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程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中學生抗挫折教育研究
蘇 程
當下我國的中學生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挫折,面對學業(yè)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來自各種人際關(guān)系、家庭矛盾、情感問題等方面的壓力,導致中學生犯罪、校園暴力、輕生等事件頻發(fā),與此同時中學生心理疾病患者增加,出現(xiàn)消極、悲觀、頹廢、暴躁、消沉、灰心等各種負面情緒,影響到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對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中學生抗挫折教育進行研究,這將會幫助學校、教師和父母對中學生抗挫折教育有更深刻地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抗挫折能力并促進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對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中學生抗挫折教育進行研究,包括中學生抗挫折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提升中學生抗挫折教育的措施,主要從學校、教師、家庭三個角度來談,從而豐富中學生抗挫折教育的應用理論,為其它社會問題研究提供理論借鑒。
思想政治教育 中學生抗挫折教育 學校 教師 家庭 社會問題
挫折從心理學上認為,人的行為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fā),經(jīng)過努力達到一定的目標,如果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碰到了困難,遇到了障礙,就會產(chǎn)生挫折。挫折會導致各種各樣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行為,當遭受嚴重挫折后,個人便會表現(xiàn)出抑郁、消極、憤懣等多種負面情緒。而在當下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科技發(fā)達的背景條件下,有些中學生面臨多方壓力而不能承受,導致很多嚴重的后果,對學生個人、父母、學校和社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對中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便具有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學校過于重視學校的升學率和排名等,對學生的成績過于看重,希望學生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中去,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使學生不能全面發(fā)展。對學生的抗挫折教育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在面臨學業(yè)壓力時抗挫折能力較低,于是出現(xiàn)很多心理疾病和負面情緒,嚴重的甚至有輕生的想法。這與當下所提倡的素質(zhì)是背道而行的,學校對抗挫折教育的不重視導致學生身心不能健康發(fā)展,各種校園負面事件頻發(fā),對學生、家人、學校和社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幫助和引導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起著關(guān)鍵作用。但有一部分教師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學生中去,平時和學生的溝通交流較少,只關(guān)心自己的上課進度和教學,對學生的各種情況不能第一時間掌握,不能對學生進行很好地抗挫折教育,導致學生在發(fā)生問題時沒有能夠及時去引導,很多時候都是在問題發(fā)生或者產(chǎn)生嚴重后果時才發(fā)現(xiàn)為時已晚。
在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活質(zhì)量也越來越高,許多學生從小便生長在相對安定舒適的空間中,成長過程中也沒有遇到大的挫折,導致很多父母從小便過渡溺愛和保護子女,生怕他們遭受一丁點兒挫折,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都包辦。最后導致子女的抗挫折能力低,成長過程中心理承受度低,遇到事缺乏安全感不能很好地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緊張焦慮,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一定年齡都不能自理,生活中的小事無法獨立解決,過渡的依賴父母不能獨自面對。父母對子女的過渡溺愛和保護在當下的社會中越來越普遍,需要引起社會的重視,已經(jīng)影響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學生的抗挫折教育變變的尤為重要。
學校是學生的主要學習生活場所,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學校不應給學生過多的學習壓力,不過分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積極開展學生抗挫折教育,同時積極開展多種課外活動,讓學生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去放松和減輕壓力,使得學生在學校環(huán)境中健康愉快地成長。這樣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得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教師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很重要的影響。在學校生活中,教師應積極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課后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對學生談到的問題認真對待做出正確回答。做學生的朋友去關(guān)心愛護他們,出現(xiàn)問題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引導,擺正他們的思想和態(tài)度,使問題妥善解決,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平時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多結(jié)合抗挫折教育。而這些的前提便是教師要完善對學生抗挫折教育的認識,這樣才能做出及時的引導,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很好地解決和處理,使學生學會正確地去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生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處于家庭生活中,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地影響。所以在對孩子的抗挫折教育過程中,父母的地位舉足輕重,為了能給孩子更好地進行抗挫折教育,父母應該提升自己對抗挫折教育的意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培養(yǎng)孩子抗挫折能力,不過度溺愛和保護,讓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遇到挫折學會面對并自己解決,使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1]呂春玲.淺談挫折教育[J].遼寧教育研究,2000(4).
[2]彭印中.不容忽視的“挫折教育”[J].教育,2001(1).
[3]袁惠玲.教談談對學生的挫折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0(9).
延安大學政法學院)
蘇程(1993-),女,漢族,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