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萌,龍小麗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 放療科,陜西 西安 710032)
PICC腫瘤患者集體心理干預和護理培訓的效果
趙 萌,龍小麗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 放療科,陜西 西安 710032)
目的對PICC腫瘤患者,在圍出院期開展集體心理干預及護理培訓,觀察實施效果。方法對130例PICC患者進行集體心理干預聯(lián)合PICC護理培訓。結果對全部PICC置管患者跟蹤觀察顯示,集體心理干預雖在自信心建立方面存在性別差異,但可總體減輕負性情緒,從而減低PICC置管并發(fā)癥。結論針對性的集體心理干預和護理培訓能夠有效降低負性情緒對患者的影響,集體心理干預聯(lián)合護理培訓可以提高患者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減少PICC置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腫瘤患者;PICC;集體心理干預;負性情緒;并發(fā)癥;護理滿意度
晚期癌癥患者治療措施以放療、化療為主,放化療的周期長、次數(shù)多。PICC特別適用于出院化療期間的癌癥患者[1]。1項200例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對于靜脈導管引起的血液感染,外周和PICC感染率為0.1%~3.1%,這使得PICC可以置入靜脈達數(shù)月[2]。但是PICC在應用中常伴有并發(fā)癥,Cheong在其回顧性研究中發(fā)現(xiàn),40.7%患者的PICC由于并發(fā)癥而不得不提前拔管[3]。Tolomeo等研究發(fā)現(xiàn),29.5%PICC導管發(fā)生了輕微的并發(fā)癥或技術問題[4]。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會影響患者的身體恢復和生活質量。在癌癥治療過程中,特別是在放化療治療過程中,患者常伴隨產生焦慮、抑郁、敏感、喪失信心等負性情緒[5-6],不良情緒會影響疾病的預后。集體心理干預多在醫(yī)院放化療結束后進行,可以幫助癌癥患者更好地適應癌癥引起的生活改變,從而增強康復的信心。本科室對患者開展集體心理干預與PICC護理培訓相結合,收到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2015年1月—2016年1月,選擇在我院行長期放療、化療的患者130例,入選標準:需PICC置管輔助治療;對調查問卷能正確理解;有自我改變愿望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能按時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排除標準:語言交流障礙;嚴重精神障礙疾病;智能障礙。130例均為圍出院期PICC置管需長期留置者,其中男55例,女75例,平均62歲,高中以上占11.3%。
2.1 干預方法
2.1.1 集體心理干預及護理培訓時間安排 集體心理干預由具有心理咨詢資格的護士實施,1次/d,30 min/次,共8 d(從PICC置管前1 d至置管后7 d)。
2.1.2 集體心理干預培訓 對患者采取認知行為干預的方式,以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進行,共分8個活動單元,具體步驟如下:(1)第1天,宣傳片教育。通過多媒體示范方式向患者分析病例,提供康復經驗,樹立成功榜樣,使其獲得替代性經驗,提高自我效能感。(2)第2天,現(xiàn)場說法。舉辦講座,邀請以往PICC置管且療效較好的患者做報告,分享自己的康復經驗,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指出患者一般存在的錯誤認知,重建新的正確認知,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疾病。(3)第3天,行為成就訓練。采用行為成就教育,讓患者以學習唱歌行為來示范說教,在練習唱歌的過程中,讓患者感受由不會唱-到會唱-再到唱得很好這樣的行為成功發(fā)展過程,使患者不斷有成功體驗,增強康復信心。(4)第4天,探討“過去、現(xiàn)在、未來”。小組互動討論,安排5例患者為1個小組,交流最近的情緒感受,當下怎樣做以及對未來的信心,接受并展望未來。如果出現(xiàn)困惑或對未來的擔憂,可以在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護士的指導下,大家互相幫助解開心結和制定未來生活計劃,以促進患者樹立對生活的信心。(5)第5天,悅納自我。小組互動討論,按第4天分組的方式分組,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優(yōu)點,在交流過程中也會發(fā)現(xiàn)新的優(yōu)點,從而進行優(yōu)點轟炸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悅納自我,積極的重新評價,積極調整,充滿希望,有利于恢復。(6)第6天,放松身心之一。介紹肌肉放松和呼吸放松2種放松訓練,有意識的對身體一定部位的肌肉進行松弛訓練,來控制自身的生理及心理活動,從而改善軀體和心理上的緊張,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7)第7天,放松身心之二。介紹想象放松療法,在第6天放松訓練的基礎上進行想象。播放背景音樂(如放松、催眠音樂),患者根據自己的經歷,想象令人愉快的場景從而學會徹底放松身心,緩解不良情緒。(8)第8天,齊心協(xié)力。依據家庭治療理論,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充分發(fā)揮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作用。舉辦講座和家屬、患者角色互換扮演活動,讓家屬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康復歷程,并且增強家屬的信心,使其能夠以樂觀的態(tài)度、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去感染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家屬對他的關心和支持,降低焦慮、抑郁水平。
2.1.3 PICC護理培訓 內容主要包括:介紹PICC日常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和日常生活訓練。具體如下:(1)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PICC護理手冊和多媒體教學軟件資料。(2)告知PICC維護的注意事項。(3)要求患者不進行游泳活動。(4)出現(xiàn)貼膜松動、卷曲、污垢等問題,及時聯(lián)系醫(yī)院護理人員。(5)杜絕盆浴,在淋浴時應采用保鮮膜等將PICC置管部位包裹好。(6)指導患者學會穿脫上衣。
2.2 建立檔案 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為每個患者建立PICC置管出院情況檔案,及時了解患者出院后PICC置管的情況,并將患者的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定期對患者進行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存檔處理。
2.3 跟蹤調查 患者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患者對置管情況進行了解。督促出院30 d的患者,定期回院對導管的情況以及穿刺切口情況進行檢查。
