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龍 萍
大學是人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大學生將完成從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形成未來發(fā)展的良好心理素質將逐步走向獨立。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大學生容易產生心理困惑,這對大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是相當不利的,所以高效要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的發(fā)展,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大學生 心理健康 現狀 對策
大學生處在身體和心理都在逐步發(fā)展的時期,為保障大學生健康的發(fā)展,各個高校開展了對大學生心理檢驗的一項標準,這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保證其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指標。
(一)學生心理測驗不全面
心理測驗是測量學生發(fā)心理狀況的主要工具,科學地使用心理測驗,可以使教育者全面了解學生,也能促進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但是,目前在我國高校中開展大學生心理測驗的數量很少,用心理健康測量量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量的高校就更少了。除此之外,關于學生接受心理測驗的準確性和可信度等等存在一些問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片面
目前有一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理解不夠全面,在開展工作時也存在誤區(qū)。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醫(yī)學化傾向嚴重,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來,許多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在大學生自身上,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咨詢里,這樣做,即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又使學生害怕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交流,怕別人把他當成心理疾病患者,對心理咨詢室更是害怕。另一方面,就是把心理咨詢納入課程教學,老師的教學不靈活,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最后學生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心理課程的教學在促進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
(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專業(yè)素質缺乏
老師隊伍是學校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內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質高低和專業(yè)水平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順利的開展。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存在一些問題。其一是數量短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一些德育、教育學教師兼任的,一身兼任兩職這對于老師來說身體和經歷吃不消,而專門從事心理學教學的老師卻少之又少。其二是老師專業(yè)素質普遍不夠高。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大多數都不是本專業(yè)出身的,有的是各學科的教師,有的是學生的管理干部,有的則是基層德育工作的人員,沒有專業(yè)知識作為基礎,導致經驗不足。
(一)建立大學生的檔案,有針對性的指導
大學生心理檔案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來的,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是為了科學和全面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材料,主要包括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的材料,心理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心理測驗的結果等等。充分利用大學生心理檔案,有利于全面客觀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科學的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要全面的建立個人的心理發(fā)展檔案,找到問題的根源。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應該注意要把三種方法相結合,首先是松弛療法,就是讓咨詢者的心理要進入一個放松的階段,其心理建設很容易被打破的情況下,運用這種療法是比較有用的,可以使大學生用最自然的情感表達自身最真實的看法。第二個就是體育運動療法,讓大學生放松心情,改善偏執(zhí)的情緒,還可以增強意志品質,提高其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體育運動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轉移,情緒得到正確的發(fā)泄,方法正確的話們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全面健康發(fā)展。最后就是運用音樂療法去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音樂可以陶冶情操,開發(fā)自身的智力,消除緊張,促進放松等好處,大學生用音樂療法可以改變情緒低落的現狀,投入到音樂帶給人的寧靜中,有利于其積極情緒的強化。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素質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教學隊伍是非常重要的,把能否獲得心理學教師的資格證看成一個硬性的標準,來衡量從業(yè)教師的水平如何。高校應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育相結合,并在培訓中注重師資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使實踐在科學理論的帶領下逐步的開展,而理論也要在實踐中不斷升華。還要加強對心理咨詢師的理論教育,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加強大學生的黨性教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教學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也是不同的角色進行互換的,所以,教師應該適應在教學中的多重角色,明確方向努力的實踐,積極參加大學生心理建設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正能量,形成正確心理教育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調整學習心態(tài),推動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大學生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大學生要參加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更好的與社會真實的接觸,從對社會的了解再到全面真實的認識自我,找到自身個社會相結合的點,逐步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
[1]杜文東.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2]張衛(wèi)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2015.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龍萍(1991-),女,漢族,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