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蕾
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何 蕾
經(jīng)過多年教學,筆者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英語教學觀點,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的觀點、措施和課堂教學活動的準則。并且觀點體現(xiàn)了措施,措施落實于課堂教學活動,三者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又統(tǒng)率于教學觀點。
初中 英語 教學 觀點 教育 學習 雙基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用英語同外國人進行交流日趨頻繁。在學校里,英語已成為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但如何進行英語教學,其觀點很多,有些觀點甚至彼此相反。筆者的英語教學觀點有三個,主要適用于初中,但必然影響高中。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中學開設英語課程,是為了把學生(準確地說應該是部分)培養(yǎng)成為符合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人才。但是,英語是在國際間進行交際的工具。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節(jié),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掌握現(xiàn)代化的生產技術,大力引進發(fā)達國家的生產技術,對外擴大改革開放、金融、貿易、旅游、文化體育交流無不需要英語(包括其他國家的語言)作為交際工具。所以英語課又有其特殊性。比如,掌握英語是進入高科技人才行列的必備條件,學習英語必然要接觸甚至要接受相應的使用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開設英語課的學程最長(從小學三年級到大學)。這些特性我們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加以考慮,然而決不能因而動搖為教育目標服務的思想,否則就會產生純實用觀點乃至殖民英語觀點。
在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歷史中,19世紀末期曾有過直接學會和理解學會的爭執(zhí)。當代又產生了學習和習得(Learning Versus Acquisition(的爭執(zhí)。盡管從爭論結果看,主張潛意識地直接學會,也就是類似母語那樣學會的一方占了優(yōu)勢,而從我國英語教學的百余年實踐看,直接學會者必須具有英語環(huán)境、高質量教師以及充裕的教學活動時間,所以直接學會雖然水平很高,但為數(shù)極少,許多知名語言學家,如葉君健等都是借助知識掌握英語的,其他一些杰出的科學家也是通過學習掌握外語的。如果走習得的道路,按歷史經(jīng)驗推論,只可能在極少數(shù)具有習得條件的外語中小學可以取得成功,而這些具有習得條件的外語中小學(它們有外教或外國學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而我國初中英語的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內,很難具備習得條件,尤其是廣大的農村中小學,也包括大部分的中、小城市。所以,筆者認為,我國初中英語必以學習為主,習得只能因環(huán)境而起到一點輔助作用。既是學習,初中學生獲得英語的言語能力也必然要經(jīng)過呈現(xiàn)、實踐達到遷移。因此,英語教學活動要由感知到理解,由理解到鞏固,再由鞏固到活用。
例如,變換律訓練是有效的,而靠“習得”則是難以奏效的。變換律所依據(jù)的觀念,可應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造句能力。教師可以列出基本句子,讓學生作某幾種變換練習。把每一個變換過程重復練習,學生就能把形成英語結構的正確程序,牢牢記在心里。如果教師能把變換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的細節(jié),說得清楚詳盡,學生就能知道怎么變換。不過,在學生實際練習變換的時候,教師應該要求他們只說或寫在變換過程開始之前和結束之后的完整而合乎文法的句子。讓他們練習用星標表示的“不存在”的結構形式,毫無益處;縱然這種形式有助于他們了解變換過程的具體步驟。一種句型的造句,經(jīng)多次練習之后,便能熟練而沒有錯誤。這就是學習的結果,而不是習得的結果。
筆者認為,初中英語教學關鍵還是“雙基”。為了打牢“雙基”,要注意四個方面:(1)要學好用好新課標規(guī)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2)加強聽說讀寫訓練,培養(yǎng)綜合運用能力。(3)培養(yǎng)自學英語的能力。(4)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習慣,以及獨立思考、勤學好學的品德。
在“雙基”中,筆者認為,對初中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既不可“藐視”,也不能畏之如虎,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新課標指出,要學會英語,從詞匯量來講只需要3000個基本詞。讓初中學生掌握這3000個基本詞并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我們對學生應該有充分的信心。
再如,注重聽和講基本能力的教科書的語法練習部分,往往包含有“變換練習”。這種練習的提示部分是一個句子,而學生的回應,就是從提示句里變換而來的。這種練習與代換練習不同,而學生能快速地練習句型。下面是代換動詞時式的例子:He studies every day.→He studied yesterday.
英語陳述句與疑問句的相互變換,必須多加練習:He is happy.→Is he happy?They have eaten.→Have they eaten?She sews.→Does she sew?通過這樣反復訓練,才能夠打牢聽和說的基本能力。
如果一個教師只是取用觀點而沒有扎根于自己認識的觀點,那么,他在教學上就很難成熟,更談不上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以成一家之言。回顧筆者的教學歷程,最初抓課堂教學,再從課堂教學中概括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措施,最后才從措施中抽象出教學觀點。在初步摸到觀點后,又用觀點去分析措施,用措施去改進課堂教學。如此反復,不斷完善。到目前,筆者才能說基本上有了自己的英語教學觀點,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的觀點、措施和課堂教學活動的準則。并且觀點體現(xiàn)了措施,措施落實于課堂教學活動,三者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又統(tǒng)率于教學觀點。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踢球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