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成
《烈姬彩虹》:多重視野下的民族史詩
徐 成
貴州作家吳勇的《烈姬彩虹》是一部記錄水西彝族在元朝橫征暴斂下奮起反抗的敘事史詩,全詩共分為十一章,以彝族女英雄奢節(jié)的成長史為線索,圍繞水西彝族和元軍的幾次激烈交鋒,如窮谷大捷、黔北之戰(zhàn)、西線烽火、郭張之戰(zhàn)等,表現(xiàn)了水西人民生生不息的抗爭能力以及渴望民族團結的歷史之聲。作家的多重視角豐富了史詩的內(nèi)涵。
女英雄 風情 風俗 民族 團結
在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中,女性處于權利的底端,延續(xù)著相夫教子的使命,而《烈姬彩虹》中的女性,不僅擁有傳統(tǒng)女性的柔美,而且柔中帶剛,叱咤沙場。它是對傳統(tǒng)女性角色的反抗,也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的象征。奢節(jié)是該史詩中的女主人公,她的成長伴隨著一次次角色的蛻變,女兒、妻子、母親、首領,角色的變化推動故事由平靜走向高潮。丈夫的逝去、家園的摧毀、元軍的步步緊逼,促使奢節(jié)迅速地成長,最終成為彝族女英雄。
奢節(jié)的成長史分為出嫁前、新婚時和水西苴穆阿里死后三個階段。出嫁前的奢節(jié)是才貌雙全的扯勒公主,她像從畫中走出來的仙女:彎彎秀眉,閃亮眼睛,苗條身材,體態(tài)輕盈,她的一舉一動都有著君長家的風度,她的一顰一笑都充盈著醉心的迷人。 而且奢節(jié)還有著出奇的天賦,從畫花蠟染到騰躍習武,從遍閱典籍到書寫文章,從聽從教誨到出謀獻策,都體現(xiàn)出了她的聰明伶俐、卓爾不群。詩中的奢節(jié)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傳統(tǒng)女性的柔美,也讓我們感受到奢節(jié)從小與眾不同的氣質。在“塞路花?!币还?jié)中,奢節(jié)坐上了出嫁的花轎,嫁給了水西的阿里王子。在起伏崎嶇的山路上,奢節(jié)不愿坐在舒適的花轎里,更愿意在馬上馳騁,讓身體和心胸都獲得釋放。她無拘無束的個性為以后的英勇埋下了伏筆。在“花燭夜語”一節(jié)中,奢節(jié)與阿里在新婚之夜互許諾言:面對元王朝的殘暴無比和不講道理,繼位的阿里不會再軟弱的任其宰割了,而是要挺起脊梁,揚起長刀萬眾一心打豺狼,奢節(jié)表示愿與夫君率領水西四十八部,挺起烏蒙山的脊梁,為萬眾的諾蘇伸張正義。即使敵軍來了也會利用水西千里疆域中的高山峻嶺和條條江河的優(yōu)勢,帶領水西走向不屈不饒自立自強。
新婚好景不長,恰逢元朝大將軍劉深征討,劉深對水西提出的苛刻的馬匹和銀兩請求,阿里無法應允,最后死于劉深的鴻門宴。面對夫君的死亡,奢節(jié)來不及悲痛,便擔當起了統(tǒng)領水西的重任。她的美麗也褪去原來的溫柔而變得英勇霸氣,在戰(zhàn)場上多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身穿紅色勁裝,披一件繡了金紋的查爾瓦的女英雄。劉深一方面想打壓水西,進行橫征暴斂,另一方面想占有美麗的奢節(jié)。面對劉深的殘暴和貪婪,為了給阿里報仇,更為了水西四十八部百姓的安危,奢節(jié)毅然決然地進行了奮起反抗。在即將向元軍發(fā)起總攻的窮谷大捷勝利中,奢節(jié)卻雙眉緊鎖,因為她還在為劉深所帶領的兩萬多官兵的性命擔憂,奢節(jié)認為官軍將士多是受奴役的結果,他們雖然是敵軍但性命一樣寶貴,他們身上還有家小的期望和寄托,她不忍心看到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場景,更不忍心將他們殺害,奢節(jié)囑咐參戰(zhàn)的將士,帶足水和食物,不僅得以自用,還可以接濟所有就擒的俘虜。對敵軍的善良無不體現(xiàn)了奢節(jié)的仁者之仁,也展現(xiàn)出她母儀天下的女性光輝形象。
《烈姬彩虹》展示了彝族古老神秘的風俗和熱情昂揚的風情,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歌聲表達著他們的心聲。彝族的歌不僅有歡快樂曲,也有激動人心的旋律,在“夜戰(zhàn)海子群“一節(jié)中,面對窮追不舍的元軍,奢節(jié)帶領水西彝兵夜襲元軍大營,在行動之前,水西人民圍繞熊熊烈火,奏起彝曲古調(diào)齊聲歌唱:木果色破阿達咯,惹則兒則木卡達沙哦,里有色破阿達咯,惹火兒得沙,者設雜果久未起,阿達沙咯沙里的…整首歌都是由彝族語言構成,漢人很難理解卻能感受到它的雄渾有力的音節(jié),不僅成功地吸引元軍的注意,還鼓舞了水西士兵的士氣。唱歌對于彝族來說,是一種特殊的表達生活方式,它的歌詞或朗朗上口,或寓情于物,都展現(xiàn)了水西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求以及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tài)。
《烈姬彩虹》不僅展現(xiàn)了彝族歌舞的優(yōu)美,也展現(xiàn)了他們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彝族神奇風俗的大門。在“苴穆大祭“一節(jié)中,就詳細地為讀者展示了彝族大祭火葬過程,顯得莊嚴而肅穆,讓人不得不感嘆彝族人民對生命的敬重和虔誠!水西首領苴穆阿里死后,人們圍著火邊歌舞邊喝酒并隨著大畢慕唱《指路經(jīng)》,這里沒有對于逝去生命的悲痛,火是生命的起點,也是生命的終點,人死后要進行火葬靈魂才能返回到祖先的發(fā)祥地。這是一場神圣的送別儀式,它展示了彝族最原始的對待生命的方式和生命希望的傳承。
