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玲
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郭春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國之根本,是關乎國家的未來。我國幾千年的教育需要改革。時代要求我們教育者應該培養(yǎng)出適應新形式發(fā)展的新型人才。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轉變。特別是課程改革后,對初中階段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實行全方位的改革。
課改 政治 課堂教學 主導地位 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學。首先要讓學生重視基礎性學習,讓他們聽老師講授、讀相關內容、做練習等這些要做到位。然后再訓練他們的答題能力,并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讓學生大膽的把所學的東西說出來,通過這種方式來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其次,學生在主觀題答題方面也非常吃力,答不完整或者表達不明確。為了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俗話說的好“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這里雖然強調個人的作用,但師傅的作用也不可輕視。在教學中老師的主導作用要發(fā)揮得很好。首先我們教師要明白老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課堂上老師不能以老師的講解為主,主要以學生的學為主,要打破以前那種“滿堂灌”的模式。初中政治課所學內容雖然有很多是與國家政策有關,很多人認為只要用心記憶政治就能夠學好,其實不然。初中政治課程要想學好并不容易,老師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為,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初中政治課程中涉及的“我國的民族政策”,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為什么少數民族在升學考試的時候可以享受加分待遇,但是國家對漢族人民有歧視?面對學生對民族政策的不理解 ,老師則可以引導學生追溯中國少數民族的歷史,對少數民族有了全面理解后才會理解國家的民族政策。學生只有了解了少數民族的歷史,以后再遇到類似于民族政策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地去解答。所以說初中政治課教學老師的主導作用的發(fā)揮非常重要。在課堂上學生進行自由談論時也應該指導,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以免學生“各自為政”借討論之名去討論與學習無關是事;如果分組不恰當,學生討論的結果也會不盡人意。學生的答案我們老師不能全盤否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更不能無原則的肯定表揚學生。雖然在課堂上我們應該以表揚為主,但是一定要值得表揚方可表揚。
學生是真正的學習主人,老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是為了讓學生能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具體運用到實際學習中,能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維護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不能越俎代庖。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確立一種現代的教育本質觀。教育到底是什么?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教育是一種與學生之間的“授受”活動。教育的結果,是學生學到了什么,主要取決于教師教了什么以及教得怎么樣。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發(fā)揮學生的改變主體作用,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要指導學生多方面去考慮問題。初中政治課程中涉及到一個內容是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少生優(yōu)生。很多學生對這點不理解。因通過學習,學生懂得了每個人都有人權,而且生育應該是婦女應該享有的權力,國家為什么要剝奪。還有就是怎樣才能做到優(yōu)生?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會各抒己見,經過討論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都得到了培養(yǎng)。也更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我們應該打破原來那種“分是學生的命根,考是老師的法寶”的傳統(tǒng)觀念,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全方位的。老師不能只單單憑借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優(yōu)良。分數固然是學生平時學習的成績的檢查,但是那只是其中的一種檢測方法,對學生成績的評價還有很多方式,只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初中政治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涉及到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概念的理解,答題能力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平時進行多學習,多練習,多積累。比如說我們平時上完一個單元后首先可以進行基礎知識的檢查,對考試成績好的學生老師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以此來鼓勵所有學生認真,踏實地學習。但決不能因為基礎沒有記好就對學生進行全盤否決,我們還要看學生的答題情況,如果做的比較好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多做練習,多閱讀課外書籍以此來鼓勵學生課后多看書,讓學生養(yǎng)成愛學習愛看書的好習慣。答題中語言的組織也是關鍵,我們主張以表揚為主,但是對于語言組織一般或者說不是太好的,如果學生某些題答的非常好老師也應該給予表揚這樣才會鼓勵學生平時多去積累,多練習。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才會讓學生喜歡學習政治,政治成績也才會提高。
政治新課程,就像一縷春風,給教育帶來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紅柳綠。讓學生感到學習不是那么枯燥無味,讓學生喜歡上了政治課。同樣政治教師也同樣感到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新課程在為政治教師開創(chuàng)新天地的同時,也給政治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瓶頸,活躍教學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是擺在每一個執(zhí)教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政治教學要以人為本,滲透人文精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促進政治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培養(yǎng)信息化人才;優(yōu)化教學評價,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相信課改會讓我國的教育蒸蒸日上,讓祖國的未來更加美好。
[1]陳進.教師體態(tài)語言芻議[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05(.
[2]劉艷玲,宋璐.品德課堂即時評價的問題[J].中國德育,2009(08(.
(作者單位:邢臺縣路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