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藝術高度的標志
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講話中說:“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chuàng)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边@一論斷深刻揭示了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藝作品的奧秘,是對馬克思美學原則的深入闡釋和內涵的精準引伸。
典型人物,指那些具有鮮明特點的個性,同時又能反映出特定社會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會關系發(fā)展的某些規(guī)律性和本質方面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性格是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一方面受人物所處的歷史條件所制約,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創(chuàng)作意圖的影響,只有直接體現著時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別注意,并被用以寄托作者對社會、人生等重大問題的態(tài)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會本質的東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帶有某一時代、民族、地域、階層的人物所共有的屬性。如曹雪芹創(chuàng)造的賈寶玉、林黛玉,魯迅創(chuàng)造的阿Q等,都是著名的典型人物。
馬克思寫給拉薩爾的信中提出了藝術反映歷史本質真實的現實主義美學觀。馬克思針對拉薩爾的歷史悲劇《濟金根》的創(chuàng)作中不從生活歷史的真實出發(fā),而從主觀觀念出發(fā),向他指出:“這樣,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亞化,而我認為,你的最大缺點就是席勒式地把個人變成了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迸c馬克思寫此信的同時,恩格斯也針對《濟金根》致信拉薩爾,同樣向他指出:“我認為,我們不應該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著名論斷:“據我看來,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p>
人物塑造的席勒式,就是人物性格單一,主題概念先行,具有教育意義,但藝術價值不高。莎士比亞化,就是人物塑造性格豐滿,既具有邏輯性,又有戲劇性,性格復雜多樣,充滿發(fā)展變化,有普遍性又有獨特性。無論是馬克思明確提出的“莎士比亞化”,還是恩格斯說的不要忘記莎士比亞的含義,其實質都是指莎士比亞劇作中那種從歷史現實出發(fā),深刻揭示五光十色的生活,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評拉薩爾的《濟金根》時,之所以明確地提出了藝術創(chuàng)作要“莎士比亞化”的著名理論,正是由于這個劇本中缺少莎士比亞劇作所含有的那種思想深度。
文學藝術中的典型人物,不僅是個別性和普遍性的統(tǒng)一,還是以鮮明生動而突出的個別性,能夠顯著而充分地表現他有相當意義的普遍性。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是多種多樣的,是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達到高度的概括。別林斯基說:“科學從現實的事實中提取其本質——思想;而藝術采用現實的材料,把這材料提高到普遍的、典型的意義上,用它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整體?!币择R克思、恩格斯推崇的莎士比亞代表作《哈姆雷特》為例,哈姆雷特的性格之所以表現出樂觀、憂郁、延宕、果斷、堅定,這完全與客觀現實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出悲劇讓人看到了人文主義者的心路歷程與他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當然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也是他的“時代的縮影”。
習近平講話中對典型人物的強調,是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對文藝作品典型人物的呼喚。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文藝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物,從人民的實踐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和美的創(chuàng)造,才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典型人物,攀登時代的文藝高峰。
寇寶剛
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許昌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現供職于國網許昌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