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
如今理財自媒體很多,微信朋友圈里就充斥著各種理財文章。當你看到類似“我終于通過這個理財方程式賺到了第N+1個10萬!”、“做好這幾件事,你能躺著賺錢”等等這樣極具誘惑性的標題時,內心是不是有點小激動?看完文章后是不是躍躍欲試,它成功地勾起了你的理財致富夢?
如果你恰好又是一個年輕人,不妨讀一讀這篇文章,對你也許會有幫助。
掙多少錢才可以不工作?
一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激發(fā)了國人對理財的熱情,加上不斷有“雞湯文”推波助瀾,苦口婆心地教人如何通過理財成為人生贏家。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年金復利投資帶來的震撼效應,先看看四種情景:
情景一:每年存1萬元,年收益率5%,連續(xù)20年,可以得到多少錢?答案是33萬。
情景二:每年存1萬元,年收益率10%,連續(xù)20年,可以得到多少錢?答案是57萬。
情景三:每年存10萬元,年收益率10%,連續(xù)20年,可以得到多少錢?答案是573萬。
情景四:每年存10萬元,年收益率20%,連續(xù)20年,可以得到多少錢?答案是1867萬。
看完四個情景,相信很多人是心潮澎湃的。情景一還沒什么,33萬元不那么打動人。為了得到更好的結果,很多人幻想著通過節(jié)衣縮食、努力工作,把年理財金額提到10萬元,同時尋找一些高收益的產品,以達到情景三之效果:573萬。這是個相當高的數字,很多人已經滿足于此了。然而,貪婪永遠是人的天性,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可以找到收益率更高的項目,從而達到情景四之效果:1867萬元,這樣,20年后就可以不用工作了。
當把理財的時間拉長,我們發(fā)現收益率的些許差異會被時間放大,激勵著人們不斷去冒險、去尋找高收益的項目。
被這種理財致富論洗腦過嗎?
經??吹揭恍┳悦襟w引用這句話,說是李嘉誠說的:“如果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并且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那么40年后,他的財富會增長為1億零281萬元?!?/p>
很令人震撼,是不是?這句話李嘉誠是否說過我沒有考究,因為是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并不現實。比如年均20%的投資回報率,這現實嗎?
錢存銀行?能跑贏CPI就不錯了。其它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大多在3%~6%之間。那近幾年很流行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可不可以?比如P2P理財、保險理財、票據理財等。以P2P為例,據說行業(yè)平均收益率在10%~12%區(qū)間,但是,爆雷的問題平臺一個接一個,你能放心嗎?承諾收益超過20%的平臺也有,你敢投嗎?
至于基金和股票,回報率有多大?據最新數據,三季度非貨幣基金總體收益率為2.94%,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是5.92%,這已經很不錯很不錯了。而股市,素有“一賺二平七虧損”的說法,賺錢的大多都是機構,更別說如今行情大起大伏。
不可否認,年均20%的投資回報率,確實有人可以做到,比如李嘉誠、巴菲特或者一些高凈值人群等等,但絕對是少數。對于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幾乎不可能,更遑論要幾十年年年都如此。
獲得這么高的收益率很難,那是不是可以通過復利效應,以時間換空間,達到理財致富的效果?
如前文所說,一個人真的每年存下1.4萬元,以普通人一般能獲得的年均5%的投資收益率計算,幾十年后確實可以攢下一大筆錢。但是,通脹率考慮過嗎?想一想,30年前萬元戶那可是響當當的,現在呢,一個月工資拿萬兒八千都很普通;10年前能買到一套房子的錢,現在也許只能買到一個衛(wèi)生間。
理財致富的真相在本金
通俗地講,所謂理財,本質上就是錢生錢的過程。理財有兩要素:本金和收益。大家關注的重心在收益,計較于收益率的高和低,孜孜不倦尋找高收益產品,不經意間,忽略了本金的重要性。就像一個人不停地在數字后面加0,一直沒發(fā)現0前面原來沒有1。
就絕大多數人而言,會不會理財,體現在收益率上,一般也就差個5%。我們來看看,5%的差異會怎么改變你的生活。
本金1萬元,一年相差500元,改善不了生活;本金10萬元,一年相差5000元,依然改變不了生活;本金100萬元,一年相差5萬元,算一筆小錢了,很多人認為可以改善生活了,問題是,對于百萬資產的人而言,多了5萬元依然改變不了生活。那些認為可以改善生活的人,恰恰沒有百萬本金,5%的收益率對他們而言,帶來的只是500元或5000元的差異。
看清楚問題本質了嗎?理財致富的真相在本金,本金太低,連復利和高利率都幫不了你。而本金高的人,早就已經致富了?;诖耍碡斨赂皇莻€偽命題。
本金不夠,能用杠桿湊嗎?
本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年輕人而言,最缺乏的恰恰是本金。不過,年輕人不缺冒險精神,本金不足,杠桿彌補,一些人開始嘗試杠桿理財。
理論上,只要負債的成本低于投資的收益,杠桿理財就有得賺。
很多人覺得杠桿理財有點夸張了,但其實現在還挺普遍的。下面簡單舉兩個例子。
P2P杠桿理財。很多P2P平臺曾推出“安全標”產品,借款人是平臺投資人,以其在平臺的投資資產為質押,發(fā)出低利率(8%~9%)借款標的。滿標后,借款人不提現,在平臺上選擇更高收益率(一般14%以上)的產品進行投資,穩(wěn)賺利差。然后,借款人還可以以新的投資標的為質押,再次發(fā)行“安全標”,重復這一過程,一般可以實現3~4倍的杠桿。
最大的風險是什么?期限錯配帶來的現金流風險還只是小問題,平臺的倒閉才是大問題。3~4倍的杠桿,投資人真的扛得住嗎?
杠桿炒股。這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前年的牛市就是杠桿上的牛市,又稱“杠桿?!?。相對于P2P杠桿理財,杠桿炒股風險最大。但真正吊詭之處在于,很多人明明在冒險,卻自認為資金很安全。當一個人頭腦發(fā)熱時,唯有冰冷的現實可以叫醒他們。瘋牛轉瘋熊后,很多人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什么是欲哭無淚。
年輕人,切莫辜負好時光
理財致富需要有大額本金,年輕人缺的就是本金。杠桿理財風險不小,理財帶來的是收益,杠桿借款面臨的則是持續(xù)的還本付息壓力,不要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年輕人,趁年輕,做點正經事,莫要因追逐于點滴利息而辜負了大好青春。那什么是正經事呢?
一是努力工作,提升自身人力資本。道理大家都懂,不再啰嗦。
二是保護好你的本金。少賺5個點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進行高風險投資,把本錢給搭進去?,F在,人人想理財,貪婪而無知,滋生出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段。只要你貪婪,不怕你不中招。
三是正?;ㄥX消費。趁年輕,有空閑,要學會享受生活。很多事情,不要等有錢的時候再做,那個時候,你將沒有時間,而且心境也完全不同了。更不要為了攢錢而過苦行僧的生活,錢是靠工作賺的,而不是靠節(jié)儉攢的。當然,鋪張浪費要不得。
最后,再說句明白話。投資理財暴富的機會是有的,房地產就是最好的例子,知名企業(yè)的A/B輪融資也是很好的機會(參考一些影視明星比如趙薇、范冰冰是怎么投資致富的)。問題在于,這些投資機會都有很高的門檻,未到門檻前,請?zhí)ぬ崒嵶鲈撟龅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