2.4 效果評價工具 (1)焦慮自評量表[7],標準分為50分,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2)抑郁自評量表,標準分值為53分,輕度53~62分,中度 63~72 分,重度≥72 分。(3)自信心測量量表[8],得分解釋:10~15分為自卑;16~25分為自我感覺平常;26~35 分為自信:36~40 分為超級自信。 (4)護理滿意度觀察量表[9],以日常生活指數(shù)為基礎,開放式的方式對住院患者或家屬進行問卷調查。共有22個條目,按計算,其中有19項采用是、否作答,在“享受的護理級別”和“護士的巡視間隔時間”2個條目中,要求填寫具體的數(shù)值,最后一項為建議性條目,患者自愿填寫。患者在健康教育前進行初次評定,健康教育后進行末次評定。在最后1 d,集體心理干預結束后1 h進行護理培訓,出院時自愿填寫護理滿意度觀察量表。
2.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干預前后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 干預前后患者的3個量表得分比較 患者在干預后,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明顯緩解,自信心提高(P<0.05 或 P<0.01)。 見表 1。
表1 干預前后PICC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自信心得分比較(±S,分,n=130)
表1 干預前后PICC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自信心得分比較(±S,分,n=130)
量表 干預前 干預后 t焦慮 60.29±4.43 34.94±2.07 89.11抑郁 61.78±2.64 44.84±3.35 2.52自信心 21.54±1.78 37.24±1.69 13.20 P<0.01<0.05<0.05
3.2 出院后患者PICC并發(fā)癥和滿意率的跟蹤效果 通過對本組患者為期30~310 d的跟蹤觀察,得出以下結果:130例患者PICC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6%(脫出1例,堵塞2例,回血1例,靜脈炎 1例,共 5例),護理滿意度95.0%。而對我院之前長期放化療圍出院期PICC置管并長期留置的患者的護理記錄觀察發(fā)現(xiàn):140例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5.7%(22例),護理滿意度82.0%。表明本組患者的干預遠期效果好。
從表1可見,腫瘤患者在PICC置管前處于輕度或中度的焦慮和抑郁以及輕度自卑,說明這些負面情緒的發(fā)生率在PICC置管患者中較高,這與臨床觀察的實際情況相符。實施干預培訓后,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有了正確的認識,情緒恢復正常,焦慮、抑郁,發(fā)生率降低,自信心水平明顯提高。原因如下:(1)給患者提供康復成功的經驗和榜樣,明白盡快消除負面情緒利于疾病恢復。(2)行為成就教育讓患者親自示范體會到“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增強了應對疾病的信心。(3)在具有心理咨詢資質的專業(yè)人員指導與幫助下,和其他病友相互交流,增強了對未來的自信心。(4)掌握放松療法的技巧,懂得放松身心。(5)家人、病友和護理人員等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患者的鼓勵、支持。對患者共8 d實施集體心理干預能減少腫瘤患者焦慮情緒,增加患者對導管護理管理的依從性。此外,追蹤的結果表明,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使患者從之前的被動接受轉變到現(xiàn)在的主動參與,并能夠分享治療體會,獲得更多社會支持,體現(xiàn)現(xiàn)代護理學所關注的人文關懷。
[1]繆景霞,周 瑾,鐘 奕,等.PICC不同置管部位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0,17(2):63-64.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0.02.024
[2]Dabadie A,Soussan J,Mancini J,et al.Development and Initial Evaluation of a Training Program fo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Placement for Radiology Residents And Technicians[J].Diagn Interv Imaging,2016(97):877-882.DOI:10.1016/j.diii.2015.11.014.
[3]Cheong K,Perry D,Karapetis C,et al.High Rate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urs[J].Intern Med J,2004,34(5):234-238.DOI:10.1111/j.1444-0903.2004.00447.
[4]Tolomeo C,Mackey W.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s)in the CF Population:One Center’s Experience[J].Pediatr Nurs,2003,29(5):355-359.
[5]Watts S,Prescott P,Mason J,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Ovarian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evalence Rates[J].BMJ Open,2015,5(11):7618.DOI:10.1136/bmjopen-2015-007618.
[6]Cora A,Partinico M,Munafo M,et al.Health Risk Factors in Caregivers of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A Pilot Study[J].Cancer Nurs,2012,35(1):38-47.DOI:10.1097/ncc.0b013e31820 d0c23.
[7]郭念鋒.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40-243.
[8]張會芳.團體心理輔導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自信心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2):167-168.DOI:10.3969/j.issn.1008-6455.2012.12.122.
[9]劉文君,周 艷,陳亞飛,等.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量表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2):190-195.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6.02.011.
[本文編輯:陳伶俐]
R4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2.063
2016-06-10
趙 萌(1985-),女,陜西延安人,本科學歷,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