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學校,226014)
拓展體育游戲的妙招
張燁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學校,226014)
體育游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被廣泛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它給教學任務的完成帶來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經常重復地玩同一種游戲,學生會產生厭煩情緒。因此,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應了解學生參與體育游戲的目的,隨時關注游戲中的具體情況,及時收集游戲中的反饋信息,根據課堂教學任務、游戲的性質、學生的情況,對游戲的活動形式、動作方法、規(guī)則等進行拓展,使每一個游戲都能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確保他們的學習樂趣,從而使他們以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課堂練習,順利完成課程學習目標。
“奇”即新奇,在體育游戲教學中,設計或采用一些與日常行為習慣不一樣的動作,如:“原地轉法”游戲中的俯撐鐘點轉、合作斜拉轉、半蹲的單腳支撐轉等;一些難以協(xié)調的、違反常規(guī)的動作,如:腹部夾球的“山羊式運球接力賽”游戲中的四肢著地,用額頭運球動作。這些新穎的動作讓學生感到新奇,引發(fā)大腦皮層的興奮與無意注意的指向和集中,激發(fā)他們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從而對游戲活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游戲中所采用的動作如果太簡單,學生會覺得沒意思,而太難他們又會喪失信心,因此我們要設計一些讓學生經過努力才能完成的動作,如增加一些“驚險”動作、采用一些限制條件、提出一些要求等方法來適當加大動作的難度,這些“難度”會使學生出現(xiàn)緊張、興奮以及集中注意力,并在對新動作的挑戰(zhàn)中獲得精神上的刺激和愉悅。
“景”就是運用假設與虛構的方法,賦予游戲以某種表演的故事情節(jié),并以此來制造和渲染游戲的緊張歡樂氣氛。學生在游戲中將自己裝扮成某種動物或其他角色,并在游戲活動中嘗到解脫自我、變成“別人”的欣喜,從而在身心愉悅、快樂自信中,掌握更多、更好的體育技能。在體育游戲中可運用的虛構的方法有:
1.人物假設:將參加游戲的學生假扮成其他動物或人物,如“狐貍守窩”“我是灌籃高手”等。
2.器物假設:將體育器材假扮成其他器物或動物,如將幾根長繩結成高低不一、縱橫交錯的“蜘蛛網”,讓學生進行鉆、爬練習。
3.動作假設:將人的動作或手勢假設成其他動作或器物,如在“穿越拱門”游戲中,利用2人雙手搭成的障礙“拱門”。
4.信號假設:用聲音信號表示各種假設的情況,如在“大小燈籠”游戲中,仔細聽對方的聲音,快速做出相應的動作。
5.符號虛構:用石灰粉在游戲場地上畫線條或符號,表示各種不存在的地形或器物,如在“擊靶”游戲中,用不同半徑的同心圓表示“靶子”及環(huán)數。
“賽”是指在游戲過程中引進比賽機制,并通過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約束學生的行為,維護游戲的安全,確保游戲達到某種既定目標。游戲的組織者可以引導學生自己修改或補充規(guī)則,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體力活動與智力活動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還能使學生在熱烈競賽的氛圍中調動潛能,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如:發(fā)展學生跑的能力、培養(yǎng)集體協(xié)作精神的“曲線跑比賽”游戲,教師不提要求,先讓學生根據場地的布置自主進行游戲,然后在比賽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啟動時間不一致、曲線跑時會碰到障礙架、跑動過程中隊伍會散開或排列順序亂了、排頭和排尾順序混亂等現(xiàn)象而引發(fā)的不公平判定,此時再引導學生了解公平競賽的體育原則,并根據引發(fā)的不公平的現(xiàn)象而修整游戲比賽規(guī)則:
1.聽到哨音才可以在規(guī)定的線后出發(fā),否則回來重跑;2.曲線跑時不得將障礙架碰倒,否則把碰倒的障礙架扶起、放回原處才可繼續(xù)前進;3.跑動中隊伍不得散開或顛倒順序,否則必須在原地重新集合后方能繼續(xù)前進,4.過終點線時必須由排頭學生引領,整個隊伍越過終點線方算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