彝族火把節(jié)在本書中也有詳盡描述,追溯火把節(jié)的本源是為了用火把消滅禍害莊家中的害蟲,火是生命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它是彝族六月最盛大一次節(jié)日。在“歡樂之夜“一節(jié)中,水西軍將元軍擊退三舍后,為了慶祝楓香大捷的勝利和這次火把節(jié),大家歡欣鼓舞,先是用火線穿起的火龍進行表演,然后用拆散的火龍將柴堆點燃,大家手拉著手圍著火堆唱歌跳舞,舞圈內(nèi)有男女演奏,或彈月琴或吹蘆笙,跳累了的還可以享受咂酒,咂酒是彝族待客的最高禮遇。當然最興奮時候少不了彝族人民的歌唱:又是一個把你雙眼點燃的火把節(jié),又是一個把你心靈點燃的火把節(jié),騎上你的駿馬穿上美麗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向愛的火把節(jié),又是一個把你青春點燃的火把節(jié),又是一個把你夢想點燃的火把節(jié),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樂,彝家和你一起走進愛的火把節(jié)。熱情洋溢的歌詞飽含了人們對生活的期望,盡管戰(zhàn)亂不斷,可水西百姓依然擁有對明天火一樣的希望。
不管是彝族深情美妙的男女對唱還是莊嚴肅穆的大祭又或者是激情歡快的火把節(jié),《烈姬彩虹》均有詳細描繪,它不僅是彝族風俗風情薈萃錄,更是彝族人的生存象征,那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情和虔誠。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只有百姓的安定,民族的團結才能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水西彝族與元軍經(jīng)歷四年抗爭,家園被摧毀,士兵無辜犧牲,最后奢節(jié)用她的死為這場戰(zhàn)爭畫上了句號,贏得了水西子民的一世安穩(wěn)??勺匪輵?zhàn)爭的本源,其實是源自元朝的橫征暴斂,源于驕橫跋扈的大將軍劉深為了權力和美色的占有,而發(fā)起的這場本可以避免的戰(zhàn)爭。劉深雖然最后自食惡果,可是戰(zhàn)爭的范圍卻被越卷越大,元軍的兵力也由剛開始的兩萬擴充到十萬,以開國元勛劉國杰為代表的各路大將軍紛紛齊聚水西,將水西子民逼向窮途末路,可在敵強我弱的懸殊兵力下,奢節(jié)利用地形優(yōu)勢以少勝多多次打敗元軍的追擊,如窮谷大捷、楓香大捷,元軍陷于慌亂的境地。然而朝廷既沒有對劉深的荒謬行為加以制止,反而加大增援,因為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豪言:讓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的牧場。他的豪言激勵著他的子孫后代們挾著鐵騎雄風向各個方向擴張,而一旦有人向元朝的權威提出抗議,一旦沒有忠臣加以勸阻,一旦被居心叵測的賊臣所利用,那迎來的將是不盡戰(zhàn)爭和無數(shù)毀滅。戰(zhàn)爭雖然最后以元朝的勝利而告終,但如果統(tǒng)治者僅僅想通過武力來求得子民對自己的臣服,而置民族團結于不顧、百姓的生命于不顧,不僅會失去民心,還會導致政權的覆滅。一代民族女英雄奢節(jié)的死就是要讓我們牢記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避免殺戮和死亡,避免內(nèi)亂。今天《烈姬彩虹》可以說是民族團結的歷史回聲。
《烈姬彩虹》,這部水西彝族反抗元朝殘暴統(tǒng)治的史詩,伴隨著那一座烈姬冢畫上了句號,歷史將永遠塵封在那一片血色土地中,而久久回蕩的民族團結的歷史之聲將永遠讓人難以忘懷??v觀整部史詩,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曲折,不僅將彝族女英雄奢節(jié)的成長史描寫的出神入化,更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部彝族風俗風情的薈萃錄,這對于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有積極意義。古老的文化得我們珍藏,民族的特色值得我們保留,歷史的教訓更值得我們深思。
[1]吳勇.烈姬彩虹[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3(7).
[2]王治國.集體記憶的千年傳唱--〈格薩爾〉翻譯與傳播研究[J].中國翻譯,2011(02).
[3]羅曲.歷史視野里的民族火把節(jié)[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1(10).
[4]方波.原始思維及原型再生—解讀當代民族史詩小說的(原始)神話特征[J].2011(01).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