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高楚蘭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 福建廈門 361021)
廈門市中學武術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①
劉玲 高楚蘭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 福建廈門 361021)
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方法對廈門市武術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研究表明目前廈門市武術教學開展情況差強人意,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編寫校本課程,豐富武術的教學內容的同時,對武術教師加大引進和培養(yǎng)力度,為培養(yǎng)學生習武精神,終身體育鍛煉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廈門市 中學武術教學 現(xiàn)狀 研究
武術教學是中學體育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承載著中華武術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使命,因此,該文對廈門市中學武術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旨在指出中學武術教學存在的詬病,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廈門市中學武術教學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知網(wǎng)、萬方等網(wǎng)絡資源,查閱下載武術教學的相關文獻,并且在集美大學圖書館查閱武術教材、教學改革等書籍,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為論文提供了理論支持。
1.2.2 問卷調查法
對廈門市所有中學生和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發(fā)放問卷。
問卷的信度檢驗:采用復本信度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在同一時間里連續(xù)進行測驗,對兩個等值的題目不同的測量進行相關分析,求得調查的信度系數(shù)均在0.8以上,因此,測試內容有較高的可信度。
問卷的效度檢驗:在導師的幫助下采用專家測評的方法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評判結果如下:教師問卷8.5分,學生調查問卷8.7分。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軟件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繪制表格。1.2.4 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整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了整理,得出結論并提出建議。
2.1 廈門市中學武術教學實施情況分析
2.1.1 教材的使用情況
通過對學校的走訪調查,廈門市中學體育教材的選擇系統(tǒng)編教材,即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體育與健康》,其中田徑教學和三大球教學為必修,其他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關于武術方面的教材內容涉及太極拳、南拳等一些簡單的套路,內容不夠詳細,從而增加了備課難度,導致武術教學開展的困難相對較大。
2.1.2 教學內容的選擇
關于武術的教學目標的設定有5個等級目標,同時也允許各地、各校從該校的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和制作。在對廈門市中學武術的走訪調查中了解到,其教學內容基本按照中學課程標準進行教授,而自編的教學內容以及校本教材則相對較少,在關于教師選擇教授的武術內容方面,在調查的所有老師中,選擇簡單易學的組合動作的占57%,選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占32%,選擇比較實用的技戰(zhàn)術的占10%,選擇競技套路傳授的1%。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核心主要是傳授簡單易學易操練的武術動作和套路,以及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的的教學內容上。
2.1.3 教學考核評價的實施
教學考核和評價是對教學效果的直觀反映。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技能的傳授上,而且更應該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價值取向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因此評價以及考核的內容也應該非常全面。對教師的走訪調查中了解到他們對于武術考核的選擇有以下幾個方面:技能考試成績、學習態(tài)度、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其他。其中技能成績的評價占63%,學習態(tài)度20%,學生自我評價占10%,學生相互評價占5%,其他占2%。
2.1.4 教學場地器材的使用情況
教學的場地器材是武術教學得以實現(xiàn)的物質保障,隨著國家對學生體能的日益重視,學校也加大了對場地器材的投入。武術教學對場地器材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但是據(jù)調查廈門中學武術的運動場地、運動器材并不能滿足武術教學的需求,并且,由于氣候原因,梅雨季節(jié)的體育教學活動無法開展。
無獨有偶,隨著多媒體教室的引進,學??梢栽诙嘤甑募竟?jié)讓學生在教室內通過多媒體觀看教學視頻,讓學生對武術的技戰(zhàn)術有個直觀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武術的學習。
2.2 武術教師隊伍的情況調查
2.2.1 年齡結構及專項情況
年齡結構是教師隊伍中不同年齡段教師的構成比例,它不僅可以反映教師隊伍的科研水平,也是教師師資的構成部分,就廈門市中學體育教師的年齡結構來看,以中青年為主,年齡段在30歲以下的占絕大多數(shù),占40%,他們活力四射,充滿著蓬勃向上的激情,是體育教學中的新生力量。這些教師的教齡在10年以下,教學的經(jīng)驗相對不足,教學能力有待提高。30~40歲的體育教師占30%,他們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都很豐富,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是體育教師中的中流砥柱。41~50歲的體育教師占22%,還有8%的體育教師在50歲以上,這些教師的體力和精力不如前者,但是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能力,為體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各年齡階段的教師發(fā)揮著自己的優(yōu)勢,為廈門市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齊心協(xié)力、同心同德。對廈門市中學體育教師的專項調查顯示,以球類和田徑類的專項居多,分別占42%和36%,而武術特長的教師不足2%。
