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靜
(揚州大學文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
初中寫作教學收放自如
賀 靜
(揚州大學文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自語文設(shè)科以來,寫作一直是教師、學生和家長關(guān)心的重要部分,也是最難提高的部分,對于初中寫作教學過程中的收放問題,本文先基于學生的寫作現(xiàn)實,研究“先收后放”和“先放后收”的爭執(zhí),然后決定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探討初中寫作教學的收放自如。
初中;寫作教學;收放自如
初中生還處于智力發(fā)展階段且知識儲備并不豐富,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任何寫作的習慣,他們害怕寫作,逃避寫作,而教師也一樣,大部分精力都投身于閱讀教學,對寫作這一板塊也忽視了很久,從老師到學生都沒有形成一套成熟便于操作的寫作模式,許多中學的作文教學大都來自課本要求,也有的來自于老師心血來潮的命題,造成的現(xiàn)實狀況就是,教師眉頭緊鎖,一籌莫展,愁作文的主題,愁寫作的文體,愁寫出來的質(zhì)量,而當他們好不容易把作文布置下去之后,學生們又開始抓耳撓腮了,他們更崩潰,感覺自己無從下手。
作文主題確定了,教師開始詳細的分析作文,甚至自己口頭上作出了一篇,而學生反而更寫不出來,能寫的也是對老師話語的復述;但若把作文只布置一個大概要求,學生們也一樣一頭霧水,面面相覷,寫作天馬行空,作出來的文章也是沒有什么實質(zhì)意義。由此可見,寫作教學有自己的微妙之處,教師不能“放”的太多,把學生要說的話自己先說了,也不能“收”的太緊,讓學生手足無措。所以在寫作教學時,教師只有一個任務(wù)就是引導,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畢竟寫作的主體是學生,應(yīng)該以學生為根本主導,教師指明方向即可,同時這樣的指導必須是收放自如的,才能應(yīng)時之需。
對“先放后收”大家有一個疑問,既然是先放,那肯定是讓學生放膽文,而實際情況確是,學生放心大膽的寫了,但他們卻如脫韁的野馬一樣,橫沖直撞,到后面收的時候,豈會那么溫順?并且這樣的先放后收對學生的時間也是一種浪費,初中生他們的認知結(jié)構(gòu)還處在形成階段,且慢慢開始有了自覺性,處于青春叛逆期的,教師要幫助他們的認知與情意,個性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放縱寫作會使他們喪失寫作的興趣。
而對于 “先收后放”也許大家爭執(zhí)最多的地方就是,他在今天的社會中,已經(jīng)很難讓學生有創(chuàng)新,自由自在的寫作。這里就要來探究寫作的目的了,寫作的目的是什么?初中生年齡平均在12至14歲,他們經(jīng)歷太少,閱歷尚淺,就算給他們“先放后收”的條件,他們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寫作是對記憶的一種重建,過往很少的經(jīng)歷在他們頭腦中是雜亂無章的,所以初中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恰當?shù)膶懽骷记?,怎么樣對文字進行錘煉,文章要怎么選材,整篇文章應(yīng)該怎樣布局,什么文體更適合這篇文章,讓學生用最恰當?shù)恼Z言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感觸,那么縱使再怎么樣去寫,文章也是有模有樣的。
既然他們各自都有不足,也都有可取之處,那就不如將他們結(jié)合起來,且收且放,最終達到收放自如,很多事情并不是非要爭個高下,存在即為合理,既然他們都是寫作中不可否認的存在,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去運用,如何去實踐,讓其真正落實到初中生的寫作課堂中。
3.1 學生“放”,教師“收”
學生作為寫作的主體,必須要放飛自我,經(jīng)歷的少并不影響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略帶稚嫩的筆尖也可以寫出真情實感。青少年最大的特點應(yīng)該就是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敢做敢想,所以作文第一步就是要他們敢寫,只有先寫出來,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寫作作為學生記憶的一種重組,構(gòu)建,可以激起他們以前經(jīng)歷卻不曾開口告知他人的事件和記憶,通過寫作學生可以跟以前的自己,在寫作中初次相遇,在記憶里久別重逢,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潛意識外化,把那些星星點點的想法,通過寫作將它點燃,浮現(xiàn),奔涌而出,這是只屬于學生自己的天然寫作素材,學生要盡可能地放逐自己在記憶的海洋里游蕩。這樣才能讓學生自己的情感,思想去主導寫作,給寫作注入靈魂,“作文的過程是激發(fā)思維,召喚情感的過程?!薄俺R?guī)的教學模式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手腳,限制了學生的思想與自由,而且抹殺了學生的寫作欲望與激情,不僅飛不起來,連走都不會了?!盵1]“放”就要放的盡情盡興,徹徹底底。
“放”有利于學生解放天性,擴展他們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可以沒有顧慮,暢所欲言,每個學生都創(chuàng)作出具有自己風格的作文,他們洋洋灑灑的寫下自己認為很自由有創(chuàng)新的作文之后,由于不能及時的自我評價,知識面又狹窄,會對自己的作文有理解上的偏差,畫地為牢,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適當?shù)摹笆铡保‘數(shù)囊龑麄?,讓放作為前提,收起關(guān)鍵作用,學生只有放膽寫,教師才能有理有據(jù)的收,讓學生在寫的基礎(chǔ)之上,可以合情合理的表情達意,注意一些寫作規(guī)則,技巧和方法,這些寫作上的共性。
