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景曉東
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
文 景曉東
目前,北京市學校安全教育的內容覆蓋交通、消防、食品衛(wèi)生、用電、實驗實習及社會實踐、體育運動、網絡、勞動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諸領域,時限跨越任何一個時段。安全教育的手段及技術有人人傳授教育、人機演習培訓、人環(huán)境訪問教學、電化教學、計算機多媒體培訓等。學校安全教育的重點是教育和訓練師生員工識別危險,學會安全,解決“如何獲得安全”的問題,并為此開展了針對性的演練。
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被大量作業(yè)所占據(jù),教師往往在缺乏科學的安全教育教材的情況下,給學生講一些抽象的安全知識。一些中小學制定了大量的安全規(guī)章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操作性。對于地震、火災等突發(fā)事件,則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傳授,缺少應對策略、求生技能培養(yǎng)以及克服恐慌心理等教育。針對教師的安全教育培訓不足,對事故發(fā)生前的預防、事故發(fā)生中的應對以及事故發(fā)生后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都缺少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從國外來看,美國非常重視中小學安全和安全教育,將學校安全立法視為國家教育目標,1994年頒布《2000目標:教育美國法》,2001年簽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學校還通過聯(lián)合社區(qū)、警察局等部門開展安全講座、體驗式授課、“災難演習”培訓課程等方式開展安全教育。日本在2006年制訂了《學校安全法》草案,設置“學校安全職員”,在教學方面,從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階段的年齡特征出發(fā),編寫專門的安全教材,制定具體的安全教育目標和內容,在學科教學中安排系統(tǒng)的安全教育,在班級活動、課外活動與各項活動中進行安全指導。
中小學校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多方面力量的參與。
首先,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生命和安全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在事故發(fā)生時能最大限度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及時逃生、學會生存。應在相關課程中加大安全教育內容,開設和完善安全教育課,通過各種音像資料、圖片、案例和危機演習活動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觀念、自我保護意識和科學的逃生知識。
其次,搭建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特點和知識結構的公共安全教育平臺。將有關自然災害的防范、衛(wèi)生防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wèi)生、網絡安全教育等方面知識及技能依次劃分為若干個教育平臺,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設計和完善針對各學段安全教育目標,形成教育遞進層次,有利于學生理解操作。
三是教育行政部門強制要求學校開展情境化演練。應要求北京中小學校每年都通過情境化演練,模擬事故現(xiàn)場,演練逃生辦法,讓學生切實掌握逃生的技能和技巧。
四是加強農村地區(qū)中小學安全教育。根據(jù)2006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農村中小學的安全事故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城市學校。因此,要提高廣大農村地區(qū)中小學校的安全教育投入,同時,加強督導檢查力度,重視對師生的安全教育。
作者系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北京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責任編輯 郭隆 實習編輯 秦煥鈞