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華
文學欣賞中關于詩歌欣賞教學方法的探討
袁月華
本人從事文學欣賞教學多年,講授過許多版本的文學欣賞教材,這些教材大致按文學體裁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賞析五個部分內容,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校教務科的安排,要求教師用一個學期講授完大部分篇目,下面本人就文學欣賞中的詩歌欣賞的教學方法,粗淺地談談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方法思路,拋磚引玉,供同行們參考。
文學欣賞 詩歌欣賞 教學方法
采用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即背誦。因為古語說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恐怕是一條顛簸不破的真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詩歌更是如此。詩歌部分的內容從《詩經》開始,到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選錄的都是一些膾炙人口的篇目;現(xiàn)、當代詩歌部分選錄的也是一些經久不衰的詩歌。這些優(yōu)秀經典的詩歌猶如奔流不息的長江兩岸一幅幅壯美的畫卷;又猶如浩瀚無際的夜空中一顆顆閃閃發(fā)光的星星;還猶如波濤翻滾的大海中一朵朵潔白的浪花,我?guī)ьI同學們一路欣賞,一路仰望,一路采擷。
采用“旁征博引,互相比較”的方法,以擴大同學們的知識面,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把同一作家的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詩作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同學們深刻體會作者蘊含其中的濃烈思想感情。
(一)橫向比較
把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進行對比,如蘇軾的兩首《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比較。讓學生很容易理解同一作者由于心境不同,寫出豪放派和婉約派炯然不同的風格。
(二)縱向比較
當講到中國古典詩詞時,我還會采用縱向比較的方法,比如在講《詩經》、漢樂府民歌、唐詩、宋詞時,我借用啟功先生的《講唐代詩文》中的一句話:“唐以前的詩是長出來的;唐人詩是嚷出來的;宋人詩是想出來的;宋以后的詩是仿出來的”。
在老師講解以后,還可以讓學生們展開討論。如我在講完宋詞以后,特意抽出點時間讓同學們討論,請大家談談:“在宋詞里你最喜歡哪位作家、哪篇作品、哪句名言?”學生們熱情很高,積極踴躍地站起來發(fā)言。大家談了宋代的柳永、秦觀、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岳飛、陸游等大詩人的作品,有同學們在初中階段學過的和沒學過的,說得都很好。比如有位同學不僅說了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還說了毛澤東的那首著名的《卜算子·詠梅》,并且對這兩首詞的思想意境進行了比較,而且還說的頭頭是道。
比如,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教學。在講到唐詩時,我利用教室的多媒體網絡資源,找出有關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的大型錄像片《唐之韻》,放映給同學們觀看,這樣能夠更加直觀地欣賞、學習。這就避免了枯燥單調的說教方法。另外我還利用教室的無線網資源,在講到李白的《將進酒》時,在網上搜索到演員濮存昕關于《將進酒》的朗誦表演視頻,鏈接播放給同學們欣賞,同學們非常認真地觀看,這樣不僅加深了對這首詩的印象,學會了正確地朗誦,還讓同學們在聽覺上獲得了極大的審美享受,并學會了如何充滿激情地有表演地去朗讀。
如在講到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還有講到元代散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時,我在讓同學們理解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充分大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寫篇讀后感或賞析之類的文章,并且再配上一幅畫,也來體會一下古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情趣。同學們很認真,各自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互相競賽,爭先恐后地完成我布置的作業(yè)。有的用白描手法繪成圖畫,有的用蠟筆畫畫,還有一些有繪畫基礎的同學采用水彩筆畫畫,將人物、背景、意境畫得栩栩如生,相當有水平。
中國古典詩詞講究“言、象、意”,即語言、意象和意境。我讓同學們學會身臨其境,把自己當成詩中的主人翁,體會詩人用特殊的意象所傳達的詩歌意境之美。還有中國古典詩詞特別講究言簡而意豐,即詩貴在含蓄,時空跌宕,跳躍騰挪,非聯(lián)想、想象不能領悟其意境、意趣。當我講到詩歌意象、意境時,我舉南唐后主李煜的詞《玉樓春》的例子,講述古代詩歌用詞非常講究,常常會用一些摹聲詞來傳情達意,以達到進入詩歌的意境,如《玉樓春》的結尾是:“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這時我會讓同學們閉上雙眼,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加聯(lián)想,把自己想象成詩中的主人翁,這樣才能感同身受。
在詩歌欣賞單元結束后,我會專門用2課時,讓同學們“知行合一”,來檢驗一下是否直正地掌握詩歌創(chuàng)作的要領,并把自己的習作展示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我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亦師亦友,帶頭把自己的拙作朗讀給同學們聽,同學們的積極性被我充分調動起來,大家個個爭先恐后,十分踴躍站起來大膽朗讀,展示自己的才華,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同學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的心血沒有白費。
以上只是我在文學欣賞——詩歌欣賞教學中一鱗半爪的體會和心得,雖然我摸索出了文學欣賞中關于詩歌欣賞教學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還須不斷地磨礪、完善自己,繼續(xù)在教學道路上探索求新,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相信,只要做個教學的有心人,肯下功夫,肯動腦筋,那么詩歌教學的方法定會層出不窮,靈活多樣,詩歌教學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作者單位:江蘇財會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