相對于學生的放,教師的收是一項輔助工作。學生最開始的“放”,大膽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如果缺少老師的及時點化,收攏,那么“放”也只會是一種濫放。例如我在初中實習期間,老師布置的是寫人物的記敘文上,初二的學生應(yīng)該懂得寫作要注意搜集素材,構(gòu)思立意,表達要明確,內(nèi)容要充實。但他們的文章還在一如既往的寫“父愛如山,深夜背著我去醫(yī)院看病”等等這樣的橋段,原因就在于他們的寫作還停留在完成任務(wù)階段,一味的模仿,套文,對于素材沒有任何選擇,不管陳舊與否,就信手拈來,能用即用。這時候就需要老師來“收”,幫助學生重新調(diào)整寫作思路,制定寫作計劃,讓他們可以寫寫自己的老師,最親密的朋友,或者喜歡的偶像明星都可以,要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感受,例如深受中小學生追捧的《奔跑吧兄弟》,里面都有大家喜歡的偶像,都可以拿出來分享。受到鼓勵后的學生,開始不但不害怕寫作,而且都很積極的去思考,之后寫的作文,雖然有些地方還不夠成熟,但整體上還是進步很大,觀察得很全面,很仔細,同時還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真正做到了感情真摯,很打動人,也很吸引人。所以只有教師“收”的及時,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作文才能更合乎情理,更加嚴謹。
3.2 教師“放”,學生“收”
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作文,是因為他們對寫作的命題根本不感興趣,覺得自己無話可說,造成了寫作困難,而我們的寫作也是一直以來喜歡重復,小學寫過的題目,初中也是換湯不換藥,繼續(xù)來寫,這樣重復的過程忽視了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小學也許寫的時候有新鮮感,覺得有很多話要說,但往后年年寫,再有趣的話題也不免讓人覺得乏善可陳,所以教師學會“放”,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寫作空間。“放”并不代表撒手不管,而是要求教師,要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以及對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放開思維定式,教師要突破對寫作題目的限制,想法設(shè)法的從歷史,生活,經(jīng)驗等多個角度啟發(fā)學生,葉圣陶先生就說過“要使學生覺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fā)展,是一種享受”[2]不要隔離寫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多方面理解,只有放的開,學生才能打開思維,有內(nèi)容可寫,這樣才能有生動創(chuàng)造性的文章,內(nèi)容上“放”開了,另一個困難就是形式。教師需要將寫作教學跟口語交際教學,閱讀教學結(jié)合起來,相互促進,使學生可以在這些語文活動中積累到豐富的寫作素材,一舉三得,讀寫說都可以得到訓練。以“放”為基礎(chǔ),慢慢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感覺,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欲速則不達,同時,在“放”的時候,可以結(jié)合優(yōu)秀范文,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別人優(yōu)秀的文章中,學習到自己寫作所缺失的。例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可以嘗試著讓學生用散文化的形式去描寫這首詩詞,即可以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與記憶,又可以順便鍛煉學生寫小作文的能力,久而久之,當寫作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學生還會覺得它難嗎?所以,教師的“放”也有技術(shù)層面的難度,“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去思索關(guān)于作文的法度、技術(shù)等問題,有所解悟,自然每逢寫作,無不如愿了”。[3]那就是要讓學生在舒服,自由的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提高寫作水平。最后“放”除了指導學生進行寫作之外,還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那么這個評價就是有建議性,且要講究方法,讓學生在老師這里得到再次寫作的信心和勇氣,那么這才應(yīng)該是真正做到了“放”的境界。
教師的“放”有利于了解學生基本情況,而“放”也需要“收”。在教師“放”的前提下,學生很自由的寫作,形式上沒有框架,模式的限制,內(nèi)容上不受思想,表達方式的束縛,學生的“收”是收在他們寫作之后的自我修改,自我評價??梢宰寣W生之間相互討論,評價交流,把自己對作文的想法說出來。例如可以讓學生進行交互批改,也可以是自己修改,還能是教師評改,互動互推,對文章進行更深一層的雕刻,潤色,即為學生的“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大刀闊斧,學會了取舍,知道了怎樣正確表情達意,自己主動獲取的會比老師教自己被動接受更有益,在評改中逐漸將形式規(guī)范,合乎寫作的準則,學生在此就可以去有意識的“收”。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誰放誰收,都沒有特定的步驟和順序,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靈活運用。當學生“放”膽寫時,教師要提醒他們適當?shù)摹笆铡保@樣才會收的有價值;當老師解“放”寫作的形式與內(nèi)容的時候,學生就要主動自覺的“收”,這樣才會“收”的有意義,文章才能字字見真情,且放且收,收放自如,才能最終讓學生自由自在而又合乎情理的寫作,這是一個雙方互動參與的過程,缺一不可。
[1] 廖聲文.淺說自由狀態(tài)下的寫作與體驗[J].中學語文,2005,(2):42
[2] 呂叔湘.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C].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開明出版社,1995
[3] 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14::2
賀靜(1994.09-),女,漢族,陜西延安人,揚州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G632
A
1672-5832(2017)07-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