏度、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改善腎的局部微循環(huán),對腎功能的衰竭進行延緩的作用;諸藥合用,不僅能促使機體的內(nèi)分泌平衡恢復,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延緩腎衰竭的進展,效果確切[6]。
中藥灌湯是通過向腸道瀉下毒素而進行排毒,從而降低血中肌酐與尿素氮[7]。有研究顯示[8],灌腸中的大黃能對腎小管上皮細胞與系膜細胞的增生進行有效的抑制,加強代謝,從而促使腎臟在受損后代償性肥大減輕,生蒲公英能抑制多種致病菌,促使蛋白質(zhì)的分解與尿素的生成減少,對代謝產(chǎn)物的排泄有促進作用;牡蠣具有降壓、制酸、收斂的作用;大黃配牡蠣不僅能促使灌腸液的滲透壓增加,還能對大黃瀉下的太過進行制約,從而促使周圍組織分泌大量的毒素。益氣利濕降濁湯聯(lián)合中藥灌腸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癥狀,保護患者的腎臟,具有安全、無毒、價廉、藥源豐富、易被患者所接受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圣,陳象青,唐麗琴,等.復方黃連膠囊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大鼠腎組織TGF-β1/BMP-7表達失衡及其Smad信號通路的調(diào)控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5):938-945.
[2] 彭德芝,孔莉,李漢玉.前列地爾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2):209-211.
[3] 胡鋼,李鳴,官艷華.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3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5,47(10):28-29.
[4] 陳志強,方敬,王月華,等.益氣養(yǎng)陰消癥通絡中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病雜志,2015,16(11):962-964.
[5] 張優(yōu)創(chuàng).益氣活血利濕降濁法在慢性腎衰竭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北方藥學,2016,13(1):64.
[6] 王瑩威,張瑤,魏明慧,等.益氣降濁湯對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MMP-3與TIMP-1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5,36(10):19-21.
[7] 程艷菊.中藥灌腸聯(lián)合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5):70-72.
[8] 杜旭勤,石立鵬,李新華,等.中藥灌腸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6,32(9):148-150.
(收稿日期:2017-04-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