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顏博 張洪波 連 洋
(黑龍江大學體育教研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新媒體信息時代下的新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蘇顏博 張洪波 連 洋
(黑龍江大學體育教研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高等學校體育教育作為高等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隨時代發(fā)展并不斷改革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為此,運用新傳媒相關手段和功能來推動校園體育教學建設,以推動素質教育和全民健身計劃的落實,最終實現(xiàn)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促進師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實踐經(jīng)驗和參考。
新傳媒;體育教學;改革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著重體育技能的短期傳授、忽視體育的終身作用、體育教學內(nèi)容繁雜、理論教材不系統(tǒng)、不全面等問題,課程設置也存在不合理之處:一般高校僅在低年級開設體育課,高年級與研究生幾乎沒有體育課;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多實行集中授課,忽視個體差異。這限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使得現(xiàn)行高校體育的定位出現(xiàn)偏差。同時由于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差,運動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因而缺乏體育鍛煉,這些都是導致大學生體質狀況下降的原因。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網(wǎng)絡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成為人們信息交流和人際交往不可缺少的常用工具。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接觸手機以及網(wǎng)絡的頻率已經(jīng)遠遠高于紙質印刷品、報刊、廣播、電視等傳媒渠道[2]。新媒體的運用除了傳播有效的知識外,還轉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這種精神意識上的轉變就是一種隱形傳播理念的發(fā)展。因此為適應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做好社會與學校的銜接橋梁作用,有必要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改革。那么高校體育教學的哪些方面需要借助新媒體信息來改進?對于教師和學生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如何利用網(wǎng)絡工具改善高校體育改革等等,這都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所采取的主要教學措施和教學理論多是根據(jù)國外一些著名教育學家的相關理論來完成的,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教師,學生則處于一種極為被動的狀態(tài)之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出來,學生的天賦和學習熱情在很大程度是被壓制的。體育教學作為激發(fā)人們熱情和運動情緒的相關項目,需要更好地引導人們進行鍛煉,而對于大學生來說,體育運動如果被看做是一種單純的、孤立的、凌駕于教學之上的東西,則體育本身的趣味性等就會消失,而枯燥和乏味的鍛煉內(nèi)容也無法激發(fā)人們的學習熱情。新媒體就是借助目前的高科技,以信息技術為引導,以人們的需求為基礎,通過教學創(chuàng)新來更好地開發(fā)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所謂的新傳媒是指把產(chǎn)品或服務具有代表性的視聽符號融入視聽媒介中的一種隱形傳播方式,這一方式可運用于電影、報紙、網(wǎng)絡、平面媒體、手機短信和微信等一切可能的載體中來達成一定信息的傳播手段[4]。統(tǒng)計表明,大學生的價值觀 90%以上的內(nèi)容是由媒體給予的,媒體已成為了高校教育引導大學生必須占領的重要陣地。隨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學校教育中的逐步確立,學校體育也必將從以前單純追求體質發(fā)展和技術傳習,轉變?yōu)樵谛旅襟w的健康觀指導下的體育教學[5]。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以校園網(wǎng)為載體的校園網(wǎng)絡媒介以及手機網(wǎng)絡,通過QQ 群、微博、微信、BBS論壇等途徑獲取體育知識信息,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植入式”新媒體技術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讓校內(nèi)大學生全面了解體育技能和體育與健康知識,生動、直觀、形象、全面地展示體育運動和校園體育文化的過程,逐漸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學習方式,形成開放式、個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學習模式。因此,“植入式”校園傳媒體育課程將對傳統(tǒng)體育課堂教學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結構乃至學校體育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校園傳媒以它特有的豐富手段——生動的文字、激昂的聲音、精彩的畫面等等,通過校報、校園電視、校園廣播、校園網(wǎng)的資源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向師生傳送最新國內(nèi)外熱點體育資訊,提供廣泛的體育文化信息,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更快更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增強健身意識,規(guī)范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水平,激勵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可以充實和更新體育教學內(nèi)容、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全面和更有效地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能迅速反映校內(nèi)外最新體育科技文化動態(tài),使其成為校內(nèi)和校際間學術交流的橋梁和媒介[6]。
校園媒體應當成為先進文化的載體。新傳媒通過標語、圖片、廣播、網(wǎng)絡、報紙等媒介,對學生進行定期的、系統(tǒng)的體育文化宣傳和滲透,使校園主體充分了解本學校輝煌的校園體育文化歷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從而提高校園體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運用廣播、電視、網(wǎng)絡、手機等宣傳媒體,宣傳我國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勇敢拼搏的精神獲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形成和完善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學校舉辦的各項體育比賽中,校園媒體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能弘揚體育文化精神,給人以精神的文化熏陶與濡染,引起審美主體心靈上的愉悅,引導學生通過公平競賽、遵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的體育道德精神,培養(yǎng)高尚的體育道德風尚。
