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月
貼士:選到一只陪你走千山萬水的旅行箱
首先,要選好尺寸。在買箱子時,我們經??吹降姆柎碛⒋纾?0就是20英寸的意思。最常見的20英寸箱子是34×50×20cm,這是最安全的可登機尺寸,配合隨身包包,一周以內的短程旅行應對自如。24英寸旅行箱是我們最常在機場的行李提取處看到的尺寸,大小適中,一般的長途旅行都已足夠。而28英寸旅行箱,按照通行的國際托運標準,應該是最大限度的了,無論拖家?guī)Э谶€是目標血拼,都讓你沒有后顧之憂。
然后,材質是關鍵。旅行箱通常有硬箱和軟箱之分,硬箱(鋁鎂合金、PVC材質)大都耐高溫、耐磨、抗撞擊、抗壓、防水,能保護內里的物品不受擠壓和撞擊,軟箱(EVA、尼龍、牛津布、皮革、PU材質)則有很大的彈性使用空間,且大多自重輕,有很強的韌性。但無論是硬箱還是軟箱,箱體的對稱性和穩(wěn)定性是一樣重要的,選購時將箱子直立、放倒,來回多檢查幾次。
再來,輪子、拉桿和拉鏈都是重點。輪子最好是四輪的萬向輪,輕輕推就能夠自如地移動。老式的雙輪一般需要斜拉,靠人力拖著在偌大的機場里趕赴遙遠的登機口真不是開玩笑的。作為旅行箱上消耗最嚴重的部件,輪子的質量一定要過關,好的輪子聲音會非常小,大直徑的輪子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且能讓你省力不少。
現(xiàn)在的旅行箱拉桿一般都是內置的,這樣結構穩(wěn)定性會更強,多測試幾次鎖緊按鈕,拉桿伸出之后再測試一下穩(wěn)定性和平衡感。如果你也在旅行時碰上過拉鏈罷工的窘況,那么下次選購時一定會記得多來回拉動幾次,流暢、音小、咬合緊。最后,箱子的內在美不能忽略。箱子內部是不是也采用了結實耐磨的材質,是不是有多隔層設計,這些都是選購時需要格外留心的。
和收納達人一起開始打包行李吧!
曾經我也是個家中衣服書籍紛雜、人生各種亂糟糟的人,通過兩年的整理,我的人生變得大不同,所以希望通過整理術的分享,幫助更多的人獲得輕裝前行的人生狀態(tài)。
旅行清單也是有格調的
難道旅行清單也要定個格調嗎?是的,我心中追求的旅行風格一定要“輕裝前行”,攜帶必要的,舍棄可帶可不帶的。我們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旅行擁有一次美好的回憶,而不是被物品所拖累。當然也最好不要隨便從旅途中買東西回來。以前我經常看著什么都好,結果買太多,現(xiàn)在家里還有一兩年前旅行買回來的面霜、糖、鹽呢!說到底,一切的收納整理只是一遍遍詢問與解答“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列清單前,要先想明白這次到底是豪華游、休閑游還是窮游背包客的形式。我曾經計劃了一次馬來西亞自由行,當時既抱著休閑游的心態(tài),卻又想滿足省錢的愿望,所以帶著旅行箱和睡袋一起出門了。結果睡袋就在等早班飛機時用過4個小時,一路上又因為睡袋太占箱子空間,連想買的紀念品都放不下去,最后只能手里提著睡袋趕路,看起來特別傻。后來反思了一下,在旅行中老想省錢,又怎么實現(xiàn)小資情結呢?如果不睡帳篷,哪個旅館沒有被褥呢?如果決定來次豪華游,考慮到一路會采購大量物品,務必帶上最大號可上鎖的托運行李箱,最好選抗摔的硬面材質,還可以在最大號箱子里套一個中號箱子,這樣返回時就有兩個箱子用了。
如果是休閑游,就比較隨意了,帶上中、小號的箱子,再加個休閑背包就沒有問題了。如果突發(fā)奇想,想做一次窮游背包客,那么量力而行很重要。我曾經非常佩服歐美人四五十歲時背著幾十斤重甚至上百斤的背包到處窮游,看起來極為灑脫,于是30歲之前,我也買過登山包,出國時時常模仿背包客的樣子,結果到了30歲后非常后悔,如今雙肩勞損比較嚴重,所以年輕時的旅行也需要考慮到日后的健康。
另外,有人說當你和別人在一起時,有一半的自己就不再屬于自己了,旅行時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時列旅行清單,最好是大家有商量,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和父母一起出行時,由于子女和父母的價值觀不同,最好是避免給予對方太多的指導,否則會有列清單這么簡單的事情你也要來插手,是不是小瞧我的感覺。當有一方提出需要幫忙時,再提供自己的意見就好。
出行前一兩天開始收納整理
什么時候開始收拾行李最合適?雖然可以非常官方地回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一般更建議出門前48~24小時開始收拾。這樣,既不會因為提前很久就收拾好了,而在臨近出發(fā)日時,媽媽說那邊萬一冷你再帶件毛衣吧,爸爸說要不你再帶點茶葉路上泡茶喝,而陸續(xù)又塞進太多東西;也不會因為時間太緊而缺東少西。據(jù)我所知,身邊一些朋友習慣臨出發(fā)去機場前兩三個小時才開始動手收拾,有些人是因為拖延癥,有些人則比較想得開,沒帶的東西找地方買就行了嘛,但說不定恰恰忘帶的就是錢包。
實際收納時,一一核對你列的旅行清單,這時也是很好的查漏補缺的機會。另外,雖然列清單時各自為政,但當收拾行李時,適度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較少出遠門的家人,也許他正在為什么小事而煩惱也說不定呢。
最后的打包就是一次智取華容道
如果說之前的收納整理大都是體力活,那么最后放入旅行箱的過程絕對是一次對智力的考驗——哪個包和哪個包摞在一起正好最接近箱子的高度,如何留下最少的空隙,如何用小物填滿空隙?放入行李箱的基本原則:大號的物品先放,小的塞縫隙;重的放下面,輕的放上面;常用的放外面,不常用的放里面;怕擠壓怕皺的放隔層,不怕擠壓的塞四周,里外不留空。
基本上,你可以把旅行箱想做一個大杯子,先放大石頭、小石頭,再來沙子,最后當然只有倒水的余地了,這樣就能放入最多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