2.2.2 中學武術教師學歷、職稱情況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廈門市中學體育教師碩士以上學歷占21%,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占77%,占絕大多數(shù),??茖W歷的體育教師以及及其占1%,不難看出,廈門市的體育教師學歷以本科為主,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也有很大一部分。在對體育教師的職稱調查中可以看出,中教高級的體育教師占28%,中教一級的體育教師占39%,中教二級的體育教師占33%。具有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的人數(shù)超過總人數(shù)的一半。
2.2.3 體育教師對武術課的態(tài)度調查
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對武術教學開展的必要性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80%的老師認為非常有必要,12%的老師覺得有必要,只有2%的老師覺得沒有必要,還有4%的老師覺得無所謂。絕大多數(shù)的體育教師認為武術不僅可以傳承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是強身健體的重要手段。在對你是否愿意上體育課的調查中顯示,60%的體育教師愿意上武術課,不愿意的占40%,在問及原因時可知,愿意上武術課的理由由多到少依次排列為:可以強心健體、弘揚民族文化、學生喜歡、教學需要,不愿意上武術課的理由由多到少分別是:中考無武術考試內容、教學內容枯燥、武術動作復雜、教學吃力、沒有很大用處。綜上所述,對調查對象反映的這些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如何讓武術更好地在校園推廣,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2.2.4 科研能力和再教育水平
科研能力即獨立獲得知識和深入研究某項工作的能力,體育科研水平是衡量一個體育教師理論水平、學術水平和業(yè)務能力的重要標志。武術教師的科研能力直接關乎著武術事業(yè)的發(fā)展,論文的發(fā)表是促進武術教研活動的助推器,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70%的體育教師沒有發(fā)表論文,25%的體育教師發(fā)表1~2篇,5%的體育教師發(fā)表3篇以上,同時調查顯示,撰寫論文居多的多為高級職稱的教師,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為了評職稱才去撰寫論文,而在對沒有撰寫論文的體育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其教學任務繁重,課時量大,平時還要帶隊訓練以及課外興趣小組,沒有時間撰寫論文。關于繼續(xù)教育方面,廈門市教科院會定期對新進的體育教師在教學能力、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論與實踐等方面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對中學體育教師來說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很大的幫助。
2.3 學生對武術學習的態(tài)度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絕大多數(shù)同學表示喜歡武術,愿意上武術課。在問及為什么時,大部分學生覺得很酷,尤其是對功夫電影印象深刻,李小龍、成龍、甄子丹等功夫明星對學生學習武術的影響很大,在對功夫明星的崇拜中不難推出,學生對武術的渴望是達到強身健體以及防身的效果,因此,對單純的武術套路的學習不感興趣,比較注重實用性的技戰(zhàn)術的學習。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學生對武術存在著一些偏見,認為武術只是簡單的花架子,沒有攻防技擊的作用,這種理解是狹隘的,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武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武術的內涵加以滲透,這樣才更好地對武術進行傳承和發(fā)揚。
(1)廈門市中學武術課的教學狀況不容樂觀,武術教材的選擇缺乏靈活性,武術教學內容單一,武術課程的考核評價不全面,教學效果不理想。武術教學場地和器材的缺乏導致武術課程無法進行,但是,多媒體教室的運用可以很好地查漏補缺。
(2)廈門市中學任教武術教學的老師,大部分是年輕教師,以本科、研究生學歷為主,職稱比例合理,但是缺乏專項武術教師,不能滿足武術教學需要,同時沒有時間搞科研的問題,同時,廈門市對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是對體育教師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
(3) 學生喜歡武術課程的學習,但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是從功夫明星以及武俠小說中武術的得來的,因此,學生的武術的理解是狹隘和不全面的。
(1)廈門市中學武術課程在認真貫徹教學大綱的同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編寫校本課程,豐富武術的教學內容。
(2)提高武術的師資力量,招聘武術專項的教學人才,解決武術人才短缺的問題,同時,對現(xiàn)有的在職的體育教師進行武術培訓,提高武術教學水平。
(3)在對學校武術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對武術的套路等進行傳授,更多的是對武術的內涵,本身存在的積極意義和攻防轉換的效果加以詳解,扭轉學生對武術認識的偏差,培養(yǎng)學生習武精神,為終身體育鍛煉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1]文青云.湖南省益陽市初級中學武術開展現(xiàn)狀的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5.
[2]楊建營,邱丕相.“國家需要”對武術發(fā)展的驅動力探析[J].體育學刊,2010,17(2):94-98.
[3]肖亞康.對中小學武術教育開展情況的調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21):74-75.
G80-32
A
2095-2813(2017)02(a)-006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063
劉玲(1986—),女,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