近些年,隨著國家對體育教學、大眾體育重視程度的提升,多媒體、網(wǎng)絡信息等教學手段不斷革新,體育教學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高校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也在新時代之下凸顯出更加明顯的特征。如何借助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理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新的教學特色,更好地增加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形成更好地體育教學模式,成為未來體育教學發(fā)展的關鍵之所在。第一,教師可依靠多媒體設備,通過運動視頻欣賞、圖形或動畫演示體育動作全過程,生動形象地全面展示體育運動和校園體育文化的過程,逐漸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式學習方式,形成開放交互式的自主型學習模式;第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梢越柚⑿诺裙娖脚_,建立學生和學校、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機制和交流平臺。在微信公眾平臺溝通機制下,學生可以隨時和教師進行溝通,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意愿傳達給教師,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針對性;第三,教師要借助網(wǎng)絡媒體平臺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管理和評價,尤其是要對學生體育測試工作進行統(tǒng)籌管理和實時監(jiān)控,而且,應該借助平臺向學生傳遞正確的鍛煉方式,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掌握正確的鍛煉方式和方法。
校園傳媒作為學校的思想教育陣地和輿論宣傳工具,承擔著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的責任與使命。作為弘揚校園文化主旋律的校園傳媒,既是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的重要陣地,又為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起到促進作用,在建設校園體育文化中居于顯要位置。一方面,體育文化的教學與傳播是高校里不可或缺的一個科類,體育文化的傳播也搭載著這個平臺不時的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高校師生們受過較好的大學教育,對事物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具備獲取各類信息的加工能力,每個獨立個體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反饋者,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輿論的分散性和多元化,倘若論壇管理者和高校相關部門不加以管理,這種分散性和多元化有可能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嚴重的話可能引起論壇中輿論的混亂和無序。因此,高校體育管理者要密切關注各類體育信息、事件的發(fā)展方向,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和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相關的網(wǎng)絡輿情里來,在輿論宣傳中強化正面信息,消解負面信息;對網(wǎng)絡輿情的干預要做到及時、恰當;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體育文化傳播健身意識,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氛圍,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另一方面,要隨時關注國內(nèi)外體育新聞事件,努力把握社會和校園熱點問題,及時更新信息,并注意進行相關引導,組織開展一些新穎、主題積極向上的體育活動討論。變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單向灌輸為互動引導教育。互相關注、評論、轉發(fā)、發(fā)起話題等功能使體育信息的傳遞成為雙向。通過評論、相互辯論、轉發(fā)等方式發(fā)表個人的觀點和看法,能使大學生對某一體育運動問題的看法更深入、全面。讓學生們在親切輕松的氛圍中討論問題、獲取知識,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這無論是對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還是高校體育教學,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是一個嶄新支持。
植入式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說“微電影”催生了“微教育”的誕生和發(fā)展。隨著大學生校園微電影的不斷發(fā)展,各種類型的片子層出不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是勵志片,而勵志故事最好的背景載體無疑是體育運動[7]。那么,為什么要拍攝和觀看體育勵志片呢?體育業(yè)和影視傳播業(yè)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也許這類影片最能淋漓盡致的詮釋崇尚個人奮斗和草根英雄的體育精神,以輕松直接又熱血勇敢的方式傳達出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為的就是激發(fā)同學們的體育精神。
[1]馬婷.新媒體時代校園傳媒聯(lián)動建設研究[J].蘭州學刊,2013( 6).
[2] 張輝.校園傳媒在湘西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價值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 4).
[3]葉清華.素質教育理念與高校體育網(wǎng)絡課程改革[J].體育學刊,2001(6).
[4]植入式廣告的概念和分類[EB-OL].http:// www.100xuexi.com [2010-05-30].
[5]李躍平.論高校校園傳媒的育人功能[J].湖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2).
[6] 張輝.校園傳媒在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及策略——以吉首大學為例[J].管理觀察,2010(4).
[7]尚志強.中美體育電影對比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4).
New College PE Reform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Information
SU Yanbo, et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Heilongjiang, China)
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項目批準號2016B058),黑龍江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QW201506)。
蘇顏博(1983-),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