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中紅 (安徽省馬鞍山二中實驗學校 安徽馬鞍山 243000)
基于問題情境設置的初中生物學概念建構
——以“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第一課時)教學為例
段中紅 (安徽省馬鞍山二中實驗學校 安徽馬鞍山 243000)
以“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為例,探討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建構生物學概念,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
問題情境 理性思維 概念建構
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關注的是學生獲得的持久能力和品格,是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成果。這些素養(yǎng)的形成主要靠生物學課堂的有效學習來實現。概念教學和探究教學一樣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一種途徑?!读x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倡將這兩條途徑有機整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和進行科學思維的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概念教學以糾正、補充、完善學生的前概念,建構正確的認知為目標,意在給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及以后的人生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概念的建構是一個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的思維過程。那么,教師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思維過程的效率?教師巧妙設置問題很重要。下面以“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第一課時)為例,以問題作為學生的學習起點,活動、實驗視頻為橋梁,幫助學生建構生物學重要概念,巧妙設置問題來啟發(fā)學生思維。
在概念建構教學的初始,教師要完成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全面分析,既要思考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特點,又要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等,以便完成深入精準的概念解析?!吧窠浾{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其主要內容是了解“人體生命活動的協(xié)調有序主要依靠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并在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及神經元的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調節(jié)方式——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該節(jié)是課標中第五大主題——“生物圈中的人”的內容,和前兩節(jié)以及下一節(jié)“激素調節(jié)”一起,落實重要概念的建構——“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調節(jié)人體對環(huán)境變化的反應及生長、發(fā)育、生殖等生命活動”。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筆者利用本課相關的學生經驗做資源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上課開始時,教師突然喊班級某個學生的名字:“某某站起來”。聽到名字后,學生立即站起來。教師提出問題:他站起來的動作受哪個系統(tǒng)來支配呢?這個問題既涉及到前概念,又用學生自身的例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追問:人體有很多活動,無論是簡單的或復雜的,都是要靠神經系統(tǒng)來調節(jié),那么神經系統(tǒng)通過什么方式來調節(jié)?學生很迫切地想解決這個問題。一節(jié)課在看似簡單的問題情境中自然地展開了。
概念的形成應該是一個理性思維過程,而不是對定義文字表面的理解和記憶過程。概念教學就是要教師基于學生的前概念,根據新授課中概念構建的層次和需要,去組織素材、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事實素材中抽提和重組核心信息,構建正確的概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吸收的過程”,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過程并強調學習的主動性、情境性和社會性。概念教學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素材、設計活動,幫助學生主動建構概念的過程。而要有效實現這一過程,教師首先要明確構建某一概念的具體需要及方法,需要分析概念的內在和外延。
筆者不是讓學生看書找反射概念,也不是直接講授,而是組織學生體會膝跳反射活動,并設計一系列問題逐步引導,膝跳活動結束,依次出示以下問題:① 叩擊韌帶時,小腿有什么反應?② 假如不叩擊韌帶或叩擊太輕,小腿還會彈起來嗎?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p>
學生不能僅僅通過一個膝跳實驗得出反射概念,而要根據親身體驗,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教師將學生的回答寫在副板書上,追問:① 光、燙的東西、酸的食物等稱為什么?(刺激)② 針對一定的刺激,人體的反應有什么特點?(相同的刺激會產生相同的反應,學生很容易說出反應是有規(guī)律的)③ 針對一定的刺激,人體作出有規(guī)律的反應是通過哪個系統(tǒng)調控?學生上節(jié)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自然答出神經系統(tǒng)。④ 生物學家給這樣的生命活動命名為反射,請嘗試說一說什么是反射?根據以上多個例子的分析,學生能輕松地找出反射的共同點,整合概念,自然歸納反射的概念:人體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fā)生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教師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建構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生物學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有真實存在感,才有學習的興趣,才能真正提高理性思維。
初中生對于概念的學習,需要豐富的事實性知識來支撐。建構概念是對事實材料的分析、提取、綜合和歸納的過程,實驗對重要概念的建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概念教學中,有的只是學生聽老師講解,又回到以前的知識的機械性記憶。
教師提出問題反射活動是一種生理活動,任何活動依賴一定的結構,反射是在什么結構基礎上完成的?如果讓學生看書找答案,大部分學生看不懂,可能會一知半解;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講授,學生采用機械性記憶,提高科學思維則無從談起。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這個概念很抽象,學生很難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筆者利用了脊蛙反射的視頻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獲取支持概念的事實性知識作為例證,進行加工、整合、概括,逐步建構清晰、完整的重要概念,并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問題”是課堂上師生對話溝通、達成學習目標的主要載體。為了避免觀察實驗視頻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師設置了明確的問題串提高實驗課堂的效率,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和體驗,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
教師邊放視頻,邊分析,提出問題:① 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是什么?解釋去腦是為了排除腦對機體調節(jié)。脊髓的功能是什么?② 皮膚未去除前發(fā)生縮腿反射,去除皮膚后縮腿反射為什么不發(fā)生了?皮膚起什么作用呢?(接受刺激,產生沖動)③ 剪斷支配左側后肢的神經,為什么反射不能完成?(信息傳遞受阻)說明神經有什么作用呢?(傳遞信號)④ 脊髓被毀,蛙為什么就沒有反射?(接受、處理信號)
研究證明,完成反射需要依賴這樣完整的結構才能完成。教師出示膝跳反射示意圖,請學生找出這個反射和剛才分析的脊蛙反射的相同之處,提出問題:① 都有接受刺激的結構嗎?② 處理信號的結構是什么?③ 發(fā)生相應反應的結構是什么?④ 連接這三個結構、起傳遞信號作用的結構是什么?
教師出示一位學生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后來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的反射示意圖。并請學生分析這個實例。教師再出示這膝跳反射和縮手反射的結構示意圖,請學生找這些反射的共同點。
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一個反射活動的完成需要哪些必須的結構?并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引導學生歸納出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的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學生通過一個實例,難以形成概念。教師引導學生將實例進行比較歸納,找出共同點,最終自主建構科學概念,而不是死記硬背生物學概念。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概念,理解更加透徹,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次,進一步提高了理性思維。
課堂的尾聲如何處理也是一節(jié)課的重點所在。很多時候在課堂小結,教師僅僅是用簡單的大標題一帶而過。其實當學生建構了一些相關概念后,可能還會有點混亂。此時,教師提出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哪些收獲?嘗試用概念圖的方式來梳理一下今天的學習。教師利用概念圖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利于理性思維的形成,學生能直觀有效地把握這個概念體系。反射的概念圖如圖1所示。
初中生物學是以理性思維為主體的學科。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尋找有效幫助學生建構概念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fā)展,提高他們的生物學科學素養(yǎng)。
圖1 反射的概念圖
[1] 朱正威,趙占良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1-95.
[2] 朱正威,趙占良,譚永平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教師教學用書 (七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04-213.
G633.91
B
文件編號:1003-7586(2017)10-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