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
中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直接決定了民族的興衰存亡和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茁壯成長時刻關系著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世界的和平與進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躍式發(fā)展,在信息共享時代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造成的失衡性和差異性以及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等問題開始慢慢暴露出來,比如未成年人開始出現(xiàn)“早熟”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生理及心理兩方面,未成年人犯罪數(shù)量每年呈上升趨勢,犯罪主體的年齡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等等現(xiàn)象,并且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在社會上一直備受關注。中小學生正處于向成年人過渡的階段,身體機能及心理等方面都尚未發(fā)育成熟,也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中小學生中如何培養(yǎng)和弘揚民族精神,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因此,中小學應當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教育,把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此階段教育的主題,并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中。
本文通過研究對中小學武術教育的相關價值發(fā)現(xiàn),中華武術是歷經數(shù)千年遺存下來的中華民族的寶貴物質財富,中華武術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已遠遠超出了武術本身的價值,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代表。中華武術的拳種種類繁多,獨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不僅具備多元的鍛煉價值,它還是幫助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至今在對中華武術的結構劃分上存在好幾種說法,但是都把結構分為三種,龔雙安把武術結構分為技擊層、文化教育層、道德文化層;高志把傳統(tǒng)武術文化結構分為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李成銀把武術文化的結構分為武術技擊觀、武術倫理觀、武術價值觀等其他學者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雖然每個學者說的結構都存在區(qū)別,但每種都存在共通性。這表明武術不僅僅是簡單的肢體動作,還具有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中華武術因復雜的結構又導致了其多樣的屬性,比如具有文化屬性、藝術屬性、體育屬性以及教育屬性等,所以中華武術因復雜的結構和多樣的屬性直接決定了中華武術教育具有多樣性的功能。
中華武術從遠古時代走到今天,歷經數(shù)千年,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凝結了無數(shù)祖先們智慧的結晶,融入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蘊含著華夏文明所獨有的文化體系和思維方式。武術不是一項單純動作技術練習的體育運動項目,而是一項斗智斗勇的運動項目,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的著作《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被稱為中國古典軍事文化著作,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體現(xiàn),在武術教學中,學生們通過武術戰(zhàn)術的學習無形中使他們了解了傳統(tǒng)軍事文化,所以說中華武術教學過程就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過程。習武不僅僅是為了達到防身、增強體質和提高身體素質等單純的以健身目的,而是在習練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和鍛煉了習武者堅忍不拔的毅力,堅持不懈的恒心,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武術在形成及演變過程中,因中國歷史悠久和幅員遼闊的特點,使得武術流派拳種眾多,受地域影響,各流派拳種各具特色,獨具自身魅力。武術項目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如技術、戰(zhàn)術、體能、智力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求習練者這些因素全面發(fā)展,共同提高。另外,在武術戰(zhàn)術的學習過程中,也有助于學生智力的的提高。
中華武術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孔子曰:“君子以義為上”,這也就是為什么說“習武先明德”。習武者首先要尊師重道、誠實守信、不驕不躁和助人為樂的道德情操,自古至今,正宗的傳統(tǒng)武術人都有一顆忠貞的愛國心,回響在歷史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都起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長期的習練,習練者也具有頑強拼搏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學生通過長期練習,可以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使機體內各器官功能及各組織得到鍛煉,同時使學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韌等身體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武術教學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傳授武術道德禮儀修養(yǎng)、武術動作技術以及武術文化理論知識等具體內容而達到育人的目的。武術的教學過程中都在圍繞著以民族精神和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中心而開展,是幫助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1]胥春華.論太極禪課程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設的必要性[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
[2]關博,楊兆山.武術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OL].體育與科學,2014,35(3):83-87.
[3]李印東.武術釋義[D].北京體育大學,2006.
[4]胡平清.武術教育在學校體育中的功能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5]《關于學校武術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研究》課題組.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狀況調查研究[J].體育科學,2009.
[6]張婧,賽自華.中小學武術教學與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J].搏擊·武術科學,2005.
[7]龔芩.責任倫理視域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