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偉
全民健身背景下影響群眾素質偏低的主要因素分析
徐明偉
為探究制約全民健身效果的群眾自身內在因素,本文運用觀察法等對日常健身群眾、群眾健身方式、群眾健身過程中的常見行為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群眾對健康追求高對健身認識低,群眾對醫(yī)療依賴性強對健身缺乏持續(xù)性的耐心,群眾對健身效果急于求成對健身方式學習一知半解,以及群眾喜歡任性健身不科學健身等,是全民健身背景下群眾素質偏低的集中表現(xiàn)。建議:應通過科學健身的環(huán)境教育、公益教育、專業(yè)或兼職健身指導教育,以及群眾所在單位或小區(qū)自治組織的教育等來提高群眾素質。
全民健身;群眾素質;科學健身;社會公德
自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大眾的健康意識在不斷增強,其關注點已經不僅僅集中在生理健康方面,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只有實現(xiàn)身心健康素質的協(xié)調化發(fā)展才能更好的參與社會競爭。這時傳統(tǒng)的全民健身理念中存在的弊端就開始逐漸暴露出來,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不僅要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體育健身在改善人體生理素質上的積極作用,還要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其在促進人體心理健康上的重要職能,這樣才能將全民健身的綜合功能進行最大化的發(fā)揮。
造成健身過程中群眾素質偏低的成因,既有違規(guī)違章的惡示范的社會性的帶動因素,也有極個別群眾自身素質較低的負面影響。
1.1 對心理健康教育相對忽視,影響了人民群眾身心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
由于受傳統(tǒng)體育競技和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傳授體育競技知識和技能為主,在體育健康教育上也主要是關注人的生理健康,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是相對較低的。隨著近年來社會生活壓力的增大,社會差距的拉大,人們在面臨升學、購房、醫(yī)療等壓力時,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狀態(tài)上的失衡,參加體育運動能夠改善健身者的生理素質,及時排遣內心的不良情緒,但是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是相對有限的,沒有將“健康第一”的體育理念進行全面、深入的貫徹和有效的落實。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進程的不斷推進,雖然在全民健身事業(yè)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與提高,但是社會各界對全民健身成果的關注,主要是集中在對健身者數(shù)量提升和生理素質改善等顯性環(huán)節(jié),對社會大眾心理健康水平的關注度是相對較低的。
1.2 缺乏有效的體育組織和引導,導致健身者的行為素質偏差
隨著社會大眾健康觀念的不斷轉變,人民群眾對于體育健身的需求,也正在從欣賞向角度向著參與轉化角度的方向轉變,從“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再到“我愛健身”、“我會健身”,我國群從健康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新的增長點。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全民健身工程取得顯著成效,但在新形勢下,城鄉(xiāng)居民的健身活動以及很多體育項目的推廣,缺乏有效的體育組織和引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各類體育活動的開展水平,很多健身者的健身行為難盡人意,甚至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這與全民健身的初衷有點背道而馳。例如,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在城市的廣場舞的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參與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但是對于“噪音擾民”的不和諧問題也開始不斷見諸報端。究其原因,在于廣場健身舞的參與人數(shù)眾多,而城市的健身資源卻相對緊張,所以跳廣場舞的人只要是有點開闊地,無論是城市廣場、公園草坪,還是地下停車場,都有可能成為廣場舞的“舞臺”,加上缺乏相應的管理、引導與規(guī)制,很有可能導致社會的不和諧因素。再如城市里近年來興起的“暴走”,常常由于參與市民過多,經常橫穿道路、集體吶喊等,形成了嚴重的“擾民”問題,這表明上看是健身者的行為素質存在缺陷,但與體育健身組織與管理的缺位也存在很大的關系。
1.3 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讓全民健身存在體育道德風險
體育運動具有很強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但當前的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有所涉及,所以全民健身進程中關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開展是相對薄弱的,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體育文化的培養(yǎng),影響社會體育文明建設的進程,甚至會讓體育運動面臨道德風險。良好的社會體育文明,需要在全民健身進程中對體育文化的長期培養(yǎng),多弘揚和宣傳積極的、優(yōu)秀的、進步的、公平的和集體化的體育文化,增強全民健身的文明意識、規(guī)則意識和集體意識,這樣才能有效防范全民健身體育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道德風險。但是,由于平時對人文素質教育的不重視,我們發(fā)現(xiàn)在身邊其實存在很多有違體育道德的現(xiàn)象和行為,如裁判的不公正判罰,體育暴力事件的發(fā)生,群眾體育活動開展時的體育垃圾隨意丟棄等,這不僅有損全民健身的良好形象,還常常因為體育道德風險的存在,在社會上產生很多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對于青少年一代,會影響到青少年一代對體育價值觀、體育道德、體育精神的科學樹立,也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良好體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打造一個群眾文明健身、科學健身的文化氛圍,是提高群眾健身效果和群眾自身素質的基礎。
2.1 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的融入
