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磊
關于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幾點思考
侯 磊
當下,我國過快的生活節(jié)奏導致了大學客觀教育的缺失,同時學校也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導致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淡化,從而屢次出現(xiàn)駭人聽聞的事件。在文章中,筆者將立足于社會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展望當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淺談大學生責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共同來探討責任教育的幾點要求。希望能為我國大學生責任教育起到一些作用。
大學生 責任教育 思考
隨著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超級大國的地位也賦予了我國當代大學生更高的榮譽和更嚴格的要求,并且責任是每一個人在社會中理應承擔的義務,所以對于大學生的責任教育則成為了當下各大高校刻不容緩的任務。各高校應該依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之當下學生成才的規(guī)律,通過新時代的要求,將之培養(yǎng)成一名關心國家時事,關心人民思想認識的新時代的大學生。
結合當下大學責任教育的特點和筆者從業(yè)的經(jīng)歷,筆者認為大學生責任教育的現(xiàn)狀有: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們從高中進入大學后,大多都離開父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成長。從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來看,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則成為了當前更重要的任務。大學生與社會的交叉面迅速拓寬,聯(lián)系更加頻繁,不僅要與同學、室友相處,還要積極參加各種學生活動和社團活動。[1]高校對社會實踐育人的日益重視,使得大學生擁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走出校園,到社會中去接受教育、增長才學。這就決定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不僅是通過學習習得的,還有更廣泛的途徑,如參加社會實踐、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活動等。
針對以上筆者所分析的大學生教育現(xiàn)狀,加之筆者從業(yè)教育方面多年的觀察與研究,筆者認為大學生職責教育的問題有:
(一)教育取向偏差的問題
經(jīng)過十年寒窗苦讀,我國教育的大環(huán)境使許多孩子及家長成為唯分數(shù)論者。[2]應試教育體制更讓許多高校仍以學業(yè)成績、科研成果的數(shù)量作為衡量尺度,受到這一教育取向的影響,讓學生為了評獎評優(yōu)和獲得資助而專攻學習。家長和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將關注的目光投向?qū)W生成績,而淡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使學生對人和事的情感越來越淡漠,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但是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他們看到的往往并不完全是真實的世界,而且網(wǎng)絡的虛擬性會助長大學生的放縱心理,以至于無視社會制度的存在。
(二)教育活力不夠的問題
當下在一些高等教育學校中,依然采用老套的制度,陳舊呆板的說教讓思想活躍的當代大學生感到反感。而信息時代平等互動、真誠坦率的教育尤其重要。[3]另外,學校和練中受到教育和引導比較少,從而造成大學生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的意識普遍較差,依賴意識太強,責任意識太弱。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非常溺愛。一跨進大學的門檻,很多家長認為他們上大學后就是一個成人了,應該懂得關心和理解父母。然而,多年父母生活上的大包大攬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青年大學生情商發(fā)展受到嚴重限制和阻礙,認為無論父母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的,缺乏責任意識。
針對以上筆者所分析的能夠?qū)ΜF(xiàn)階段的產(chǎn)生影響的幾方面因素,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而對大學生責任教育進行有效的改善:
(一)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是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因此,高校應將實現(xiàn)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主導教育思想,優(yōu)化大學生教育方式,完善大學生知識和能力結構,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注重對大學生政治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信念,引導大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此外,高校要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提升能力,學會為人處世的原則。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力度
社會責任感的本質(zhì)特征告訴我們,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的關鍵。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有了用武之地,大學生可以從中體驗到履行社會責任帶來的價值感和使命感。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總結反思,可以加深對國家、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高校學生支教、送知識下鄉(xiāng)、志愿行動等活動,都展現(xiàn)了學生的風貌和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情懷。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的大學生責任教育還面臨著許多實際問題。各大高校應該堅持科學發(fā)展之路,既培養(yǎng)學生們立德樹人的內(nèi)在要求,又要提高學生們自覺接受社會賦予的歷史任務的外在重任。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大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效家園、報答父母,才能讓我國大學生將社會責任感轉化為肩負的使命,才能順應新時代的要求。
[1]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fā)展道路[N].京華時報,2016-12-9:51~52.
[2]中共中央關于印發(f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1(32(:21.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N].人民日報,2010-7-30:31~32.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yè)大學明德學院)
侯磊(1988-),男,陜西合陽人,學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