在未來的全民健身事業(yè)中,要在強化全民健身意識培養(yǎng)的同時,積極融入體育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實現(xiàn)生理健康素質教育、心理健康素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機融合,而不是讓全民健身一直停留在“重武輕文”的層面,造成體育道德素養(yǎng)的無序流失。利用街頭公益宣傳活動、志愿者教育活動、電視網(wǎng)絡宣傳活動、微信朋友圈公益信息、微博公益信息、QQ群公益信息與QQ空間公益說說等,為廣大群眾營造一個學習人文、運用人文、踐行創(chuàng)新人文健身的文化氛圍,使群眾既能管好自己,也用于管好別人、感染帶動其他人都積極地行動起來,既做一個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公民,也做一個氣質高雅健康的健身群眾。
2.2 強化政府監(jiān)管
針對當前體育健身者的行為素質缺陷,究其原因是因為政府體育規(guī)劃與管理的缺位造成的,在我國的很多地區(qū)的很多體育項目的組織和開展上,基本處于放任自流的無序管理狀態(tài),容易產生不良影響。同時,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僅是社會體育的重要組織者、指導者,還是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的傳播者,對健身者體育行為的改善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倡導健康、文明、科學健身與生活方式的有力推動者。但是由于我國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整體數(shù)量偏少,人均占有體育指導員的比例比較低,所以無法針對不斷上升的全民健身需求實施全面的體育健身指導。 因此,政府的城管部門、公安交巡警、市場管理部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等,都要立足自己的職責積極地行動起來,把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隊伍建設,群眾健身場地秩序的維護與硬件管養(yǎng),群眾不良健身行為的制止甚至強制性處罰等切實地抓起來,使群眾既感受到政府的關懷,也感受到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措施的力量,減少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群眾健身的破壞現(xiàn)象。
總之,隨著全民健身進程的不斷推進,其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作用和職能會顯得更加重要,所以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不能僅僅停留在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理素質方面,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群眾心理素質、行為素質、德育素質、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有效預防和減少人民群眾在健身運動中出現(xiàn)的各種不和諧因素,讓全民健身運動成為體現(xiàn)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
[1] 王莉敏,王勇.全民健身的全面性與統(tǒng)一性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04):12-14.
[2] 穆旭,張磊.論民間樂器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轉化[J].體育文化導刊,2016(04):62-64.
[3] 王燕妮,左勇,鄔春蓉.體育特長群眾發(fā)揮表率作用的方式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04):18-20.
[4] 鄔春蓉.游戲性大眾體育項目的健身科學性展望[J].體育文化導刊,2016(04):32-34.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w Quality of the Masses i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Fitness
Xu Mingwei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herent factors of the people's self-constraining effe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observation method to study the daily fitness mass, mass fitness methods and common behaviors in the process of mass fitnes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sses pursuit of the health is high but the fitness awareness is low, the masses rely heavily on health care but lack of sustained fitness of the patient, the masses like the headstrong fitness, unscientific fitness, etc., which are the main performances of low fitness concentration background of mass. Suggestion: the quality of the masses sh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fitness, publ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or part-time body-building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of the units or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of the masses.
the national fitness; mess quality; scientific fitness; social morality
徐明偉(1982-),男,山東臨沂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School of P.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Sichuan,China.
G812.4
A
1005-0256(2017)01-0098-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